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2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1

  最近,我讀到了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愛與敬重的閱讀”一目,作者說:“現在的青年教師,讀書條件遠遠勝過前輩,也許是因為誘惑太多,讀書的動力和效率反而不如前輩。功利的應試教育讓他們上了大學,功利的讀書又驅使他讀到更高的學位,最後,應試與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講臺,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經驗’搬給學生。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已經畢業的學生在議論一些教師的粗俗無知”。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也在問自己,是不是也帶著功利的應試教育去教學生,把學生培養成只會學習做題的工具?會不會在我的學生畢業後也會說我曾經的歷史老師什麼也沒教會我。在應試教育這樣的大背景下,潛移默化中我肯定有這樣的行為。其實真正的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在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的眼界思維更加開闊。那麼怎樣開闊學生的眼界,這就需要教師先開闊自己的眼界。初中歷史作為開卷考試的小學科,在“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下,學生的重視程度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會告訴學生,你們的學習不僅僅侷限初中中考,到了高中,歷史是主科並且是閉卷考試,你們現在多記住一些歷史知識,有了基礎高中學習才會更遊刃有餘。備課時,我也會看高中的歷史課本,把初中的歷史知識更好的轉化為高中歷史知識的基礎,多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和分析歷史史料的能力。希望我的學生走進高中歷史課堂的時候,能夠有基礎有能力學的更好。

  “人類道德文明寶貴庫中的優秀篇章像一盞盞明燈,長久地照耀著世界。在這些滋養了人類的經典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想一個人一樣地活著。童年少年時一本感動過自己的好書,會在漫長的歲月中支撐著自己。如果每一年都能讀幾本這樣的好書呢?如果這種閱讀意識能伴隨他的一生呢?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有這樣閱讀理念呢?”西方有人批評中國學生有文憑而無文化,即使不懷好意,也應當引以為戒。我想每一個教師更應該引以為戒吧,我們的確有大學的文憑學位,可是“文化”我們又有多少呢?我常常也會問自己,如果學生看的書比我多,問的問題我回答不出來那我該多麼無地自容。“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每次備課,我都會查閱很多相關的資料,設想學生會有哪些疑問,我又該怎樣回答。後來慢慢發現,知識的積累應該是從平時開始的,不僅僅備課時要精心的準備,平時更應該多讀書,從點滴積累。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現有一桶水。

  吳老師說,“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2

  我捧起了《不跪著教書》這本書。為什麼取名為“不跪著教書”呢?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裡,有沒有跪著呢?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湧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

  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語文老師應當是思想者,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學會思考是“師與匠之間的差別”我們要學會思考,思考如何培養出能思考,會創新的學生嗎?

  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於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麼樣呢?班主任當著學生的面對家長說: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為人師該說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師的批評只會使這些學生感到學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師害怕疏遠、對考試感到緊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事實,“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讚許孩子們的每一點成功。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記得我還在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有一次在批改週記的時候,看到班上的“小調皮”在自己的週記裡寫:“儘管我讀書讀得很不好,字也寫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會認真地學習,爭取考上好成績。”我感慨不已,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心中,他們都渴望被別人認可,我表揚了他。以後的日子裡,我總是變著法子誇獎他,我發現他臉上的微笑越來越多,課堂上的發言也越來越積極。大家都說,他變了!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3

  最近,我讀到了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看似輕鬆的文筆中滲透著作者鮮明新穎的思想與智慧,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的一段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有人把教師比著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著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著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師“必須讀一百本書”的目標、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有讀者說,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對目前教育的現狀的警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作者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已,卻沒有能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而我的體會是,《不跪著教書》的可貴之處不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在於“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不是嗎?如果你能仔細地、從頭到尾地讀完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說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讀名著、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搞有償家教、教師接受學生禮物、教師接受學生家長宴請、教師要學生家長辦事,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為所有的閱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說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吳非老師說,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說:“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4

  讀完了吳非的《不跪著教書》,我又一次翻開了書的首頁,讀了作者的《序》,突然發現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內心,他在真摯地呼喚,大聲地吶喊,直面現實,懷揣夢想,毫不放棄。

  書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節歸類的呢?於是翻開第一章,我想尋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第一章的題目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在想作者為何要用這個題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樣的共同點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又大概地閱讀了這些文章。有了如下自我的想法:(不管對錯,權當自我記錄吧)

  玫瑰是愛情的象徵,是美好情感的一種。這一章節應該是用現象與事實告訴我們孩子應該擁有哪些永不凋謝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總結了這樣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師,熱愛祖國,樂觀生活,善良是盞燈,放過弱者,懂得奮鬥,孝順父母,有民族的歌。這些應該就是王棟生覺得孩子的內心應該擁有的東西吧,這些美好應該在他們的心中永不凋謝吧!

  讀著這樣的短句,我又問,為什麼要這樣排列呢?《小學生守則》裡總是把熱愛祖國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讀,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人首先要有人性,才會有後面的吧,也許根本就沒有先後的順序。

  我這個老師真的能將這些美好的感情傳達給孩子,去呵護,引導他們擁有嗎?這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5

  《不跪著教書》是一本不錯的而書籍。我有空時就翻翻,感覺不像一般的教育專著那麼枯燥乏味。作者吳非本身是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階教師。這本書是他的教育隨筆的結集。作者在這本書裡的很多觀點,跟我們日常工作是比較接近也是我們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愛,感恩、獨立等等的教育理想,無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質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對教育本質的闡釋。《在聽郭橐駝說種樹》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個案表明,對子女學習過分關心,每週都跑到學校找老師通氣的家長,子女學習能力都不算高,處世能力也比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長》一文中提到“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老師的智慧,更傾注著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師都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麼多的困難嗎?”《誡徒》一文中提到“教師是人不是神。應當讓學生知道我們愛什麼,恨什麼。不要聽信“一碗水端得平”,學生的教養不一樣,品德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可能“平”?還有很多很多的觀點是我們工作中比較熟識的或者說是我們正在實踐著的。

  這本書裡還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遇到家長的無理要求、無理取鬧,遇到世故圓滑的學生,遇到上級領導的無理干涉,減負的問題……他從這些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分析現象,展現了他對中小學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書中說了很多我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的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

  在這本書的封面有兩行字:“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兩句話在這本書的序裡也提到,並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現。我想也許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實踐著的教育理想。可我們的日常工作經常會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擾,我們常常在做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我們的老師也常無耐地感嘆:“什麼時候還學校一片淨土啊?”可是各級部門的領導下,有的工作我們不得不要做的,並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書中談到:“現在教育界的一大苦處,就是該管的事無人問,不該管的事,被死纏不放。具體到教育學生,更是無事生非,我們中國,什麼人都認為自己有關心下一代的責任,但是沒有人考慮到自己是否具備關心下一代的資格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們老師造成的,我們的老師也是弱勢群體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想社會賦予我們老師多麼崇高的職責啊。可實際上誰都可以對我們的教育指手劃腳,唯獨我們一線的教師沒有說話的權利。當然,這是個別現象,可這個別現象卻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面對社會的功利和浮躁,面對這些壓力,我們教師更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多做對學生有益的事情。那麼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著教書。讀了這本書我有這樣的體會:首先,教師要學會讀書,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提到:“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多讀書,自覺地讀書(這一點,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師要多讀書,但不跪著讀書,也就是要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特別是如今經濟澎湃,物慾橫流的時代,教育專家滿天飛,隨便哪個專家都著作一大堆,他們是否站在我們一線老師的角度來想問題,解決問題呢,那就難說了。所以說我們在讀書時要學會獨立思考,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自己的學生熱愛閱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像一個大寫的人一樣頂天立地地的站著……其次,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延續著一個老師的教學生命,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我們要接受專家的指導,但不迷信專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面對家長的無理要求,我們更應該多想想我們的學生,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對學生髮展有利的,就應該堅持。第三,教師要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學生要有愛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負責的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同行、家長和學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認,作者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著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說我沒有過跪著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能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夠理直氣壯地說:“我從未有過跪著教書的歷史!”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6

  拜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剛開始是被這書的題目吸引了,因為這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反應了教師的尷尬。

  吳非老師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狀態:教師屈服於應試教育和獎項、榮譽的獲得,成了考試分數或各種比賽的奴隸;教師缺少終身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的習慣。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孩子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由於獨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環境,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在實踐中又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諸如好勝、自私、獨立性小、依賴性大、寬容度小。而有些家長更是縱容自己的小孩,讓教師在孩子面前無法樹立威信。

  在這一系列問題面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繼續做教書匠?還是做個獨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但教師更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所以我們要:

  (1)善於學習,積極進取。教師只有成為好的學習者,才能成為好的教育者。

  (2)大膽創新,領先潮流。創新精神是知識經濟社會教師的靈魂,教師只有具備了創新精神,才能以創造性的勞動培養新一代創造型的人才,引導學生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7

  假期中讀了《不跪著教書》,讀了之後就捨不得擱下,索性一口氣把它讀完,感覺自己內心深處一直以來想一吐為快的想法在書中得到了宣洩。這本書中沒有深奧晦澀難懂的教學理論,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簡易實在的教學雜感,教學反思和教學隨想。讀了作者沉甸甸的思考,且不說受益匪淺,有一點對自己日後的教學生涯的幫助,就應當值得去讀。

  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同樣是語文教師,吳老師是怎樣認為做好語文老師的呢?

  吳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言簡意賅,把握住了現代“師道”的實質。當然,他也沒有迴避“應試教育”,高中語文教學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在培養語文素養的同時給學生一粒人文的種子,一是設法幫學生搞到一張進大學的門票。這是現階段我們這些“語文匠人”的追求。同時,吳老師又在更高的層次上闡述了語文教學的使命。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吳老師一篇文章的標題。我想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教師是工作者,教師是勞動者,教師是指導者,而更應該是“思想者”。我國有過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們愚昧瘋狂。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破除內心的封閉意識,要學會思想。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語文學科應該是認知、思想的工具。如果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門學科知識,照搬教參來傳授,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個人智慧,那勢必會使這門學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認為這種行為還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愛因斯坦語)作為青年教師,我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學個性,要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

  語文教師要保有職業的激情(精神追求)。吳非老師在書中談到的上海於漪老師於老師雖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她能夠在長年從教後依然保持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對未知領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終對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在靈魂深處永遠地有那種“熱愛”的.稟賦,這是實屬不易的事。於漪常說:“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這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而現在許多教師沒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裡“混吃等死”,這是十分遺憾可悲的事情。我作為青年教師,前方還有很長的路,心中還有理想。堅持向吳老師和於老師學習,始終保持自己的職業激情,教書的心永遠年輕,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我覺得,在教師進修問題上,也得用這句話。——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然而現實卻遇見了尷尬的事情,在中學裡學生讀書,準確地說是讀點小說,甚至名著都是一種罪過。有些教師自認為讓一些平時酷愛名著、小說之類的同學改邪歸正,從此不再看這等“閒書”,是教育的成功。想起這我心中油然就會產生悲痛之感。我現在已為人師,但是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所以對於這我當然很有感觸。說實在的,我如今不愛讀書跟以前讀書是一種罪過的教育不無關係。剛有點想讀書的念頭,就被老師扼殺了,拿著收繳的書揮袖而去,這樣的背影一次次的出現我的眼前,自然,久而久之讀書的興致沒有了,到了大學裡有了時間卻沒有了興致。不愛讀書,這是可悲的。

  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的營養,也就不會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了獨立思想的精神。我教語文學科,而語文是最有靈性的、最具思想性的學科。我們和學生之間的需要橋樑,這個橋樑就是語文,語文是人與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

  為人師表,說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學生的最初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來自學科的基礎學習,一個能言善辯、妙語連珠的語文老師很可能“鑄造”有成就的學生。於是如何做好這個表率,吳非老師說的好: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只有教師肯讀書才能要求學生肯讀書。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出色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

  簡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要有“精神追求”,要多讀書。當然這只是我從書中讀出的幾個觀點,要做好神聖有尊嚴的教師,遠不止這些。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8

  讀著吳非老師《不跪著教書》的這本書,我被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動著。

  讀了《只要肯讀書》一文,我在思考,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文中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說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教師文化素質、道德素質低下,不少人枉為一名人民教師,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很少看到有教師主動讀書,能拿起書本的也是一些時裝,美容,汽車、婚姻家庭……能拿著一本《讀者》看一看的,就已經是愛好文學之人了。能經常在一起談談最近所讀書籍的人寥寥無幾。吳非老師說,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說:“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因為,“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

  我認為,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程序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9

  《不跪著教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中小學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是作者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空洞的說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於心的人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著師能。嫻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教師的教育物件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這無疑要求我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地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緻每個環節,細雕每個問題,準確地傳承文明,科學地啟迪智慧,讓受教育者真摯地感悟人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文意識、專業技能,包括他對學生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親和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念。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才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識,學會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求創新,會用現代化手段教學,身心健康,這是師能的呼喚,這更是站直的教師的追求所在。

  不跪著教書,教師還應與時俱進,永具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需要創造教育。未來教育的挑戰,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教師。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將是21世紀教育的寶貴財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新的天地,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引導和啟發學生髮展、創新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創造新的經驗、新的知識、新的價值,做到在繼承的同時有所超越。經驗誠可貴,創新價更高。有專家說,以前的知識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時間。可見多讀書,不斷學習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常教常新,永遠流淌著時代的春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拓創新便是教學的源頭活水。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學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為本,育人為先,重視道德教育,重視人文教育,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健康成長。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10

  《不跪著讀書》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書,雖然還沒讀完,但是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書中的這段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一個說平凡而又不平凡,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創新,一句話: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該是一個教師終生的姿態。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11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師》。讀了很有感觸,怎樣才能成為最出色的教師呢?我根據作者的觀點,總結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尊嚴,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教書近十年,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為缺乏尊嚴,沒有鐵骨。繁瑣的工作,使我產生職業倦怠。得過且過,沒有個性,缺乏激情,使我見了什麼都無所謂。我成了十足的教書匠。我是跪著教書,跪在應試教育的面前,俯首貼耳,惟命是從。

  所幸的是,這本書讓我徹底清醒,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自己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於思考的學生。正如書中序言所寫:“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二、教師要不斷進修,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

  “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喜歡你任教的學科,教師本身就要有讓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談吐、較高的業務水平。這些素質並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後天慢慢培養出來的。只有不斷地進修,不斷地汲取知識,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師自己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讓你的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教師還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生活,需要關愛,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顆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樣需要有仁愛,需要有愛心的教師。愛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個孩子的悲哀與歡樂。愛孩子,必須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長髮展的規律,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愛孩子,就必須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潛在能力。在師生之間,只有架起“愛”的橋樑,才能到達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關愛與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綻放,教育之樹才能永遠長青。

  吳非書中說到,好教師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績,而是能將學生身上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誘發出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誘發對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最後雙方都得到很好的昇華。但願我們都能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爭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師。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12

  在《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中,老師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師的職責,身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恆要做到的:

  一、要拋棄學科本位的思想:

  身為教師,不負責任,那就是老師的悲哀。老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觀,不以分數為標準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事的態度,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人的原則,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但他認真,誠信,富有愛心,作為教師,你應該為這樣的學生自豪,雖然這樣的學生不會給你帶來所謂的榮耀,但會讓老師的內心變得踏實!

  二、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

  一個老師不能一味用語言教育學生,身教重於言教,老師良好的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老師,你希望學生善良,那老師的內心就要柔軟和慈悲,你希望學生正直,那老師就要誠信,你希望學生積極向上,你老師就要不畏困難,你希望學生陽光朝氣,那教師就要樂觀開朗,老師要知道,若干年後,在你的學生身上會折射出老師的影子,我們希望,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執著的方向:

  在當今人心浮躁的社會,老師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釣譽,要能經受住一些誘惑。我們要明確,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老師的著力點在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站立的“人”是我們永遠努力的方向,身為教師,千萬別把心思花在人際關係的內耗上。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展示了老師的氣節和氣度,它是一本讓老師補鈣,讓老師醒神的好書,值得一讀。

【《不跪著教書》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