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讀《聽評課——一種新範示》有感

讀《聽評課——一種新範示》有感

讀《聽評課——一種新範示》有感

  讀過崔允郭教授《聽評課——一種新範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專業”和“合作”這兩大關鍵詞,現聯絡我校聽評課情況,提出一點粗淺看法。

  一、 我校聽評課現狀分析。

  (一)任務取向,疲於應付。

  大部分教師聽評課的出發點是基於學校教學考核制度,或自己一些崗位考核

  要求,為完成規定任務而聽評,這項工作成了一項作業、一種負擔。在聽課過程中常常難以專心致志,難以帶著問題思考,純粹是一種應付態度。

  (二)目標不明,勞而無功。

  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有一定要求,明確了聽評課有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參與這項工作有一定的主動性,但由於目標不夠明確,方法不得當,存在隨意性,在不熟悉執教內容的情況下,僅憑著一種學習的熱情進入課堂,雖然聽了也記了,但走出教室卻是茫然若失、一頭霧水,評課時也只能盲從,或者說些無關痛癢的皮毛話。

  (三)缺乏重視,不夠專業。

  目前,課程改革的中心仍是關注課堂,聽評課則是作為一種促進手段,處於不溫不火的尷尬境地,定位於“校本”,隸屬於“教學管理”領域。廣大教師缺乏專業知識的引領,缺乏專業技能的培訓。往往誤以為教學能手、理論家、領導就是聽評課專業人士,不去研究聽評課的專業含量,將它提升到應有高度。

  (四)貌合神離,不合而作。

  執教者與聽評者之間的關係也走入了一大誤區,難以站在同一高度,聽評者往往戴著有色眼鏡,帶著“崇拜”或“挑刺”的心態進課堂,而執教者則可能成為“模式範本”,也可能成為“待宰的羔羊”。上的上,聽的聽,評的評,任務相對獨立。長期下去,執教者常常孤軍奮戰,將上課當成一種壓力,一場孤立無援的戰爭,而聽評者往往難以從合作的角度送去人文關懷。

  二、 幾點建議。

  (一) 提供專業引領,改變聽評課隨意性。

  作為學校層面,應提供幫助,儘可能聘請既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又具備一定

  理論水平的專家對廣大教師進行聽評課知識技能的培訓;而教師自身應加強學習,以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武裝自己。

  (二) 抓好三個環節,增強聽評課合作性。

  崔教授研究成果中強調了課前、課堂、課後三個環節中教者、聽者、評者的'

  合作,這一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借鑑。

  透過課前會議,共同對執教內容加以分析,執教者說課,而準備聽課的同志也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明確自己在聽課時應觀察的要點,這樣就共同經歷了一個準備過程。

  在課堂上,聽課者根據自己確立的觀察要點,加以觀察、記錄,並進行分析。

  課後及時召開會議,先由執教者發表執教感言,提出反思型自評意見,聽課教師則根據自己的觀察要點充分發表意見,也可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

  這三個環節,看來似乎需要牽涉教師很多精力,但如果每一學期能認真開展幾次,對於教師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成長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讀《聽評課——一種新範示》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