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小豬教室》觀後感

《小豬教室》觀後感

《小豬教室》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豬教室》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豬教室》觀後感1

  在前天,我們8年級第一部電影開播了,這部影片叫做《小豬教室》。

  這部影片主要是在討論一隻小豬——小P的命運——從一開始的該不該養,到後來的該不該吃。 這個班級的班主任——星老師帶著一群孩子養了一頭小豬,在這個基礎下,這個班級中的26個孩子都為他做了很多事,把小P當作自己的朋友一樣,一起歡樂一起玩耍,班上26位孩子為它搭房子、給它吃喝拉撒有著一種無名的情感在這一幕幕裡面。當他們快要畢業了,小P又該往何方呢?最令我感動的是就是他們之間一場場樸素的爭辯,在他們的發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她們對生命的理解。

  “你們怎麼忍心吃小P,難道它不是我們中的一員嗎?”

  “可是豬的價值不就是要透過被人吃掉才能實現嗎?”

  “小P和養殖場裡的豬有什麼區別嗎?”

  “誰能決定生命的長短呢?”

  ……

  在整個爭論的過程中,老師始終一言不發。因為有著這樣一個明主自由的氛圍,他們的回答越來越直接越來越犀利。對於他們來說,最後的選擇是痛苦的。但是多年以後回首往事,哪個孩子不會覺得這是一段永遠值得回味的的歲月。很多時候,我們只有在挫折、失敗和痛苦中才能真正堅強起來。

《小豬教室》觀後感2

  今天下午,我在學校裡觀看了一場話劇。話劇的名字叫《三隻小豬》,這個話劇是由三隻小豬、豬媽媽、大灰狼、小灰狼、大黑熊和狐狸表演的。他們演的很精彩。尤其是大灰狼和小灰狼正想吃小豬,他們的那一段演的非常生動。還有一段演的栩栩如生,就是三隻小豬正在選材料做房子的時候,他們都爭先恐後地搶著材料。最後,他們都有了自己的選擇。老大選的是稻草"稻草有用途,它蓋房子蓋的快。”老大歡天喜地的說。老二選的是木頭,“木頭也有用途,它可以擋風遮雨。”老二興高采烈的說。老三選的是石頭,”雖然有點麻煩,可是它既能擋風遮雨,也可以防備敵人,又很堅固。“老三樂不思蜀的說。

  有一段說的是他們三個被狡猾的狐狸給欺騙了,幸好機智的老三沒有被花言巧語給欺騙。還有一段是大灰狼吃三隻又肥又胖的小豬,可是沒吃到。大灰狼先到老大的家,對著房子吹了一口氣,房子只晃了一下,大灰狼較小灰狼和他一塊吹氣,結果房子倒了。老大趕緊跑大老二家,急忙地說:“有兩隻狼在追我,我來你家先躲避一下。”一會大灰狼和小灰狼也來了,於是大灰狼叫他的兒子去吹氣,可是怎麼吹也吹不倒,後來大灰狼要撞門,結果真八門給撞開了。他們兩隻小豬跑到老三家,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弟弟,外面有兩隻大灰狼要把我們吃掉了。”又過了很長時間,大灰狼才來,他又撞又吹氣可是怎麼也沒有把房子弄倒。後來大灰狼想到一個辦法,他從煙囪裡跳進去,結果被煤炭給燒死了。

  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要向他的兩個哥哥一樣懶惰,要向最小的豬學習他的機智、學習他的優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小豬教室》觀後感3

  7月17日,在進校多媒體功能廳和所有繼續教育學習的老師一起看了一場日本電影《小豬教室》,看後感觸較深。

  電影主要講的是六年級二班的星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心,讓他們真正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學生一起在學校裡養了一頭小豬。從一開始的建豬屋到和小豬一起上音樂課、散步,給小豬看病;從主動給小豬拿最喜歡吃的西紅柿到送聖誕禮物……學生和小豬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畢業前夕,在討論到底“吃”與“不吃”小豬的問題上,學生有了自己的主見,“小豬已是六二班的一員”“是我們一路相處過來的朋友”“大家的生命是平等的”……激烈的爭論激發了他們對生命的思索,所以一起冒雨給小豬蓋豬棚--不僅僅因為是朋友,它更是一條生命!

  一個教師的成功與否,不在於學生成績的高低,而在於他教給了學生什麼,教會了什麼。影片中的星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思路,引導學生自己體驗,自己感悟,最終取得成功,這種教育教學的方式真的值得我們思考。

  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總是一味地進行思想教育,所以學生今天的錯誤今天改,明天又再犯。總是埋怨學生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可我們又給了學生親身經歷的機會了嗎?

  “生命到底有多長”,是學生對小豬的責任,是他們對生命的思索。其實,不管小豬最後的歸宿如何,它本身已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命之課,是有意義的一生!

  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像片中的星老師一樣積極探索,用恰當的方法方式教育學生,讓他們真正學有所得,快樂生活,我們的人生才會有意義,更精彩!

《小豬教室》觀後感4

  “小豬教室”這個略有幽默的影片名,帶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許多觀眾就是因這兩個平凡片語成的不平凡的影片名而被吸引的。

  這個故事是一個新上任的星老師及六年級二班的熱情的同學們開始。星老師帶了一頭小豬來上課,並提出了“養大後吃掉”的新奇意見。孩子們馬上幹了起來,他們為P醬準備了一個小屋,同學們輪流照顧這隻小豬,有的還帶著p醬出去散步,p醬和同學們感情深了,有時,小豬p醬會和同學們一起踢球,過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晚上,下起了大暴雨,各自在家的同學們都擔心著小豬p醬,便紛紛來到學校……孩子們對小豬p醬像夥伴一樣關心、照顧。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之間時光飛跑而去。同學們到了畢業的時候了,但最擔心的還是p醬的處理問題。孩子們已和小豬成為了最好的夥伴,他們會選擇把小豬吃掉,還是讓低年級的同學繼續養呢?兩個班分別站成兩派,卻遲遲沒有下決定。

  在辯論會上,孩子們不論淚水滴落著,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辯論會,孩子們的每句話都是令人深思的。

  我們不能保證生命的絕對平等,但是連生命都不懂得的人,那麼你憑什麼活著呢?我麼不能主宰別人的生命,你憑什麼要主宰他們呢,你為何不先主宰好你自己的生命?

  我認為生與死的區別在於生命的價值性,如果你只是因生命的權利而活著的,那麼你憑什麼擁有這個權利呢?珍愛生命的人,是理所當然有權利活著的`。

  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影片中,你可以找到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東西,善待生命吧,太過平凡的生命,是不平凡的另一種開始呢。

《小豬教室》觀後感5

  日本故事片《小豬教室》,講述了一個極其平常的的故事.小學六年級<2>班班主任星老師,不知從哪裡抱了一隻十幾斤重的小豬到班裡,在課堂上鄭重地宣佈:"我們六<2>班全體同學,一起來飼養這隻小豬,養大後就殺了吃".同學們拍手稱讚,高興得手舞足蹈,併為小豬取了個名字叫"P醬".於是在學校的操場邊同學們自己動手為P醬搭建小房子,小圍欄.

  P醬的一日三餐和打掃衛生,全都有同學們自己安排解決.開始負責清除豬屎的學生都捂著鼻子搞衛生,滿身弄得臭哄哄的.P醬特別喜歡吃番茄,於是同學們上學時每人帶一隻番茄,有的還帶其它東西給P醬吃.P醬一天一天長大,有時還溜出來和學生一起玩足球,有時會找到六<2>教室玩耍.校長和其它班主任都投以讚許的目光.

  一個學期下來P醬已變成一隻大肥豬了,同學們也即將畢業.這時星老師說:"同學們,今天請你們討論P醬的問題,一是送屠宰場殺了吃,一是留給三年級同學繼續飼養,請同學們記住,今天的話題沒有錯和對".同學們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爭得面紅耳赤.最後星老師叫同學們投票,結果13:13票.

  一週後,星老師再次讓同學們投票表決,結果還是13:13.星老師說:"同學們,明天你們就要畢業了,今天一定要有一個結果,我也要投一票".這時教室裡鴉雀無聲,二十六雙眼睛期待著,星老師拿起粉筆走到黑板前在"送屠宰場"一欄打了個勾.14:13,這是最終的決定,同學們含著淚默默無語.

  同學們畢業那天,也是送走P醬的日子,那天每個同學帶了一隻番茄送給P醬,一張張小臉上沒有一絲畢業時喜悅.當屠宰場工人把P醬拖上車時 ,全班同學不管是投那一種票的都哭成一團.汽車緩緩行駛,同學們哭著叫著在後面追趕,那如同生離死別的場面不由得我也淚流滿面,我的淚不僅僅為P醬,更多的是為我們自己的孩子而流.

  此時,我才體會到星老師投那一票的用意所在. 影片使我讀出了日本小學教育宗旨,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學會關愛,自己去學會感動.學生之間沒有好學生壞學生之分,學期內沒有今天考試明天測驗的心理壓力,孩子們完全生長在一種輕鬆,快樂,自由,健康的環境中.

  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它的小學教育是這樣的,我們不值得反思嗎?再看看-中-國的小學生,右肩背上一大筐父母和家人的叮嚀,囑咐,訓導:左肩套上一大包學校和老師的課本,試卷,參考書,幼小的身軀被這兩隻沉重的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我不禁要對著26億隻耳朵大聲地呼喊:饒了孩子吧!

《小豬教室》觀後感6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有一種習慣,就是在吃飯時要說“我開動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沒有人說了。有一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老師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們生命的意義。

  四月的一天,六年級2班來一位新班主任,星老師,他帶著一隻小豬走進了教室。未來的一年,這隻豬將交給在坐的孩子們來飼養,等它長大了以後,就吃了它。這令學生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吃了它呢?”“我希望你們能用身體去感受,吃掉活著的動物的意義”。剛開始時是把小豬輪流寄託在學生家裡。但由於小豬過於頑皮,學生想把小豬放在學校裡養。他們在學校放置體育器材教室旁邊幫小豬建造了一個“家”,還給它去了一個名字——“小P”。不過一些學生的家長反對此事,到學校來講理,不過校長支援此事,幫星老師求情,家長們也就同意了。

  從那以後小P就陪伴學生們一起玩,一起上課。有一個轉學生平時默默無聞,但一見到小P就十分高興,十分照顧小P。很快就過了兩個月了,學校開辦運動會,小P也參加進來。過聖誕節時學生們也不忘了來學校看望小P,怕他著涼還給他加一床被子,陪他一起放煙花,看煙花。行學期開始了,四個月後小P的命運如何呢?

  小花想把小P放走,她一個人把小P帶出來,其他的同學發現小P不見後就開始四處找,有兩位同學找到了小花,沒過一會老師也找到他們了,老師問原因,那兩位同學說:“我們是帶小P出來散步的。”老師知道事情不是這樣的。很快就要畢業了,小P的命運如何,他們都不希望小p走,有的想讓小P繼續留在學校由其他的的學生照顧,還有的想把小P吃掉,在他們身體裡活著。最後小P還是被吃了,所有人都很傷心,他們也明白了老師讓他們懂得道理。

  任何人都不能決定別人的生死,人活著是要吃掉其他的低等動物的,自古以來,世界就是一個肉弱強食的,由於人的完美進化,有了感情,對自己花費精力養大的動物不忍心下手,而動物不一樣,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他們會吃掉自己的同類,甚至自己的孩子。所以人才會尊重食物,尊重生命。

《小豬教室》觀後感7

  沒有食物,我們無法生存;沒有肉,我們就無法補充營養。電影《小豬教室》重點講述了食物的重要和我們對食物的不尊重。

  故事主要講了一位新老師帶著一隻白白胖胖的小豬來到六年級二班,他想讓孩子們在即將畢業的一年裡把這隻豬養大,然後把它吃了。之後,大家把這隻豬取名為“小P”,大家給它在校園裡建了一座小房子、餵它吃飯、帶它散步、下雨時會擔心它……很快,同學們畢業了。大家討論要不要吃掉“小P”,討論很激烈,“吃不吃”成了一個問題。到了最後,事不盡人意,小豬還是被送去了肉食中心。

  雖然結局一開始已經註定,豬被人類養大以後,最終都是要變成食物的,但這足以引發一個思考,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對待食物。理所應當?事不關己?日本人在吃飯前總要說一句:“我開動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孩子也不再說這句話了。影片中的老師就想讓孩子們明白,食物可以讓人類延續生命,我們應該對食物表示感激。許多宗教與國家地區,在吃飯前先禱告,感謝眼前的食物給予我們生活的助力,是它們慷慨地死去,帶來現在的我們。

  但現在,我們對食物不僅沒有感恩,就連最起碼的尊重也沒有了。總是有人不把食物當一回事,以為有錢了就可以主宰一切。在飯店,隨處可見顧客遲到最後,把大堆的食物放在餐桌上就走了,打包的人反而被嘲笑;在食堂,學生們抱怨飯菜不可口,表面做做樣子,最後時間一到,就把飯菜倒了。先別談感恩,浪費就是個大問題。動物用生命來體現它們的價值,我們卻用這種方式打破。食物對於人類到底處於哪個位置?我願意將食物放在平等或稍高一點的位置,也不視作神靈。人和食物之間有種淡淡的羈絆,沒有食物我們是活不下去的。在吃東西前,可以想想它的來源,它的價值。

  在生活中,我們要多一份對生命的敬畏,多一份對食物的感恩。

《小豬教室》觀後感8

  《小豬教室》一聽名字就覺得很有趣,所以,抱著強烈的好奇心看了這部電影,在觀看的過程中我有許多想法與感悟,願與各位朋友分享。

  教師對教育的熱忱與學校教育體制之間的矛盾

  電影一開始,班主任老師向學校提出申請由他負責的高年級畢業班透過一年的時間飼養一頭小豬,當時女校長和男教導主任都提出過質疑,但最終女校長同意了班主任老師的想法,鼓勵班主任放手去實施這個計劃。之後,班主任還接待了班級家長代表的座談會,當面質疑了小豬的事情。

  在整部電影中,不斷圍繞著“小豬”與學校教育體制之間的的矛盾衝突展開畫面,經過了一個又一個矛盾點與事件發生,讓我們看到了一隻活生生的小豬進入學校以後發生的許多鬧劇,引來很多麻煩事與質疑聲。

  不可否認,這位年輕的班主任對於學校教育滿懷熱忱,也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創新的方法,與此同時,我覺得他真的很有智慧與能力,他可以一一解決小豬進教室的問題,有時候他是動用了學生力量,鼓勵孩子透過班會討論商量對策,總之,最後讓小豬有了它最好的“歸宿”。

  同樣是教師的我們也曾經遇到過與學校教育體制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這不單單是個性與共性之間的矛盾,而是一個點到一個面之間的差距,如何減少矛盾,如何縮短差距,如何更合理地平衡所有利益關係,這是一個又一個教師用智慧和勇氣去攻克的難題。

  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中第一章提到:

  “外部的‘種種固定措施’不足以維持那些人關注教學的最深切熱情。體制改革進度緩慢,只要我們一直等待教育制度改革來關注教學所需的深切熱情,卻忘記了體制中也有‘我們’,我們只是在推遲改革,急需慢慢陷入悲觀和懷疑,這是太多教師教學生涯的寫照啊。

  除了等待,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我們可以找回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內部力量的信念。我們成為教師是因為我們一度相信內心的思想和洞察力至少和圍繞我們的外部世界一樣真實,一樣強大有力。現在我們必須提醒我們自己,內部世界的真實性可以給予我們影響客觀外部世界的力量。”

  這兩段話給我一些啟示:雖然我們深受體制之苦,但這些苦不足以打擊我們對教學的深切熱情。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光是等待教育制度的變革,而是應當時刻提醒自己,別忘了我們也是體制中的一員,我們也是可以去用行動改變體制的,只要我們的內心夠強大,我們一樣可以去用我們強大的內心去影響整個外部世界,甚至是改變教育體制。

  所以在影片中的男老師透過讓小豬走進班級和課堂這件事,的確是用他強大的內心去影響了學校教育體制的變革,雖然影片最終並沒有讓我們看到這一變革。就女校長而言,我能看到她在這部影片中的轉變,要知道一個高高在上的校長最後居然能走進豬圈,給小豬整理豬窩,這是多麼難得呀!我記得女校長對班主任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是小孩子,我也想養一頭豬,因為這可不是一般的經歷!”就連校長自己也渴望有機會可以像這個班的孩子那樣飼養小豬,因為她能理解養豬這個行為對孩子對吸引力以及這個活動的意義所在。

  “小豬教室”與師生關係

  在觀看電影最初,工會主席就介紹說這部電影是關於提升師生關係的一部佳作,而看完電影,我認為小豬作為一個“媒介”確實是拉近師生之間關係的一個很好的物體,但並不是主要的,我認為從這部電影來看,男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強大的互為平等的關係,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我也是做老師的,我時常會覺得老師與之間的距離太近或太遠都很難開展工作,然而一旦師生平等,學生容易爬到老師頭上去,那樣開展工作就更難了。而這位男老師自從將小豬帶進這個班級開始,透過一次次的班會討論,允許孩子們發表各自的觀點,讓大家透過討論、投票等方法達成共識決定小豬的去留等等。

  捫心自問:我是不是這樣一個允許孩子有不同聲音的老師呢?我們教師常常習慣了“一言堂”,回顧以往我的集體教學活動老被人批評,說我“高控”,當我覺察到自身的問題以後,我曾經試著改變,後來我才真正的原因是源於我個人的成長之路、我的原生家庭,我就是生長於一個“高控制”的家庭中,所以無論我對學生或是我的兒子,我時常採取的態度就是“控制”,我不允許他們有任何反對的意見,我不願意傾聽他們內心的表達,以至於我和學生的距離越走越遠,我和兒子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僵。當我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的技巧,也透過《教學勇氣》一書,我理解“找尋教師自我”的重要性,唯有教師找到真正的自我,對於自我有所認同,她便會“開放而又坦誠,獨立或者合作,充滿信念地為學生服務,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同時,與同事建立合作,甚至幫助教育給世界帶來更多光明和生機。”(摘錄於《教學勇氣》導言P7)

  我相信這位男老師對自我的瞭解應該是非常清晰的,而我猜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有愛的家庭中,所以他懂的如何付出他的愛對學生們,他也教會了學生們如何用行動去關愛小動物。一個內心強大又滿懷善意有愛的老師,加上他內心的自我認同,因此他與學生的溝通還有一隻小豬這一媒介、這座橋樑,因此當他在實施教育時應當是十分順暢的。

  小豬進教室只是一個契機,當然這一契機也是老師創造出來的,它對於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無疑是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覺得這部電影帶給我的觸動是:不要小看一隻豬,也不要小看一個媒體,沒準它就能開啟通往學生心扉之門,這一關鍵還是看教師如何把握一次機會,利用好這一媒介。

《小豬教室》觀後感9

  《小豬教室》是一部日本影片,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奉獻”這一詞的真正含義。

  《小豬教室》講述了日本一名新班主任星老師帶了一頭豬來到六年級二班教室,給六年級二班同學帶來了一份驚喜。六年級二班同學從此就開始了和小豬的幸福生活,但幸福總是短暫的,一句古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短暫的幸福卻迎來了一次永久的離別,小豬小皮長大後最終被送進肉食中心,奉獻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看到這兒,我不禁沉思起來。小豬小皮由同學們養大,但終究還是變成了同學們,人類的口中食,這是為什麼呢?我突然又想起了影片開始時的情景:班主任星老師帶了一頭小豬,同學們為它起名小皮。那時班主任星老師對同學們說:“同學們,我們一起把這頭小豬養活之後再殺起來吃掉好嗎?”那時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答應了。想到這兒,我突然反問自己,為什麼星老師那時這樣說呢? 將小豬養活後殺掉。想到這兒,我突然恍然大悟,豬為什麼能活著?有什麼價值嗎?是給人吃的嗎?之所以豬能活著,不就是為了給人吃嗎?不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個篇章嗎?

  這也許很殘忍,但“天下萬物,相生相剋。”比如:在草原上, 獅子搏狼,狼食麋鹿,麋鹿就草,草也無辜。豬,奉獻自己的一生,給人提供營養,補充精神。連好吃懶做的豬都能為社會做奉獻,難道我們人類就不行嗎?

  記得有一次,正逢週末,我和媽媽在選購商品,剛準備離開精品店時,忽然一眼掃到了路旁一位衣衫不整的老奶奶,只見她蓬頭垢面,衣領破爛不堪,褲子短了一截,褲腳四周已經起毛,褲子上還歪歪扭扭打了幾個花花綠綠的布丁,手裡還端著一個陳舊的鐵碗,雙手還不停地顫抖著,來往的行人都不屑地看了看,故意繞道而走,只見老奶奶口中還弱弱地說著:“謝謝大家!謝謝大家”我回過頭看著媽媽,兩人對視一笑,我心領神會地接過媽媽剛買東西找餘的二十元零錢,三步並做兩步地來到老奶奶身旁,小心翼翼地把錢放進陳舊的鐵碗裡。老奶奶連聲道謝,我笑著跑開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雖然我的錢微不足道,但是我嚐到了奉獻的味道,它是甜甜的,是濃濃的,是快樂的,是幸福的。真應了柯原的那句話——奉獻,方使人心靈豐滿而充實。

  奉獻收穫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人,和我們的小豬小皮一樣。他們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只願能給別人帶來幸福與快樂!讓我們大家也一起行動起來,讓世界充滿愛!

【《小豬教室》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