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第三次工業革命》讀書筆記

《第三次工業革命》讀書筆記

《第三次工業革命》讀書筆記

《第三次工業革命》讀書筆記1

  首先被這一書名吸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稱法著實新穎,懷著一探究竟的態度,我翻開了預測大師傑里米·裡夫金的著作。

  總體來說,這是本講的是對於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諸多人類發展問題的未來趨勢的預測。

  在書的封面,一個我之前從未意識到但細思恐極的論點被提出,這一論點也呼貫穿全書——“每次工業革命,經濟的變革都是新能源與新通訊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隨著人們因生存發展需要不斷開採、利用石油、碳等化石能源導致儲備不足以及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和趨勢。事實上,以石油為基礎的工業革命正逐漸衰退,永不會再回到其巔峰狀態,人們迎來了一個“後碳時代”。人們不禁不知所措:“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需要一個令人信服的新的經濟構想,而這個構想,我認為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廣泛利用可再生能源及綠色能源,這是能源方面的變革;以網際網路為依託構建世界範圍內的物聯網,這是通訊技術的變革。

  具體來說,這第三次近在眼前的工業革命有五大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將每一大洲的建築轉化為微型發電廠,以便就地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收集問題。在每一棟建築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他儲存技術,以儲存間歇式能源。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將每一大洲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路,這一共享網路的模型使得不僅能自己使用能源,還能將生產的多餘能源提供給電網,運輸工具所需能源與共享電網平臺也可進行對接。也就是說,在可期的未來,也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每個人家房前屋後建立微型發電廠,能源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儲存起來到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易……可以說,不同於依賴石油天然氣時代個體只是被動的消費者,在這種新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是能源的`製造、生產者。

  在書中的第八章,作者還專門提到教育要面向第三次工業革命。回顧前兩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普及了識字率,提高了勞動效率。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了流水線作業,勞動技能普遍提升。第三次工業革命應提升勞動者的認知,瞭解到勞動應該與自然保持協調一致。因為前二次工業革命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促進社會發展。針對於此,作者提出了“生物圈保護意識”的教育理念,讓教育成為“相互合作,充滿關愛的學習體驗”。故而他提出扁平式、分散式合作課堂。

  傳統主導的教學方式從上而下,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競爭性而且獨立自主的個體。而分散式合作教育方式的目的則是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社會屬性。扁平式學習使得教室裡的權威從自上而下的等級集權制變為互惠相連的民主權利,學生們會認識到他們需要為自己的教育負責。為自己的教育負責就是要求我們以主人翁的心態包容團隊中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既能夠接受批評,也能夠樂於助人,並願意為整個學習團體負責,把團隊當作自我的延伸。

  第三次工業革命可以說是近在眼前,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姿態來面對它。若坐到如此,則未來可期

《第三次工業革命》讀書筆記2

  什麼是工業革命,人類經歷了幾次這樣的革命,工業革命在造福於人類的同時人類又經歷著什麼。如何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發展國家、企業、還有個人《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為我們做出了適當的解讀。

  工業革命,經濟學人對工業革命的劃分跟我們過去所熟知的劃分並不完全一樣他們劃分是這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後半葉以英國的紡織機械化為標誌,我們過去往往說是蒸汽機為標誌,而最後真正工業化是以紡織機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他們認為以福特汽車工廠在20世紀初大規模的流水線為標誌的。 這兩次工業革命都改變了社會,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世界的形態。

  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指資訊科技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有人將它說成資訊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生產能源、傳輸能源,乃至使用能源的方式,也有人將第三次工業革命描繪成基於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分析,獲得深刻的商業洞察,從而幫助人類進行更加明智有效的決策,甚至提出了進一步智慧化製造的概念。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中國都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我們正處在康乾盛世的後期, 當時中國很牛,GDP佔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方式,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到1840年我們才感覺到被甩出這次革命的痛苦。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1913年,當福特在進行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的時候,我們剛好在辛亥

  革命,大家都在鬧革命推翻帝制,軍閥混戰, 我們又沒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本書中提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以能源與網際網路的聯合應用為基礎、以智慧化製造為構想、以扁平分散合作式為生產方式,那麼這樣的革命對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就可能是一個極大的衝擊。過去為追逐低勞動成本,很多製造業要搬到發展中國家來。 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世界工廠,就是因為有廉價熟練的勞動力。但是在新的生產方式下,廉價熟練的勞動力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但是現在變了。 過去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有可能內包回到發達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能源的巨大消耗埋伏著巨大的危機,根據經濟學家預測,我們這一代的化石燃料人即將步入一個“後碳”時代,人類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中央高層已經敏銳地看到了這個重大的國際背景問題。李總理在最近的一個講話中說: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戰略制高點。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為新能源產業帶來了機遇,要以發展新能源為重要舉措,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政策主導,促進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快能源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原生資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汙染和廢棄物最終排放量,直至實現"零排放",推進我國能源結構乃至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未來可以預見的關鍵幾年轉換期內,我國在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方面更不能落後,前者會形成新標準,後者會形成新規則。在太陽能和電動汽車等領域,我們已經積累起了一定實力,完全可以放手一搏,拉近與國外的距離。

  新能源革命是新一輪的國際戰略博弈的制勝點,新能源革命,將比前三次工業革命意義更重大,影響更深遠,是21世紀人類最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總體革命,中國絕不能錯失良機。

  如裡夫金所言,分散式能源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將打破人類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為核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不僅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供給的主流,所有的樓宇、廠房、乃至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能源的提供者,同時也是使用者。在網際網路技術和軟體技術成熟的今天,這一突破已經不是夢想。中國的綠色產業已初具規模,新能源的研發和製造等領域,已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並已經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綠色產業基礎,並在一些新興領域扮演著“領導者”角色。但是以美國和中國為代表的集中式能源的使用國家,其智慧電網的概念仍以集中式供電作為模板,而且傳統能源巨頭的阻力仍將是推廣分散式能源的巨大阻力。在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國家的大力倡導、政策扶植以及金融補貼下算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國內風電電網的有效接入,太陽能的本土化發展方面都還面臨著巨大的發展瓶頸。

  新能源的發展是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把握先機,企業需要做的是形成清晰的願景和戰略思維,並聘請具有潛力的跨界人才著手嘗試。這是整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一次不可錯失的機遇。

【《第三次工業革命》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