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進教育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導力量,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師德師風的好壞往往影響和決定了學校的校風和學風的好壞。東方紅小學的靳淑豔老師就用愛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教師,無悔的選擇》闡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心聲。

  1、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2、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愛學生,怎麼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製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誇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裡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3、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薰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 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5、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於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後於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我們的路還很長,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當作一次經歷,一次磨練,你會為你比別人的經歷豐富而自豪,你會為自己經受得住磨練而驕傲。今天,我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我們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們的緣分,不要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不要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於懷,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關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裡,不管到何處,要堅強,要進步,要合作,更要快樂。讓我們為了美好的生活,攜手共進!

  實踐證明,師德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我們獻身教育,就要努力實踐師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師德修養、做一名擁有愛心的德才兼備的好老師,用愛心為學生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2

  今天在樂東中學聽了五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報告,受益匪淺。 “教師”一個多麼貼切的名字,遙指一算它已陪我整整走過了15個春秋,裡頭有艱辛,有淚水,也有歡笑,有甜蜜。

  鍾老師xx年如一日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用他的愛和淵博的知識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我是一顆星,註定要鑲在自己的空間,默默地散發出那一點點的光芒。”三尺講臺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斷充實學生的知識成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託,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語卻令無數學生為之動容“有困難找警察,有心事找鍾老師”…….

  “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鍾老師選擇了做葉的事業,平凡而謙遜的。”做一片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豔。

  杜培全老師,身患重病,卻依然堅守著自己的陣地,永不停歇,他深知農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是啊!尤其是在農村孩子們能遇上這樣一位好老師更是不容易!他把孩子們看做是生命的全部,只要離開這些孩子,他就會感到無限的痛苦和孤獨,他始終沒有離開孩子們,他為教育事業燃燒著自己的生命,用生命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歌謠。在此,我默默地祈禱:願好人一生平安!

  楊德聰老師,面對突如其來的學生溺水,不曉得自己水性的他毫不猶豫地縱身跳入河中,奮力救起這名學生,過後不肯留名,在他心中,老師身如父母,是老師都會這樣去做的,整個報告會場他半句不提自己的英雄壯舉。楊德聰老師讓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十九歲的年輕女教師,在突如其來的地震中她本能地用自己嬌小的身軀貪婪地護著自己面前的四名學生,四名孩子存活下來了,然而她卻如花一般的凋謝了。是啊!老師就是這樣,在自己的學生面前,永遠是那麼的無私,永遠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們甘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美麗、熱情,直到耗盡生命中的最後一絲餘熱。永遠無怨無悔!

  樊曉靜老師,靜靜地在大山裡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她深深地愛著這座大山及大山裡的孩子們,“信念是不值錢的,但一旦認定它就立即升值。”在繁多的工作中,她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但她卻偏偏選擇了教師的平凡,本著平和的心態,用她的愛她的熱情譜寫著一曲偉大的山之歌。在大山裡,她不忘以知識充實自己,飾華自己,知識成為了大山裡的她最美的衣裳,孩子們在她身上看到了五彩的光芒。

  何凌雲老師,他一樣選擇了大山,默默地在大山裡用青春履行著自己的諾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直到桃李滿天下,他在叢中笑。他始終堅信著:只要用心澆灌,山區同樣可以迎來明媚的春天!

  老師,一個多麼平凡的名字,卻在祖國大地上譜寫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凝聚著老師們的青春、汗水和熱情,他們在平凡中用自己的生命為孩子們共同撐起了一片藍天!“春蠶至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無悔我選擇了當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曾經有人這樣對我說:“當一名老師真好!整天就和這些孩子混在一起,即輕鬆又快樂,還有兩三個月的假期可以旅遊,多舒服啊!”然而身為老師的我只是淡淡一笑,我深知這些苦只有真正當老師的我們才能體會到,曾經面對著一個個來自鄉村的有些自卑心理的孩子,為了拉近心與心的距離,我一次次地俯下過身子告訴他們,老師也曾經在農村生活過,插秧、鋤草、賽牛、捉魚樣樣都行,看著我一臉的誠懇,孩子們終於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有時為了做好這些貧困家庭裡後進生孩子的工作,從不嫌棄飯桌上僅有一碟黃花菜的邀請,也不會心疼那件新買的白色褲子是否會沾染了木凳上的.灰塵,為的就是能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放學的路上,明知孩子們不常洗澡,可也會真誠地牽起那雙的小手走上一程…….老師,就是這樣,永遠為了這些孩子默默地奉獻著,無私、無怨、無悔。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師,但我會永遠堅守著這一片熱土,默默地耕耘、播種,澆灌,我願待到山花燦漫時,只在叢中笑!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3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學習了來自解放大路小學付淑萍老師、農安縣柴崗中學興隆分校楊春雷老師、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王丹丹老師、雙陽區城中小學尹文麗老師和德惠八中滕麗老師的師德事蹟。5位師德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見偉大,簡樸中見真情,體現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對學生的摯愛,折射出他們高尚的師德。

  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到了他們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態度;感受到了他們在平凡工作崗位上以人為本、愛生如子的情操;感受到了他們在平凡工作崗位上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追求。

  1.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2.熱愛,尊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

  3.敬業精神

  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能嘔心瀝血對工作一絲不苟,即使碰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也會想辦法克服。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快樂不快樂,啟發沒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儘管農村學校教育經費拮据,敬業者仍能以積極因素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臺。教師工作的純熟性源於他的積極進取和勤奮敬業精神,只有樂教勤業的老師,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奮工作,越是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無窮魅力。

  4.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裡,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教師是一棵參天大樹,教師是一本厚厚的書,教師是一支燃燒自己照別人的紅燭。有的教師行程一萬多里,利用暑假自費到學生家家訪,他不是告學生的壞而是去了解學生的情況,創他的人格魅力感動了許多的學生,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為學生遮風擋雨,他是一盞燈,為學生前進指路。教學過程本身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有不良習慣或行為,應該及時加以制止並正確引導,指出其錯誤之處和危害;如果學生在生活方面有什麼因難,也應該多加以關心和幫助。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坦誠對待學生,真心面對學生,是教師受學生歡迎的重要法寶之一。透過學習結合自己教學經歷的體會,針對當前教學的現狀我認為師德師風教育是極有必要的。

  教師師德的自覺性,是行風的建設的關鍵,讓我們為了美好的生活,攜手共進!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4

  我中華文化歷史悠久,這文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談人的品德。不止我們,國外的很多哲學家也都在探尋是非善惡的路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就像我剛剛讀完的《沉思錄》,馬克·奧勒留就可以作為古代國外探尋“美德”這一話題的哲學家代表。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在談“德”,在倡導中華美德,這其中的原因,在我看來,不論你在社會上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德”都是立人之本。而且我覺得,現在說的個人素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德行”。“德行”又分“德”和“行”,有了好的品德才能有得體的行為,所以一個人一切的一切又都歸結在了“德”上。一個人的“德”能反映他的人品,也能折射出他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社會上所有人的“德”則能反應一個國家的文化。這讓我再次深刻地認識到了一個人“德”的重要性。

  在網上查詢德育主題報告會的時候偶然看見一名教授說的一段話:“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毀滅。”這讓我想到講座中的那位教授所講的東西,他在談到儒家的時候曾歸納儒家思想為:“人到底是什麼?如何做人?做人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面對經濟的高速發展,那些被淹沒在經濟浪潮中的唯利主義者、形式主義者等就是沒弄明白這三個問題。聽完講座,我對這三個問題給出的答案就是“德”。人是動物的一種,但為什麼和其他動物不同呢?科學上可能會給出腦容量、上肢與下肢的比例關係等資料,但我認為,從人文的角度說,人是有“德”的動物,其他的大多數動物只能依靠本能生存,但人能透過對是非善惡的判斷來確定是否符合“德”。實際上,我認為,在這一方面,“德”又可以等同於理性,但實際上,“德”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誇張一點說,是規範人們的東西。

  講座中說得好:“不論你是教書育人的老師,還是工地搬磚的工人,都要有‘德’,在這方面,他們是沒有區別的。”那首先就必須知道到底什麼是“德”。在漢語字典中,“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不違背自然發展,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而在老子看來,德是一個大概念,包括忠、義、仁、信;孝、慈、恭、謙這八個方面的內容。在我看來,“德”所包含的東西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每一個動作到每一句話,甚至是眼神的變化,都是“德”的一部分。聽完這個講座後,我頓時覺得,人與人的交往過程正是互相欣賞對方美德的過程。不論你是否察覺,我們每天都處於觀察他人品德的過程中,而這種過程會帶給我們思考,這種思考也許是下意識的,也許是印象深刻的,最終都會多多少少地改變我們自身的“德”。我覺得這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結合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深刻地體會到課堂學到的東西,還是遠遠不足以讓我們立足於這個社會,想要好好的立足於社會,就必須有“德”。

  很多人都說,當今是一個道德缺失的時代,我不完全贊同。因為很多國人的素質實在是亟待提高,更壞的是,這令一些素質高的,有“德”的人不知所措,跟隨主流會覺得墮落,而潔身自好又會招他人譏諷。要我說,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雖然我不信佛,但我相信有因果報應,無“德”的人終將落得不好的下場。

【德育報告會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