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調查報告

音樂調查報告

音樂調查報告範文(精選4篇)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後,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並將獲得的成果展現於調查報告中。現在你是否對調查報告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調查報告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調查報告1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音樂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課題研究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音樂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音樂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音樂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音樂不是很重視,因而,你讓他們下課預習的時候,大多學生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裡的學生音樂修養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音樂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個人的基礎程度。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課堂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音樂的教學課堂很關鍵。因為許多同學在課後根本是知難而退,所以老師提倡他們課堂動起來,留下問題,讓他們大腦都動起來,所以對於課後不練習的同學,課堂就是他們的全部。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課堂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鞏固知識,而且達到練習的效果作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一些班級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課下聊天時,都紛紛向我訴苦:“老師,音樂好難啊!”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其實音樂課是給孩子們放鬆的時間,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歌曲和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給他們學好音樂的信心,一邊在心裡苦苦思索著如何去幫助他們儘快地學好音樂,又能起到放鬆的效果。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音樂還是有不少好處的。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多多少少會用到音樂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透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多瞭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音樂調查報告2

  透過前一段時間的問卷調查,針對學生在上音樂課中表現出的音樂素養缺失,上課無精打采,缺乏對美的認識與理解,對音樂課沒興趣等,隧對我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得出以下結論。

  一、透過調查掌握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現狀。

  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作為音樂工作者們不得不捫心自問。學生喜歡音樂,這符合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徵,但是為什麼一到課堂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就全無。甚至更嚴重者變成逆煩及厭倦呢?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擔憂。音樂課的價值完全消失了。審美教育無從談起。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們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視審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徵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二、初步構成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理論。

  近二年來的實踐表明,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提高了教師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音樂教育者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強調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積極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

  其二,透過不斷地探索研究發現,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於音響的天地中,透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感知美”,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美”,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其三、透過實踐探索發現音樂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生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瞭解了基本的音樂文化,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比如學校舉辦“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演出中,五年級同學自編自演的小品《西遊記》中,同學生動形象地演唱《西遊記》主題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師徒施善救人的場面演的生動逼真,令全場同學投以陣陣熱烈的掌聲。

  三、探索出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途徑。

  1、利用音樂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完成情感體驗,理解音樂表現什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等諸多教學任務,就要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音樂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藝術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聯想和想象力,對美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

  3、在教學中能適當、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正確靈活,將會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4、有效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形式多樣,功效巨大。藝術實踐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音樂課外活動就能達到這一目的。它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如我校組建的鼓號隊,在六一活動中表演,聲勢壯大,受到領導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項傳統的音樂活動:一、二年級唱歌隊比賽;三、四年級唱國歌比賽;五、六年級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比賽;在少先隊員高昂的音樂聲中,感受音樂美,也表現了少先隊員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讓大家受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是一舉多得。

  音樂調查報告3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像的空間。沒有想像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音樂的聲音是富於創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點,為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但在我們實際的音樂課教學中,音樂則不再發揮著那樣神奇的魅力,這是因為:把音樂作為一門課程來進行系統地學習,它本身賦予人的自由想象空間就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定限制。因此,用音樂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以實踐性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特別是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近年來,音樂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各級教育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性檔案,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整個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基礎音樂課程體系所存在的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同樣存在。其主要的、突出的現象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片面理解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

  在一次某省的音樂賽課中,有一堂小學六年級的音樂鑑賞課因其教學設計合理、課堂氛圍活躍、德育目標明確等獲得了較好的評價。的確,從對一堂課的評價標準來講幾乎無可挑剔,而且“育人”思想貫穿始終??,但是有一個細節讓我生出無限感慨:在欣賞完家喻戶曉的《春節序曲》後,老師讓學生髮表感想,同學們都以“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嬉戲玩耍”等喜慶的語言博取了老師的點頭認可和微笑讚許。然而一個胖胖的小男孩舉手說:“老師,我認為他們在打架”,老師的微笑僵住了,“他們就是在打架,上一次我家樓下的棒棒軍打鬧時就這樣,當時我還在家做作業呢!”小男孩的臉已經漲得通紅。最後老師仍然沒有領情,以這首曲子的真實背景否定了小男孩的創作性體驗。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語文、數學等工具學科,在最具創造性特點、最需要想象力的音樂學科領域中也凸現出來了,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的音樂教學習慣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主要方式,這種你教我學、我講你練的灌輸式教學牢牢地禁錮著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惟師是從、惟書是從,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是創造地表達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顯然,這種死記硬背、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精神,更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二)忽視音樂的審美體驗。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各級教育教研機構對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強學生的綜合技能訓練。於是老師便“講理論、訓練視譜”,甚至強化訓練所謂的“鋼琴彈奏方法、歌唱發聲技巧”等,在教學內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與專業藝術院校幾乎相近,使學生接觸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樂;同時,教學方法上,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輕對音樂的表現,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等。如:一位老師在講解3/4拍子的含義時,不停地強調“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三拍,強弱規律是強、弱、弱”,而幾乎沒有引導學生感受3/4拍子的音響效果,顯然,學生懂得了知識的含義,卻無法有效地運用於演唱或演奏中,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音樂的實踐體驗,因此理論顯得死板而導致音樂失去感染力。這種理論化傾向的教學模式,對音樂課程自身的價值與教學目標的實現設立了一定的障礙。

  二、音樂課程教學本身具有它的特殊性

  音樂既不是單純的歌唱、彈奏等方面的技能課程,也不是單一的理論學科,而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以美育為基本屬性的音樂學科,在其教育、教學形式與過程中,與其他學科有著顯著的區別,那就是:淡化傳統中那種赤裸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優美的曲調,才能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因此,音樂教學應在啟迪、激勵、喚醒、感染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因為音樂具有其自身的價值:

  (一)審美價值

  在生活中,音樂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輕鬆、愉快地享受著它帶給我們的所有感受,而一旦搬上講臺,音樂就成了學生必修的一項工具學科,甚至成了“輔德”的武器,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卻被忽略了。應該說,音樂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樂教育的長處在於給學生觀念上以情感的支援和美的體驗,因此,音樂教學應堅持以審美教育為前提、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奏、節拍、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

  (二)創造性發展價值

  首先,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的創作過程,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然伴隨著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任何一首作品,有多少聽眾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有多少表演者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藝術風格,這一特徵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較大的優勢,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我們提出音樂不謀求統一答案,音樂課儘量不接觸真理;其三,音樂的特殊功能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故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應該被忽略。

  (三)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引起人們關注的音樂要素也很多,比如學生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首先關注的並不是電子琴的演奏技巧,而是這種高科技的樂器的演奏效果帶給他們的震撼,從而引起了對電子琴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同時在這種表演過程中,也激發了學生當眾、自信的表現慾望,因此,在教學形式上常常以集體的方式進行,需要學生牢固樹立群體意識,大量個人、小組音樂活動的產生,成就都靠集體力量獲得。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活動,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助於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展現。

  三、感受與鑑賞是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基礎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既然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那麼聽覺感知便成了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唱歌、演奏樂器、識譜等均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音準、節奏感、聲音表現等諸因素也都需要由聽覺來鑑定和調整。在音樂教學中,以欣賞作為前提,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感受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對音樂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與評價。可能有人會說:不講解又怎樣使學生理解音樂呢?“請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位心理學家說:“在沉默中聽偉大的音樂作品而不加以評論也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因為偉大的音樂作品總會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當然,這樣說並不等於就可以忽視講解和技能訓練的作用,因為在教學中,討論和講解終歸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它們與對音樂的整體鑑賞有了相輔相承的作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擺正聆聽與討論講解的關係。比如學生透過欣賞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產生對嗩吶這種樂器的興趣,並對與之相關的如嗩吶的特徵、音色、樂曲的創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識都有了想了解的渴望,把這些作為討論的問題,然後把答案與音樂的音響效果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且對他們以後深入接觸理論知識、或者在彈奏作品時的處理都會有很大的啟迪作用,所以,只有緊密地圍繞著感受與鑑賞來進行和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才能跟上音樂藝術的規律,使音樂教學收到良好的成效。

  總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充分利用音樂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親身參與音樂活動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而對知識的渴望,來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調查報告4

  我和另一位同學被單獨分配到卓然小學(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教育實習。實習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在附小領導、老師及帶隊老師的支援指導下,我的教育實習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回顧這兩個月,我在不斷的向前輩老師們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從中體會到教師的喜悅和煩惱,對未來也有了新的追求。

  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三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

  一、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上好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習之前也有過試教活動,但正真的小學教學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從學生轉變為老師,這之間需要付諸很多的努力。我第一次上講臺時,自我感覺並不緊張,只是課講得有點快,總體感覺還可以。後來的課,越講越熟練,越講越流暢,同學們對我講授的知識都能吸收,有了前幾次講課的經驗,我認為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時間,也能適當的調節教學方法,雖然整個年級的內容一樣,但在教學手段上我採取了不同的方法,根據每個班同學的接受能力和對我這堂課的適應能力來調節教學手段。

  上課,除了傳授新知識,讓學生學得更好,不應該是一節課的全部,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和感受學習的快樂,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課堂上老師必須具有一種教學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寬鬆的而且自由的思考空間,讓所有喜歡說話的孩子們都有機會和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成果,因此,我不只是給機會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回答問題,而是給予更多的互動時間,讓學生自己聽音樂編個小節目,可以歌伴舞,也可以小組唱等等,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動起來。但是這樣一來,課堂秩序怎麼控制呢?這就得益於他們老師原先制定的一些課堂紀律管理口令,也就是教學常規的訓練,例如:老師拍手三下,學生們馬上反映回應老師ABC,或者老師說:小眼睛,同學們馬上說:看黑板!諸如此類的口令,形成學生們的一種共識,這些教學手段在管理小學生課堂上很是受用。

  二、班主任工作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長。在注重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由於經驗的不足,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與學生建立了朋友之間的關係,但尚未能把握一個度,以至於在第二個星期上課時,同學們不能很好的遵守課堂紀律。在這期間我們召開了一次題為“尊師重教,敬業樂群”的主題班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熱愛自己的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情感教育。

  在附小,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看早讀和早中晚餐,看午休和晚休,看課間操,學生們的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尤其低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容易受傷。這些事情我們實習期間要協助班主任做好,我做班主任的時候適逢三年級的兩件大事:秋遊,校運會。因為我們實習生老師從旁協助,學生們都盡興而歸,校運會我給三一班排練的入場式得到第一名。在兩個月的實習生涯中,孩子們和我結下了深後的感情,他們在課間會叫我楊姐姐,但是在課堂上會很尊敬的叫我楊老師,並且在課間經常一窩蜂的跑過來抱著我問我十萬個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班主任應該跟學生建立的關係。

  三、教育調查在實習期間,我透過整理和調查,也發現了現在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課本知識深奧,要用對方法才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現在小學音樂課本的編寫很嚴謹,知識量也很豐富,很多東西學生都看不懂,書上的圖片也無法解答心中的疑惑。這就意味著,授課老師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對症下藥,在備課時,結合課本上的知識,一定要就其重點難點和偏點,在視覺和感官上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知識面,這樣孩子肯定會對你的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好奇心很嚴重,只有抓住他們這一點,才能讓他們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對得起自己上的每一節課。

  (二)要結合一些教學法來與學生互動。在授課過程中,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和我們以前還是一樣,上課的時候光“動嘴”,完全沒有肢體動作和互動。在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中,確實也只能這樣。所以我認為,作為音樂教師,無論是讓孩子思維開闊也好,或者說是讓孩子把緊張的心情放鬆也好,適當的互動和肢體動作,在音樂課中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說,在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時,教師可以不要採取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而是改為用歌詞來喚醒想象力,讓孩子們表演每句歌詞的意思,然後邊唱邊動,我想這樣的話,不僅學習起來更快,而且效果更好。其實在我看來,如果把唱歌或者聽音樂當成是固定的知識用來死記硬背的話,那音樂課本身的存在意義就沒有了。

  (三)音樂教師要學會發掘身邊的事物,用來幫助教學。在我以前上學的時候,我的音樂老師很“可愛”,她老是說,“同學們,今天我們沒有書上寫的這些道具,所以我們就讀完這首歌,然後聽聽歌,好嗎?”她所說的那些道具,就是三角鐵啊,小鑼啊那些小樂器,其實現在我想來覺得很無奈。因為還是有很多老師是這樣的,在這裡我沒有埋怨的意思,只是覺得,我們的方式可以變更一下。因為我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不是一定要那些小樂器才能完成的,我們可以找個樹枝,用敲桌子代替,也可以直接拍手掌代替。我知道這樣的音色可能達不到效果,但是至少孩子感受到了那個節奏是怎樣的,我們可以透過隨便任何物體的敲擊來告訴孩子們,這樣是一個怎樣的節奏,它的演奏會有怎樣的效果。其實這樣也很好的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在生活中發現音樂,音樂是無處不在的。

  (四)音樂課堂要循序漸進,不能求滿,求大。上面的三點,我都在說要互動,不能墨守成規等等一些問題。但是,我們更要注重的問題是,教師在想著互動的同時,每節課一定只能有一到兩個著重點,如果一節課中,既讓同學們邊唱邊跳,又要想結合節奏編動作,還要角色扮演,或者是讓孩子們不停的唱,你唱他們唱,然後跟著收音機唱,然後你再唱,這樣的一節課下來,估計孩子不累,教師也會累得夠嗆。並且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種太滿了的課堂結構,沒有給學生感知音樂、實踐音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的音樂能力不能有效地得到提高,其實也是一種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的填充式教學而已。無論任何教學工作都是這樣,之所以規定課時,是讓教師有一個好的規劃,每節課都要充實,但不是滿。教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自古以來就有教無定法之說。教學的形式也千差萬別、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教學的形式怎樣設計,其最終的目的總是為教學的內容來服務的。任何一堂音樂課的設計,都是為了要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小學唱歌教學中,教師設計教學形式的任務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而是要讓學生掌握如何學、怎樣學,這樣就要求教師要在教會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教學形式的設計中,一定要加強能真正培養學生音樂能力的教學環節的設計,而不是以形式而形式,進而陷入形式上的誤區中。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80後家長日益成為主導,對於孩子在藝術方面的教育近年來還是很有改善提高的,孩子思考的靈活和視野的開闊,透過音樂課的學習能有很大的提高,同時知識面也會寬廣起來。而作為即將音樂專業的我們,如果將來能當上人民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學生,用自己的實力去引導學生,從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給學生以信心,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學習中,只有音樂才能與任何事情都相通,我們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給講臺下的孩子們創造更藍的天。

【音樂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