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多姿多彩的安順民俗文化》教學設計

《多姿多彩的安順民俗文化》教學設計

《多姿多彩的安順民俗文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多姿多彩的安順民俗文化》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民間採風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安順歷史,感悟安順民俗文化,學會欣賞民俗文化,增強保護民俗文化的意識,培養學生更好地瞭解家鄉、關注家鄉、思考家鄉、欣賞家鄉、熱愛家鄉的社會責任感。

  2、透過活動,培養同學們親近家鄉,喜愛家鄉民風民俗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感悟民族文化,學會欣賞民俗文化,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探究意識,同時提高合作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

  2、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運用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收集整理民間文化,批判繼承民間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三、知識與技能

  1、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運用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蒐集、歸納、整理民間文化,批判地繼承發揚民間民俗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2、鍛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在綜合活動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3、適當地採訪當地的民間藝人,在感悟民俗文化,瞭解民俗文化的歷史、現狀,關注民俗文化的未來的活動中,充分激發自己的興趣,積極認真投入到活動中去,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感悟民俗文化,瞭解安順民俗文化的歷史、現狀。

  2、關注安順民俗文化的未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教學資源

  少數民族山歌錄音材料、節日慶典及體育活動的圖片,製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1、匯入新課

  前幾年,文化部將第一批50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該名單是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部門推薦申報1315個專案進行審議後篩選而成,備受關注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進入推薦名單。“風俗習慣”是我們中華民族質樸粗放的文化根源,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安順也有自己獨有的風俗習慣。然而,我們許多學生雖然身為安順人,可是對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瞭解得並不多。為了激發同學們關注家鄉的民風民俗,熱愛家鄉,我與同學們在這裡開展了“家鄉風俗”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希望透過這一活動來開發具有家鄉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資源,在活動中能拓寬同學們的視野,感受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並希望透過這一活動培養同學們親近家鄉,喜愛家鄉民風民俗的情感,進而培養同學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教學活動2

  1、屯堡人和屯堡文化

  1)屯堡人

  說到屯堡人,今天我們大家都會習慣地想到生活在平壩、安順一帶那些石頭建築中,自稱朱元璋後代的人們。當然,他們毫無疑問的確實是屯堡人。

  2)屯堡文化——跳地戲和跳米花神

  每逢農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便要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迎菩薩”活動。那時,各個村寨的屯堡人都舉著用木頭雕刻的“關聖帝”塑像,遊場串壩,以供人瞻仰。在屯堡。幾乎每個村寨的大姓家族都設有祠堂、祭廟。而每家的堂屋正壁上均設有神龕,神龕下面又設定有神壇。神龕中,屯堡人供奉的神位顯得豐富而又複雜。既有佛教人物,又有壇神趙侯,還有祖先牌位以及有關諸神。

  跳地戲和跳米花神也是屯堡人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們豐富了屯堡人的精神生活。

  記得在一九九三年的時候,安順詹家屯的地戲表演隊在臺北、臺中、新竹、高雄、臺南等地演出了九場地戲,一時間竟吸引了數萬名觀眾。當時有關報界如此評價地戲:“原始舞蹈憑添神秘色彩,貴州的地戲在中國大陸民間已流傳了六百多年,是貴州高原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在世界上的戲劇中,像安順地戲那樣具有奇特魅力的可說是罕見。”

  有關人士認為,屯堡人是明代屯軍的後裔,又居住在中心地帶,經濟較發達,他們之所以熱心於地戲,正是他們懷念征戰南北的文化心理的表現。雖然這種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的古老的文化藝術與當今屯堡人相對比較發達的文化生活很不合拍,但卻與他們的文化心理合拍,而這一點似乎與婉約江南的整體文化心理有些背道而馳了。畢竟,這是一個特殊群落。他們的祖先曾經是軍人。他們的骨子裡至今也仍然流淌著軍人的血液,而尚武精神也仍然是意識裡的主流之一。

  跳花神是一種莊稼有關的活動,那是在穀子揚花的時候,各村各寨便舉行這種帶有較強娛樂性質的活動,跳的時候,屯堡人手持彩燈和各種各樣的畫像,走村串寨的跳著花燈,並以此來圖個吉利。

  屯堡人說起話來,顫顫的,還帶有些捲舌的味道,並且雜有大量的兒化音在裡面。聽起來蠻有韻味的,感覺上與貴州的本土語大相徑庭。貴州的本土語多了些山的粗獷,而屯堡話卻多融了些水的柔婉細膩。

  3)屯堡文化——放河燈

  “七月半”是指七月初一到十四日這半月的時間為祭供亡人的日子,亦稱“鬼節”,因為這段時間內所有的鬼魂將出來遊蕩,享受人間的祭供和領取紙錢去用。從七月初一開始,家家都要掛起寫著從入黔始祖開始到新近死去的親人姓名的“牌位”,在長約5尺寬2尺許的紙牌位前燃燭焚香,並擺上水果、飯菜供奉。每天堅持早、中、晚三餐供奉。到了七月十四日,用白紙印製的“包袱”(型同信封)包上紙錢,中間寫上亡人的姓名,左邊寫上月日,右邊寫上主人的姓名。由於亡人多而要很多“包袱”,一般人家要把數十個“包袱”堆在一起燒掉以示寄給亡人,意為給亡人寄出錢讓他(她)們在陰曹地府有錢用。

  屯堡花燈: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貴州西路花燈的代表。分為花燈歌舞和燈夾戲兩大類,具有情意纏綿和幽默機智兩大特點。上千首花燈曲調多在逢年過節時,在亮燈、盤燈、開財門、賀燈等表演程式中,以張燈結綵舞扇揮帕的載歌載舞形式,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歡樂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屯堡山歌: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屯堡人喜愛的民間藝術之一。屯堡山歌多以七言為句,四句成調。用詞遣句寬泛自由,見物抒情,見事生意,善用比興誇張手法,型別有四句歌、盤歌、疙瘩歌、飄帶歌等。形式有多人輪流對唱、男女分組對唱等,你唱我和,充滿了智慧、詼諧,具有開放、坦誠之美,歷年的.山歌大賽,成為屯堡人的萬人盛典活動之一。

  抬亭子:又叫抬汪公、迎神、迎菩薩,是安順屯堡村寨為祭典汪公的誕辰而舉行的傳統民俗活動。汪公崇拜流行於安順吉昌屯、狗場屯、中所、鮑家屯等屯堡村寨,是屯堡人對歷史人物神化並寄以美好願望的特出形式。農曆正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莊重地把汪公菩薩塑像從神臺上抬下放入木製轎中,走出汪公大殿。在激烈的鞭炮和鑼鼓聲中,腰鼓隊、秧歌隊、花燈隊、地戲隊、彩車隊陸續跟在後面,形成長長隊伍,湧動在田野山水之間。在田壩中舉行完儀式後,抬汪公的亭子在儀仗隊的護擁下,穿行於村寨街巷,施福於眾村民,賜百姓予平安吉祥、豐衣足食,直至下午四點鐘才返汪公廟,讓汪公塑像迴歸神位。安順的抬亭子民俗活動已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教學活動3

  1、屯堡婦女的裝束

  腳步剛剛踏進屯堡,你就會發現,來來往往的屯堡婦女們皆穿著一身寬衣大袖的右開襟長袍,淡藍色的,開襟上繡著雜色的滾邊。長袍外面又穿著較短的碼裙,腰間繫著色彩斑斕的絲綢腰帶,腰帶在身後結著墜子,微風拂過,飄逸翻飛,極有韻味。

  婦女們的的頭上全都包著或青或白的帕子,帕子上再覆著一張色彩迥然的頭巾。悄悄的露出的髮型顯得很是獨特,頭的兩鬢梳了兩綹在在耳畔,成鳳頭狀,向額前微展發綹,重心則向後傾斜,頭頂分兩道發路,中間又再梳成獨立的一綹,有人稱其為“三把頭”或“鳳陽頭”。並曾以此稱屯堡人為“鳳頭苗”。然而,他們的語言卻又是帶著濃重江南口音的漢語。僅憑這點就已經完全推翻了“鳳頭苗”的誤解。

  據屯堡人說,屯堡婦女的頭飾和服飾在婚前和婚後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婚前,姑娘梳著獨獨的一條辮子,頭上不包帕子,很清純很俊俏。而衣服的上衣則是小袖的素色的長袍,並以布為腰帶。

  婚後,婦女頭上挽著髮髻,並用銀做的細練簪繞髻一圈。包青色或白色的頭帕。並且必須穿大袖長袍,前襟點綴著花邊,腰帶改用絲綢腰帶,後面打著結。江南的絲綢工藝在屯堡婦女的絲綢腰帶上得到了較為突出的體現。這條絲綢腰帶是屯堡婦女最莊重,最昂貴的裝飾品,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地觸控。結婚的時候,新娘子還要剪眉,扯臉,也就是將臉部的汗毛和前額的毛髮一齊剪掉,並把眉毛剃成細柳狀。

  屯堡婦女的服裝顏色主要以藍、綠、藏青、藕荷色為主,卻絕少有紅色的。只有在結婚的時候,新娘才穿一次鮮紅的嫁衣,而這紅嫁衣的風采也就成了屯堡婦女一生種記憶深處的經典風景,那是她們一生種的幸福極致。

  2、安順苗族民族服飾

  苗族婦女多以染麻或假髮與頭髮互參揉在一起,盤髻於頭頂。服飾多以麻、棉織成,或以絲綢裁定。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故苗族服飾亦呈現出多樣化。裙有長裙、短裙、花裙、青裙、藍裙、黑裙、筒裙、褶裙,衣有和服式,旗幟式等。

  教學活動4

  安順“名吃”簡介

  01花江狗肉:貴州代表菜,全國狗肉知名品牌之一。將狗肉與筒子骨加入八角等調料,煮至皮軟,冷卻改刀待用,再將豆腐乳、木姜籽、辣椒、狗肉香等佐料製成蘸水。食用時將成片狗肉加湯煮沸,合蘸水食用。味濃郁而不膩、滋補。

  02波波糖:貴州傳統點心,貴州涉外旅遊定點產品。以小麥作原料,經泡、榨汁、熬等諸多工序製成麥芽糖;再用麥芽糖熬製經反覆攪拌,拉扯成薄片狀,將芝麻花生仁舂碎,包入麥芽糖中冷卻後即成。脆酥香甜,入口化渣。

  03臘肉血豆腐:安順代表菜。臘肉:新鮮豬肉改刀後,加鹽、料酒、花椒等、冰糖醃漬。用松枝燻烤。血豆腐:將新鮮嫩豆腐搗碎,加豬血、調料拌勻用菜葉包制。用松枝燻烤。食用時將肉、豆腐切片,上籠蒸熟即可食用。臘肉透亮、薰香,血豆腐軟香。

  04舊州雞辣子:安順屯堡代表菜。用菜油將餈粑辣子炒熟。本地雞治淨改刀成塊,加入姜、鹽、豬肉、菜油,將雞炒斷生,下骨頭湯,文火燉熟,將炒好餈粑辣子放入雞裡面炒勻,裝入瓦罐即成。色紅亮,冷吃、熱吃、涮火鍋皆可。

  05蕎涼粉:安順傳統小吃,用安順歡喜嶺涼粉,阿寶塘地下水製作而聞名。將蕎米作原料,經打磨、煮沸、冷卻而成,加入秘製紅油辣椒、酥花生、酥黃豆,澆入豆腐乳汁、調料即可涼拌食用。紅而不膩,微辣鮮香,消暑開味小吃。

  06水晶涼粉:安順傳統消暑小吃。將木瓜籽裝入布袋在清水中用力揉成漿,加石灰水,攪拌凝固。食用時,用匙解成小塊,再加入秘製糖漿及花生仁、葵花仁、芝麻、果脯、白糖、冰塊等,拌勻即可食用,晶瑩奪目,冰涼爽口。

  07油炸粑稀飯:安順傳統小吃。將包制好的油炸粑下油鍋,炸製成金黃色,改刀成塊,米麵調成糊狀,放入炸好的粑粑,撒上引子,熗入熱油食用。酥脆軟糯,油而不膩。

  08沖沖糕:安順傳統小吃。大米磨成粉,裝模具蒸熟成型;卜粉用開水調成糊,加入沖沖糕及芝麻仁、花生仁、核桃仁、葵花仁、瓜子仁、白糖、玫瑰糖等,拌勻即可食用。香甜鬆軟,老少皆宜。

  09油炸雞蛋糕:安順傳統小吃。用大米、黃豆漲發後摻入米飯,磨成漿,裝入模具至半,再加入調味肉餡,復裝漿至滿,炸成金黃色取出壓破,淋上紅油即食。形似蛋糕,外脆內軟,味美色鮮。

  10安順裹卷:安順傳統小吃。卷粉皮改刀成方塊,平放入盤中,抹上秘製辣椒醬,放入折耳根、芫荽、海帶、豆芽、酸蘿蔔、花生、黃豆。兩面對角包上即食。色澤白亮透明,辣香冰涼爽口。

  11么鋪毛肚火鍋:安順名火鍋。主料:毛肚、脊髓、黃喉、牛筋、牛腦、牛肉,放紅湯鍋底或清湯鍋底涮食即可。紅而不膩、辣香可口,佐酒下飯皆宜。

  12安順麻餅:安順傳統名點,安順知名品牌。用麵粉、飴糖、油、鹼、蘇打製成皮料,洗沙加冬瓜糖製成餡心。用皮料包餡心沾芝麻入烤盤,用土爐烘烤而成。色澤金黃、外酥內軟。

  13平壩全牛席:清真系列菜,婚喪嫁娶、節日喜慶宴席。牛幹粑(炒)、牛皮、牛筋(涼拌)、牛肚(滷)、牛衝(紅油味涼拌)、牛腦(蒸)、牛舌(扣蒸)、牛肉清燉蘿蔔,土豆燒牛肉,牛尾(紅燒)。牛從頭到尾,風味各異。

  14涼拌折耳根:安順傳統家常菜。將折耳根脆嫩部份折成小段,洗淨。用苦蒜、姜、蔥、醬油、醋、糊辣面、味精進行涼拌,香辣脆嫩可口。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功能。

  15平壩清真鵝肉:平壩清真名菜。將鵝治淨,加水、姜、蔥煮熟後再加鹽、花椒、味精調味撈出後改刀成片。食用時將肉片放入原鵝湯鍋底涮食。湯鮮味美,鵝肉清香。

  16安順炒寡蛋:安順屯堡獨特菜餚,民間稱其有治頭瘋之功效。鴨寡蛋(黃寡、兒寡)治淨煮熟後,改刀成滾刀塊,下油鍋炸至酥干時撈出;鍋內下入青椒、蒜、姜、西紅柿煸炒下面醬,下寡蛋,裝盤成菜。幹香辣香,兼有臭豆腐濃香味。

  17安順一鍋香:安順屯堡傳統菜,又名什錦雜燴火鍋。白菜、青菜、粉絲放入鍋中加湯調味打底;將炸好的山藥、炒三絲、豆腐果對角擺在底料表面後,將糟辣肉片,辣子雞擺四周,扣肘擺在中心,加溫即可食用。葷素搭配,辣香、醬香、清香口味。

  教師總結

  同學們:透過這兩節課的學習,讓我們瞭解了由於安順各民族特殊的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不同,安順的民族民俗風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由於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使各民族的民俗風情帶有濃郁的地域氣息。

  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效益,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掠奪也是殘酷的,同時,我們在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現代文化思潮、藝術樣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時,許多也是以對我們本土文化生態的犧牲為代價的。物質生活雖然獲得了富裕和滿足,但精神生活愈來愈貧乏,似乎有些失落感。經濟的發展更需要我們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已失落的文化傳統,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以此構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橋樑。當然這就需要我們以文化樹立中華民族的形象和自尊,留住民族文化的傳統,留住我們文化的精神家園,留住民族民間那樸素的傳承。

【《多姿多彩的安順民俗文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