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禮讚》教學設計(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象徵手法和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與象徵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設想】

  重點把握文章5、7兩段,揭示文章的象徵意義及反問、排比修辭方法的運用,突出朗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能力,推進民主、平等、和諧、友好,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指導學生觀察語文課本封面,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

  幻燈片:

  的白楊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5-7段,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詞的寫法與讀音。並運用圈點勾畫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形態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要旨

  1、在學生回答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後,與學生共同賞析課文第5段,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2、丟擲問題: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由此匯入第7段。賞析本段,要求學生將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

  幻燈片: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

  3、丟擲問題:讀到這裡,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4、講解什麼是象徵

  幻燈片:

  象徵是……

  四、課外拓展,領會象徵

  1、適當擴充套件聯想,加深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幻燈片:

  綠色——長城——

  2、聽歌曲《白樺林》從中感受象徵的含義

  幻燈片:

  《白樺林》歌詞

  ……

  3、課後閱讀散文《白楊》,理解文中內容及象徵手法,並與《白楊禮讚》做比較閱讀。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象徵

  樹人

  北方農民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字詞,理清結構層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學生透過誦讀和課前查資料、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學習陝甘寧邊區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文章層次和象徵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小白楊》,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頌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我們的文學家也曾高聲禮讚過白楊樹,它們在手法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今天,讓我們一起研讀散文《白楊禮讚》。(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解決生字詞(螢幕出示生字詞,學生透過課前查資料教師補充的方式瞭解作家和寫作背景)

  2.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對白楊樹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讚美)。

  (三)深入研讀

  1.課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禮讚白楊樹的?

  (學生讀課文圈點勾畫)

  2.白楊樹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作者為什麼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描寫白楊樹生長的環境,渲染一種不平凡的環境氣氛,暗示在此生長的白楊樹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為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暗示陝甘寧邊區抗日根據地,為後文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體現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在懨懨欲睡時看到白楊樹,令人振奮的驚叫起來,意在突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欲揚先抑對白楊樹進行反面襯托。)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課文那些詞語可以概括白楊樹的特徵?

  (外形和精神,外形從枝、葉、幹、皮幾個方面)。

  (四)拓展延伸

  作者為什麼要讚美白楊樹?僅僅是寫白楊樹嗎?運用了什麼手法?

  (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鬥、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精神。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瞭文章的主題)。

  (五)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圖片,回顧本課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課下閱讀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運用象徵的手法寫一個自己喜歡的事物,和同學分享。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蘊涵的情感。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分析白楊樹的外形特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廣大抗日軍民的崇敬與讚美之情,發揚中華民族正直、樸質、團結、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象徵手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西北地區,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樹木,房前、屋後、河畔、路旁,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它有筆直的幹,筆直的枝,有頑強的生命力,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茅盾的《白楊禮讚》,一起去欣賞白楊樹的英姿,一起去領略他筆下白楊樹的風采。

  板書:白楊禮讚。

  二、題目解讀

  1、瞭解作者。

  茅盾,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2、釋題

  禮讚的含義:“禮”,尊敬崇敬,“贊”,讚揚,題目的意思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讚美白楊樹。

  三、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瞭解內容,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禮讚的句子。

  明確: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2、讀這幾段文字,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從“那”到“這”,從第1段的“讚美”到第9段的““高聲讚美”,說明什麼?

  明確:說明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說明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讚美,還有崇敬。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極力的讚美白楊樹,是因為它不平凡。這篇課文作者僅僅是在禮讚白楊樹嗎?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禮讚什麼?請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如“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樹本無所謂力爭上游,可見是在寫人。)

  又如“難道你就覺得他只是樹?……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2、齊讀第七段,賞析。

  這裡連用了四個反問句組成了一組排比句,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後面三個“難道”,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徵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把它象徵為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徵為在敵後堅強不屈地守衛自己家鄉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徵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作者寫這篇課文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借讚美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軍民的崇敬和讚美,那他為什麼不直接表達這種讚美呢?

  補充課文的背景。《白楊禮讚》寫於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讚》這篇散文。由於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的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採用含蓄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4、學習象徵手法。

  像課文這樣是透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就是象徵。

  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藉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絡起來。

  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軍民的讚美之情寄託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闢議論上。透過白楊樹這一藝術形象,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樸質、堅強、團結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討論:作者借白楊樹歌頌北方的抗日軍民及其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呢?找出描寫白楊樹外部形態的句子,大聲朗讀,用其中的關鍵詞句來解決這個問題。

  預設:總的形象:力爭上游 幹:筆直、絕無旁枝(正直) 外部形態 枝:筆直、緊緊靠攏(團結) 葉:片片向上(進取) 皮:光滑淡青色(樸質) 參天聳立 內在氣質:倔強挺立 不折不撓

  小結: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讚美之情。

  6、白楊樹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預設:正直、樸質、團結、力爭上游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們賦予某些事物象徵意義,你都知道哪些,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請仿照課文的寫法,選取你熟悉的某個事物,賦予它一定的象徵意義,完成一次片段寫作。

  五、小結

  本節課我們從白楊樹的外部形態、內在氣質兩方面“禮讚”了白楊樹,下節課我們將從生長環境、寫作手法方面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六、佈置作業

  課後習題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說出全文結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透過朗讀、閱讀和品味關鍵字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感受象徵手法的表達效果。

  3、學生透過學習本文,北方農民、哨兵所具有的團結、向上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學生透過朗讀、閱讀和品味關鍵字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感受象徵手法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歡它的哪一種品格,互動兩輪,順勢引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談談讀完課文有什麼感受。

  2、請學生簡述文章中主要寫了那些物件。

  (楊樹;人)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1、朗讀課文1—6自然段,請用一個詞概括楊樹的特點。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寫了楊樹哪些不平凡?

  (生長的環境:單調;形態:力爭上游)

  3、朗讀課文7—9自然段,說說北方的農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點?

  (生命力強;質樸、堅強、力求上進)

  4、小組討論,作者是如何從樹過渡到人的?

  (象徵的手法)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白楊樹和北方的農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為什麼此處不是比喻而是象徵?比喻和象徵有何區別?

  (比喻:喻體通常為具象的,兩者是特徵上的相似;象徵通常是用具象象徵抽象的特點,兩者所體現的品格品質相似。)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請學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歡的植物,使用象徵手法寫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略

  六、教學反思

  本文寫自1940年,茅盾曾經的文字多以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為主角,此篇熱情地歌頌了抗戰中計程車兵百姓。《白楊禮讚》寫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1940年5月,茅盾離開新疆返回內地,受朱德同志邀請前往延安。在延安參觀講學期間,看到了抗日軍民團結戰鬥的精神風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變後,作者借禮讚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熱愛和讚美之情,便寫下了此文。結合這段創作背景,學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寫作物件及寫作風格的改變。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瞭解作者、寫作背景。

  2、熟讀課文,探究白楊樹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賦予白楊樹的精神。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探究白楊樹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賦予白楊樹的精神。

  教學難點: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所賦予白楊樹的精神。

  教學方法:誦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課前播放歌曲《小白楊》引入

  2、解題“禮讚”的含義是什麼?選擇下列義項。

  A、表示高度的讚揚B、表示尊敬和讚美C、表示某種禮貌和風格

  3、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烏鎮人。現代作家、文藝理論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預習

  無邊無垠()潛滋暗長()旁逸斜出()婆娑()虯枝()

  坦蕩如砥()懨懨欲睡()秀頎()椏枝()暈圈()

  2、自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畫出文中直接讚美白楊樹的語句,體會作者對白楊樹的情感。

  點名讀畫出語句,強調懷著讚美之情。

  3、文中反覆讚美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極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嗎?應該怎樣理解?

  三、再讀課文,探究主旨

  探究白楊樹之“不平凡”

  要求:細讀課文,找出你所感受到的白楊樹不平凡的語句、段落,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

  1、生長環境

  2、外部形態

  3、內在精神

  4、與楠木對比

  四、拓展遷移白楊樹生長習性

  白楊樹能在戈壁上生長,生命力強。喜光,不耐陰,耐嚴寒,零下40度的條件下無凍害。耐乾旱氣候,但不耐溼熱,南方栽培易病蟲害,且主幹彎曲常呈灌木狀。耐貧的輕鹼土,耐含鹽量在0。4%以下的土壤,但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長不良。深根性,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根櫱強。抗風、抗病蟲害能力強。壽命達90年以上。

  總結:白楊樹尤其適合西北土質

  出示幾張景泰至白銀路邊的樹木照片,如今西北地區的植被數量、面積都在逐漸減少,當下正值植樹季節,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並鼓勵身邊的人們多植樹,尤其是適合我們西北地區土質的白楊樹,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五、佈置作業

  積累字詞,背誦第7段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白楊禮讚》是託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抒發了對白楊樹所象徵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的讚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由“雄壯”、“偉大”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徵意義;最後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讚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全文的寫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於時代背景,學生明瞭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想教給學生一種讀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2.品味散文優美抒情的語言特色。

  3.培養學生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法感受白楊樹的外形。

  2.以討論、探究的方法領悟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中華民族質樸、堅強、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難點:象徵寫作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鬥、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章:《白楊禮讚》。

  大家先把書翻到單元提示,快速默讀,告訴老師你讀取到哪些資訊。

  單元文體、散文分類、文章內容、作用、學習的方法等。

  二、解題

  從題目你能讀取到哪些資訊?

  寫作的內容、作者情感、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等。

  三、走進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簡介: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人。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和偉大革命家、文學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時代背景:《白楊禮讚》寫於1941年3月,中國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來離開延安到重慶。作者從西北抗日軍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於是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讚》這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

  四、梳理字詞

  讀課下注釋及課後讀讀寫寫,勾畫重點詞語。

  強調兩個詞語兩個拼音:

  坦蕩如砥潛滋暗長qiú枝jué強

  (同義複合詞)

  五、理清思路

  三步走: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號。

  2.概括每一段內容:劃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用一

  兩個詞語自己概括。

  3.合併相同內容段落。

  第一段(第1段):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讚美)之情。

  照應題目開篇點題奠定感情基調總領全文

  第二段(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烘托融情於景(純粹的景沒有生命力)一波三折欲揚先抑(情感變化)照應開頭

  第三段(第5、6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瞭文章的(主題)。

  託物言志對比欲揚先抑象徵:物-人-精神

  象徵就是託物言志、託義於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達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稱讚的事物之上的一種寫作手法。

  白楊樹象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象徵了整個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鬥爭意志。在那個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這正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們民族求得獨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是的,生活在當今幸福時代的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朗讀由物及人改句式四個反問構成排比句式

  第五段(第9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讚美白楊樹)。

  六、梳理過渡段及抒情線索。

  1.段與段之間用哪個相似的句子銜接的。

  學生齊讀1、4、6、9段。

  4、6兩段是過渡段,串起全篇。

  2.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如果說全篇的梳理是面,過渡段是線,文章中則灑滿了閃閃發光的點。

  照應題目開篇點題感情基調總領全文鋪墊烘托融情於景一波三折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對比反問象徵手法首尾呼應妙用修辭

  託物言志與象徵的區別:

  1.象徵側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質,託物言志側重作者的主觀感情。

  2.象徵存在文化意義上的不確定性,如“海燕”,你說象徵“無產階級戰士”可以,說“春的使者”也可,而託物言志則含有文化意義的確定性,如“梅”“蘭”“竹”“菊”意義比較明顯。

  3.託物言志屬於作文的整體手法,後者是文章中的區域性寫法,象徵是以物喻人。

  七、收穫

  讀文提取資訊

  點線面三者合一

  強大的不是外表而是精神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透過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底蘊和情感,學習並積累文章的優美語言。

  2、領會烘托、對比、先抑後揚、象徵等手法表現主題的寫法,並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和寫作中。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禮讚”的內涵,領會作者熱情謳歌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繼承和發揚當年抗日軍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把自己鍛鍊成不怕困難的生活強者。

  三、過程與方法:

  1、從課內往課外拓展,將“讀”“寫”“考”三者緊密結合起來。

  2、上課重點放在思考感悟和動筆訓練。

  3、先學後教,教為學服務,在學生的難點處適機點撥。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情感與結構,學習象徵等手法。

  2、教學難點:理解第二段的內容及作用。

  五、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整體感知,把握線索結構和感情基調等)

  第二教時:合作探究,賞析本文的藝術手法及其妙處。

  【教學要點】

  1、複習舊課,明確主題。

  2、究一:品味本文在構思方面的藝術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寫景物遣詞造句的特色。

  4、總結本節課內容要點。

  5、佈置作業:寫兩個作文片段,運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時

  一、匯入,朗讀全文。

  二、複習舊課,明確主題。

  (一)問題導學,複習舊課。

  (二)明確主題: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寫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外在形態和內在品格三方面的特點,運用象徵手法、先抑後揚等手法,透過對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的讚美,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構思方面的藝術特色。

  (一)賞析象徵及其表現效果。

  1、什麼是象徵手法?它與比喻有什麼區別?

  在文藝創作中,象徵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區別:

  (1)比喻可以用於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徵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的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而且也都從本質特徵上考慮。

  (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文章中不佔主要地位,它並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文章中佔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徵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徵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別標誌。

  (3)比喻適用於各類文體,象徵一般只適用於抒情作品。

  2、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是什麼?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貴族化的楠木又象徵什麼呢?

  (1)白楊樹本身特點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頑強。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哪裡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顯示了不軟弱,不動搖的頑強的精神,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用它象徵內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農民和在敵後廣大土地上守衛家鄉的哨兵,也象徵了在華北平原譜寫歷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為什麼運用象徵,而不直接寫抗日軍民呢?

  “人貴直,文貴曲”。美文運用象徵,使文章顯得含蓄委婉,讓意境更美,給讀者留下揣摩玩味的餘地,同時,也可以逃過特定環境的政治劫難。

  (3)“貴族化的楠木”象徵什麼?

  茅盾同志說: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二)賞析先抑後揚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讀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樣銜接的?文意的重點在“單調”,還是“驚奇”?

  明確:描述完高原景色,寫景色給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壯”後“單調”,為寫見到白楊樹“驚奇地叫了一聲”作襯托,意在突出白楊樹蓄勢。強調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不平凡,即給西北高原帶來無生機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單調的,給廣闊無邊的高原增添美感,讓人們耳目一新、賞心悅目。

  2、朗讀第七段開頭至“它是樹中的偉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還是“偉丈夫”?

  明確:先說長得太挺直的白楊樹稱不上“樹中的美女子”,看似個缺點,而後強調它與西北風抗爭的氣質像是“樹中的偉丈夫”。貶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強調高大的白楊樹具備的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堅強不屈等氣質美,後者才是作者想讚美的部分。可見,白楊樹屬於內在美勝於外在美的一種樹!

  四、探究二:本文語言朗朗上口、生動形象,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談談它的妙處。

  (一)詞語運用準確、凝練、生動。

  (1)第二自然段怎樣描寫高原景色的?在遣詞造句方面有什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明確:語言凝練優美,又富於變化。尤其是譴詞用字更注意形象貼切。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大”;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

  (2)課文第5段具體描寫白楊樹的樹幹樹枝樹皮運用哪些形容詞?請找出來加以品賞。

  明確:用“筆直”寫樹幹樹枝;用“一律向上,緊緊靠攏”丫枝,用“片片向上”寫葉子;用“光滑”寫樹皮的質地,用“銀色”“淡青色”寫樹皮的顏色。用“倔強挺立”和“不折不撓”寫白楊樹外在形象的同時,也含蓄地讚美它的品格和氣質了!

  (3)課文第7段用哪些生動凝練的詞語高度概括白楊樹的內在品格的?請找出來品賞。

  明確:“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這些詞語與上文是否重複出現呢?沒有,作者有意避開重複運用,值得我們寫作上學習。這些簡潔凝練帶有歸納作用的詞語,這些詞語蘊含豐富,是對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和外形特徵浮想聯翩和反覆咀嚼感悟得來的結果。它們恰恰與北方抗戰軍民的優秀品質相吻合。

  (二)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對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富有感染力。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仔細品味。

  四、總結本節課的教學要點。

  五、佈置作業:

  運用象徵的手法,寫一種事物,給予熱情讚美。要求:

  1、先寫外在特點,再寫內在精神,語句表達務必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採用先抑後揚的技巧。

  2、寫真情實感,支援順理成章,反對牽強附會。

  3、字數不少於600字。

  板書設計

  14、白楊禮讚

  茅盾

  一、複習舊課,明確主題。

  二、賞析寫法,理解作用。

  1、象徵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後揚及其作用

  3、遣詞造句及其作用

  三、佈置作業,遷移運用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和常用詞語。

  2、瞭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徵手法。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促理解,重點研讀描寫抒情議論的語段,理解描寫抒情議論等作用和聯絡。透過合作學習,理解象徵手法。並且感受中華兒女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記敘、描寫、與抒情的關係。

  教學難點

  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詩詞中有很多託物言志的佳句,有寫竹的,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寫梅的,如“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有寫柳的,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字面上寫的是“竹”“梅”“柳”,讚頌的是人的堅韌頑強,生氣勃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白楊禮讚》。

  板書課題《白楊禮讚》

  釋題:你如何理解這個題目?

  二、理清抒情線索

  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對“白楊”進行禮讚的?

  2、對於這一組抒情句,我們如何美美地讀出來?

  3、小組討論後,檢測朗讀效果。

  三、品讀文字,分析象徵意義

  1、本文是借讚美白楊樹來讚美北方農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樣把他們聯絡起來的?

  明確:表面寫樹,其實是寫人。

  2、找出寫白楊樹的段落。(5—8段)說說這幾段是寫什麼的。

  明確:5—6段是寫白楊樹的形象和氣質的; 7—8段是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一)賞析白楊樹的形象

  1、作者的感情為什麼要一步步加深?

  2、說它只是樹,作者是怎樣描寫白楊樹的?寫出了白楊樹什麼品質?

  3、小組討論,互相補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徵。

  ②分別從幹、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寫幹,突出了直;寫枝,直而緊靠,突出了團結;寫葉,向上;寫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質樸。

  ③請同學們朗讀這一段,要求: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裡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請各位小組長進行讀

  前指導。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學習象徵手法;

  2、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白楊禮讚》教案設計1。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認識白楊:看一看白楊樹,查一查白楊樹的相關資料。

  2、瞭解作者:查詢茅盾介紹和《白楊禮讚》的寫作背景。

  二、匯入新課: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白楊樹是極易見的一種樹,房前、屋後、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體再現白楊畫卷,配以舒緩的背景音樂)。這些畫面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優美、寧靜……

  但是這節課,我們卻要隨著茅盾的筆回到抗日戰爭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兒生長的白楊樹是一種什麼樣的英姿。(多媒體播放西北高原的影片,配以蒼勁、粗獷的鎖吶《黃土情》)。

  2、檢查預習:

  學生之間交流作者資料,教師加以補充、提煉,多媒體出示茅盾的照片,簡介及寫作背景介紹。

  三、解讀文字

  1、聽課文朗讀,感知文章內容。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讚》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麼,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於黃土地屬於白楊樹的另一種類?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白楊禮讚》教案設計1》。

  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

  “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

  “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2、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給予朗讀指導,(即:把握基調,讀出感受,讀準節奏)

  (2)學生配樂朗讀,其它同學就三個方面給予評價。

  (3)在同學們的朗讀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讚美之情,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在氣質

  3、尋讀課文,品味美點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於表現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並且談一談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交流,每組選一個代表小組發言,最後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楊禮讚》一課詞語積累的卡片)。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並對其回答做出補充和完善。

  4、精讀語段,探究主旨

  《白楊禮讚》所讚美的並不僅是白楊樹,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現在第六自然段,精讀這一語段,說說白楊有什麼象徵意義?

  理解象徵手法關鍵在於找出象徵本體和象徵物件之間的聯絡。白楊樹與農民、哨兵和民族解放鬥爭中的精神之間的聯絡在於什麼?假如你是老師,你將如何為學生理解象徵搭建一座橋樑。(多媒體同步出示,白楊樹、農民、哨兵等圖片影片,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其相似點)

  [學生間互學互教,使學生由消極、被動、機械的聽眾轉變為積極、自主、富有創造性的參與者,並促進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識。]

  四、對話文字

  1、與文字對話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結尾為什麼要寫“楠木”,你覺得多餘嗎?為什麼?

  2、與作者對話

  有人說文章第5小節,對白楊樹的形象的描寫,語言太過平實,沒有一般的寫景散文生動,甚至有一些詞語單調地重複“……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過人工似的。”

  你是怎樣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白楊樹的形象描繪出來?

  討論交流:表現樸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樸素的語言?

  [此問題重在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思辨的思維品質,不強調答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象徵手法和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與象徵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設想】

  重點把握文章5、7兩段,揭示文章的象徵意義及反問、排比修辭方法的運用,突出朗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能力,推進民主、平等、和諧、友好,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指導學生觀察語文課本封面,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

  幻燈片:

  的白楊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5-7段,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詞的寫法與讀音。並運用圈點勾畫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形態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要旨

  1、在學生回答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後,與學生共同賞析課文第5段,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2、丟擲問題: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由此匯入第7段。賞析本段,要求學生將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

  幻燈片: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

  3、丟擲問題:讀到這裡,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4、講解什麼是象徵

  幻燈片:

  象徵是……

  四、課外拓展,領會象徵

  1、適當擴充套件聯想,加深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幻燈片:

  綠色——長城——

  2、聽歌曲《白樺林》從中感受象徵的含義

  幻燈片:

  《白樺林》歌詞

  ……

  3、課後閱讀散文《白楊》,理解文中內容及象徵手法,並與《白楊禮讚》做比較閱讀。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象徵

  樹人

  北方農民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11

  一、賞形探妙

  讀文章題目,明確茅盾禮讚的物件是白楊樹。

  出示兩幅圖,請同學判斷下面哪一幅圖是白楊樹?並說說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朗讀課文第五段描寫白楊樹外形的文字,找出語言上的特別之處。

  兩次寫到“筆直”;’“絕無”“絕不”;“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重複用詞,強化白楊樹的特點。

  為了突出白楊樹的這些特點,作者在文中還採用了哪些方法?

  欲揚先抑,同類對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後一段

  課外拓展:

  老舍《濟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綠》、張抗抗《牡丹的拒絕》中的片段

  環境襯托:文中第二段

  總結:

  二、悟神尋徑

  茅盾寫此文僅僅是為了讚美白楊樹嗎?

  閱讀課文第七段,明確他要禮讚的是北方的農民、保衛家鄉計程車兵和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徵手法。

  瞭解象徵手法的相關知識(作業本),重點關注:象徵之物和被象徵之物之間必須有某種相似的特點。

  那麼作者是怎麼建立起白楊樹和所詠之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想的呢?

  (1)形體特點與精神特性一一對應;

  (2)在繪形同時,採用特別語言,(比如“筆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撓”)讓人很容易產生相關精神品質的聯想,完成了象徵手法的建構。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們可以得到解讀象徵手法的基本路徑:

  三、聯讀活用

  物象特點:地面的生存狀態:個體是孤離;地下的生存狀態:根系相連,團結一致

  寫作背景:1940年,抗日戰爭初期,中華民族處於水生火熱之中

  對應品性:長期的階級壓迫,使人們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長期的奴化統治,使人們的精神萎靡不振。他們似乎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似乎彼此孤離著,但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樹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觀。中華民族是有凝聚力的。當遇到壓迫,特別是當民族危亡無情地置於人們面前時,清貧的中華兒女定會團結起來,進行殊死鬥爭的。

  主題闡釋:艾青以詩人敏感的心靈感受和銳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了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覺醒已經到來,那泥土下緊緊糾纏的根鬚,是我們之間的一線血脈!我們沒有丟掉這血脈!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為深愛的祖國而戰鬥到底!

  物象特點:一二兩句中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三四兩句中泉水衝蕩下山,掀起波瀾。

  寫作背景:白居易此時任蘇州刺史期間,政務十分繁忙冗雜,“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覺得很不自由

  對應品性:一二兩句的白雲清泉對應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懷、閒適的心情;三四兩句對應的是在朝為官,在紛擾的社會推波助瀾。

  主題闡釋:全詩表達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擺脫世俗的坦蕩淡泊的情懷。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篇12

  一、預習課文。

  1.至少讀兩遍課文。

  2.查詞典,做下列作業 題。

  A.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姍姍( ) 悵然( ) 惴惴不安( ) 諄諄告誡( )

  甘霖( ) 祈盼( ) 嫋嫋婷婷( ) 熠熠奪目( )

  B.解釋下列各詞語。

  希冀 枕戈待旦 南轅北轍 瞻前顧後

  溫馨 相濡以沫 榮辱不驚 躊躇

  二、學習新課。

  1.檢查作業 。

  2.以幸福為話題匯入 新課。

  什麼是幸福?我們可以說自己是幸福的嗎?

  考試成績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關懷,聽了老師的表揚,那是幸福;與同學盡情地玩了一場,那是幸福;看了好風景,心中有說不出的快樂,那是幸福這樣說來,我們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

  作家怎麼說呢?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提醒幸福》,說的是她對幸福的理解,今天我們來細細讀一讀,看我們能不能認同她的看法。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朗讀或默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

  方法:互相討論,老師提示。

  提示的內容:

  A.作家說人們總是習慣在提醒中過日子,這種提醒有效沒有?

  顯然,作家說多半沒效,這到了第幾自然段?應該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說了很多幸福是什麼,最後則說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舉了春天時應該怎樣?幸福時應該怎樣。還有那些所以打頭的段落,當然也是享受幸福,更應該放在起。

  理解:將課文簡要地分為三大節,1到9自然段為第一節,10到25自然段為第二節,26到最末為第三節。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劃出來當第四大節。

  四、討論課文內容。

  1.學習課文的第一節,提出以下問題:

  A.提醒本來是什麼意思?作家說,這個詞的後面總是跟著不好的東西,所以有淡淡的貶義,生活中真是這樣的嗎?

  理解:提醒本來是從旁指點,促使注意之意。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比較,會發現作家講得還真是那麼回事,提醒確實老跟著不好的東西。

  D.作家說的風暴與良宵各比喻了什麼?如果把這種形象化的說法換成直接說理,那又會怎樣?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東西,風暴則恰恰相反。不能想象換了以後成什麼樣子。我們經常所說的文采就在這些地方。

  C.朗讀第2至第8自然段的內容。

  D.請把提醒兩字在文中的意思說一說,它可以用什麼詞來替換。

  理解:這裡的含義不是對災禍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對幸福要珍惜。題目的提醒可以用珍惜來替換。

  五、學習文章的第二大節,圍繞下列問題學習。

  1.默讀這一節課文,尋找作家給幸福下的定義與解說,每人至少找出三條。

  A.避去苦難之後的時間是什麼?那就是幸福啊!

  E.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

  C.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

  D.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

  E.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

  F.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在暗淡中降臨。

  G.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紙條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

  H.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

  J.幸福有時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

  K.苦難的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標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L.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這句話要用數學知識解說下。)

  2.輕聲朗讀這些定義與解說,想想,畢淑敏與張潔對幸福的理解有什麼不同?

  討論理解:從這一段裡對幸福的定義與解說中可以看出,畢淑敏所舉出的幾乎都是平凡的人和事.而她以為幸福就正是包含在這些平凡的人事中。因而可以看出,張潔以為的幸福足和平、安寧、生活富足;而畢淑敏對幸福的理解要寬泛得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都可以包含幸福,關鍵是要你自己學會傾聽,學會感受。

  3.理解這段文字裡不容易理解的些句子。配合作業 題的第二題做。

  A.第15自然段裡的2、3兩句怎麼理解?

  討論歸納:感官的享受即指感覺器官的好的感受,這是人們天生就會的,比如天生能感覺到人體的舒適與否,但是靈魂的快意即心靈的快樂,卻是要不斷地訓練自己才能很好地感受到的,怎樣進行訓練呢?即要能時時發現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處,同學的一個微笑,老師的一次無聲的鼓勵,這些都是幸福,都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這種幸福,能做到這樣就可以掌握幸福韻律了,也就能區分什麼是靈魂的快意,什麼感官的享受。

  B.第18自然段的比喻句。

  理解: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標本人手理解這個比喻句。

  標本是我們見過的東西,五色無香,不生動,不靈活,而未製成標本之前,卻是生動、靈活、色香俱全的,作家用回憶幸福標本的說法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的忽略:在幸福之中時,不知道感受,幸福離我們而去了,卻去回味、追尋,念念不忘。

  C.第24自然段的幸福借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的衣裙而來,它們卻不一定是幸福,甚至可能有鋼鐵般的心核,這些怎麼理解?

  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

  機遇這些東西很多時候確實帶來幸福,但許多時候也帶來不幸,這就是鋼鐵般的核心,是我們不能把握、無法享受的那一部分。再說,難道沒有那些東西,我們就不能幸福嗎?顯然不是,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能發現幸福,所以並不一定要有那些東西才是幸福的,作家也就是這個意思。

  六、學習課文的最後一節內容。

  設想:少講多讀,在讀中感受作家所說的應該如何享受幸福。

  要求:注意段落的排比,要讀出氣勢。

【《白楊禮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