閱讀屋>語文> 初三第一輪複習《全等三角形》評課稿

初三第一輪複習《全等三角形》評課稿

初三第一輪複習《全等三角形》評課稿

  黃老師的這節複習課,我談幾點膚淺的個人見解:

  關於複習課,我們有太多的話題,而知識和方法的整理是複習課的主要任務。複習課目前有幾種傾向:一是複習整理知識點乾巴巴,概念定理逐一羅列,費時費力而學生聽的效率低下;二是不進行知識點的整理,直接以題海代替複習,透過練習和講解習題來達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目標(這兩種我們都能感受到效率不高);三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節複習課,以數學題帶知識點複習是一個有效的辦法,解題時,把涉及的知識點和方法特別指出,加以梳理,再透過典型題型的解決,完成複習任務——知識和方法的整理。而學生的良好素質和數學能力也反映出黃老師平時教學的效果。

  黃老師這節複習課主線清晰:以提問題的正反面角度組織複習(正面就是如何證明三角形全等,反面就是三角形全等之後能得到什麼),之後用回顧反思的方法全面複習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然後透過“闖關活動”的4道習題的應用,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思考。複習中最難的是怎樣運用這些知識點,問題的正反面往往是數學問題的基本構思,這樣的複習,正好抓住了運用。

  課堂節奏控制恰當,張弛有序,聆聽、提問、思考、書寫、陳述、分析、質疑、評價等師生課堂動作變化不斷引領學生把知識和方法的整理深化。學生不是忙碌的做題,教師不是單純的講題,重要的是喚醒學生對題目解題方法的思考、引申和應用。

  一、流程回顧

  本節課透過“熱身訓練——知識歸納——闖關活動——小結反思——效果評價”五個環節來展開教學。每個環節都可圈可點,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之處。

  在“熱身訓練”環節用兩道練習引導學生全面回顧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以此喚起學生的回憶。

  在“知識歸納”環節,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以及在後續的幾何學習中的作用進行了歸納概括,突出了全等三角形在初中空間與圖形學習中的基礎地位和工具性價值,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網路化,體現了初步的體系化思想。並藉助平移、旋轉、對稱等變換手段回顧、認清全等三角形中的基本圖形,為後續應用奠定基礎。

  在“闖關活動”環節 ,四道習題的難度設定層層推進,從典型的基礎證明,到構造新的三角形,再到利用幾何變換來解決問題,始終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能力目標。在選材上精心設計,在第一關,第二關的解答中把學生證明過程中易犯的錯誤採用“思維暴露”的方式,引導學生反思錯誤點,分析錯誤原因,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第三關、第四關,用一題多解以及探究題讓學生練習鞏固,給予學生充分思考、質疑和交流的時間,在學生講解思路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對解題方法進行提煉和反思,促進學生形成解題策略。

  在“小結反思”環節,透過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進行回顧,達到知識昇華的目的。

  最後,透過“效果評價”環節,及時瞭解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為後繼學習標定航向。

  二、特點和啟示

  1、習題的選取和使用依標據本,體現了中考要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初三複習時間緊,任務重,要提高複習效率,精選例題和習題尤為重要。

  習題是提高複習效率的物質基礎和載體,精選習題是增強複習針對性的重要環節。

  本節課習題的選取和使用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學習和借鑑。

  (1)、精選習題,增強了複習的針對性。

  選擇的習題既注重基礎,還關注幾何變換,並蘊含著豐富的解題方法,十分典型。

  挖掘基本圖形所隱含的內容,注重變式訓練,在對基本圖形的引申和變化中體現基本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體現了基本圖形的教學價值。(如例2中利用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的性質構造全等直角三角形解決問題,例3中利用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的性質進行旋轉變換來解決問題。)

  習題的呈現方式也是靈活多變的,呈現形式比較活潑。

  (2)、透過典型例題的解答,提煉解題方法,形成數學思想。

  學好數學,就是要善於解題。

  “熱身訓練”第2題,結論開放,提供了多樣化的解題方法。

  “闖關活動”,在基本圖形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形成方法。

  第二關習題是典型的容易誤用“SSA”的題型,說明教師的備課獨具匠心。

  另外,本節課在構建知識網路的方式上也是新穎有效的,值得學習。在“複習目標”、“知識網路”、“小結反思”、“作業佈置”等環節都有構建知識網路的內容,使知識體系的形成層層遞進,不斷完善。

  2、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與反思,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數學課是關注知識,關注考點還是關注學生,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數學課必須關注學生,以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是否獲得了發展作為評價標準。

  (1)、問題的設計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本節課習題的配置由淺入深,梯度合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提高,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師的提問,巡視和解答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提高了學習的參與度和主動性。

  實施積極的學習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反思活動貫穿始終,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方法。

  反思本身就是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數學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數學方法的學習。提升反思能力,是獲取解題方法的有效途徑。

  課堂中教師經常使用“你是怎樣想到的”,“還有不同證法嗎”,“你有什麼體會”等語言,引發學生的反思和自省,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

  三、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

  第二關的習題難度較大,起點較高,對於普通的學校不一定適用。如果針對一般學校,可以考慮將課後作業第2題圖13設計為開放問題,列舉4個條件,選其中之一為結論,其餘為已知,構成真命題,並進行證明(其中能組合成4個命題,3個真命題,1個假命題,也可達到矯正SSA錯誤的目的)。

  在明確不能用“SSA”來作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依據時,我們是不是需要考慮讓學生舉出反例來加深印象?

  是不是每堂複習課都需要當堂檢測?

  總之,從整體上看,本人認為本節課“對路、到位”,是一節高效、成功的初三複習備考課,也是一節值得我們借鑑與研討的課。

【初三第一輪複習《全等三角形》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