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教的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1

  最近閱讀了《不教的教育》一書,透過閱讀學習,我深有感觸,原來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本書運用了心理學知識,通俗易懂的讓家長明白了怎樣做到不教的教育,從中國傳統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證無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愛,不僅要用心,還要會愛,首先要尊重孩子。書中有句話這樣寫的:”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有多少家長做到了呢?家長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氣和孩子說話,總是希望孩子們做一個有著自己的思想但是做起事情確和家長思想一樣的人,可能嗎?孩子是孩子,請尊重孩子,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扮演自己的角色。書中的經典語錄:”不要以為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著強大的能量。他們甚至是我們的老師,而我們,要學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讓閱讀陪伴孩子的一生。閱讀,就有改善智力、改變命運的功能。讓孩子愛上書,就是愛上思考,就是愛上快樂。

  家長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現代社會父母生活工作壓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應酬上,一方面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開始學習各種知識,並額外的學習很多才藝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玩耍,雖然我們物質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滿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說學習≠智力開發,不要因為錯誤的拔苗助長而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

  家庭系統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個系統,為了保持平衡,孩子作為家庭系統的薄弱環節,總是最容易受傷害的。書中講到孩子性格形成主要是因為孩子站在弱勢父母一方,孩子出現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為了糾正家庭系統錯誤而引起的。認識自己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溝通方式,如何平衡這個系統,才不會傷害孩子,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2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傳播愛的小說,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愛, 細細品讀之後,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愛,只要我們用心體會。

  愛是謙讓。在馬路上,一輛輛汽車總是爭先恐後地搶道,結果,交通越來越堵塞。這時,只要人人謙讓一小步,交通方便一大步。

  愛是幫助。在青海玉樹的災區,卻有全國各地的人民在抗震救災,這就強烈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別人急需幫助時伸出的援助之手,對別人來說,也許是最溫暖,最感動的。

  愛是關心。在家人忙碌的身影背後,藏著的都是為我們默默付出的愛。()在上學的路上,在廚房的鍋上,在陽臺的洗衣機上……都載滿了家人對我們付出的無私的愛。

  愛是愛護。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站著一位老婆婆,車的顛簸差點讓她摔倒在地。一個年輕人站了起來,扶這位老婆婆坐在他的座位上,而他自己拉著扶手,站在座位旁。這不正是愛護老人的舉動嗎?書中的卡隆能愛護弱小的耐利,並且還成了他的保鏢了呢!

  愛是真誠的,愛是溫暖的,愛是甜蜜的……愛就像空氣漂浮在你身邊,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愛就棲息在你身上。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3

  第一次翻開《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是,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期望。感覺就是學校在推銷的普通的教育從書,僅此而已,仔細閱讀後,我卻大吃一驚,發現這本書講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對自己的教育方法產生了懷疑。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受益非淺,書中一個欄目“父母講堂”中的幾句話很值得借鑑:1好父母是學出來的;2好孩子是教育出來的;3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4好成績是幫出來的;5好的溝通是聽出來。的確,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保障。

  透過學習這本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疼愛孩子但不要溺愛。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條件,物質條件,比我們哪個時代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做父母的時常要提醒自己,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儘量滿足,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應積極引導,講清道理,決不遷就。二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一正確鼓勵為住。對孩子要實行少批評,多鼓勵為主。三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父母要善於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如:唱歌,畫畫,跳舞等等。最大限度的發覺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四家庭講民主,家長一身作則,做孩子的朋友。我認為,我們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父母,還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做為父母應該言行一致。從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謊,作到誠實守信。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如:不講髒話,努力工作積極參加家務勞動,不打罵孩子等。五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養。家長應儘量,盡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用於承擔過錯。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孩子能成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會努力配合老師的教育,為孩子的明天,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努力。透過學習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吧。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網上最火的一篇文章:《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去狠狠的教育他》讀了這篇文章算得上受益匪淺,下面就幾個小故事來談談我的感想。

  第一個故事: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總是對這樣的情景並不陌生:在電影開始後一些孩子,靜坐一會兒就坐不住了,開始滿場亂跑。而做父母的呢,也不出聲制止,就任由孩子在電影院大聲喧譁,亂蹦亂跳,影響到他人,有家長站出來理論時,家長總是會這樣替孩子辯解:“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別介意啊。”你家孩子已經嚴重影響到別人了,提醒一下自己的孩子總是可以的,這個母親聽後憤憤不平的說我孩子小,調皮點很正常,你怎麼能和他一般見識?

  聽到後我就非常不理解,他小,可做媽媽的你還小嗎?你難道不知道約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為嗎?好像孩子小就是不懂事的理由。因為孩子還小,家長放棄了教育孩子明辨是非,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後,也依然是不懂事沒教養的大人。

  第二個故事:同學給我講她遇到的一件事情,在她過生日的時候,收到了很多珍貴禮物,可是親戚的孩子看中了,臨走時硬是要帶走,畢竟是同學送的禮物,我也愛不釋手,沒讓帶走,於是這位親戚很不樂意,肯定有人會不以為然,理由也能找出一大堆,“孩子淘氣是天性啊,活潑點才惹人愛。”“親戚家的小孩,給她又怎麼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態度總是寬容的,心軟的。他們理直氣壯地說:”他還小,不懂事,你就讓讓他。“正是這樣的縱容,所以,小就成了天然的護身符,自帶有理光環(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諒。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熊孩子背後總是站著一個熊家長,別再拿“小”說事兒了,孩子再小,總是要長大的。做家長的現在放棄了教育孩子的權利,以他小的名義原諒他,甚至要求別人原諒他。那麼,有一天,當他走出學校,走上社會,再做出一些熊行為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他再寬容了。他們的熊行為,都是家長放任的結果。沒有天生的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

  你不去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教育他,但願你不會後悔,孩子小,愛玩,愛鬧是天性,但也因為小,他們對於是非對錯,並沒有成人那麼清楚明白。他們會憑著天真的本性做事,沒有父母的引導教育,這些本性導致的後果,有些在成人眼裡無傷大雅,但是在孩子心裡父母的這種縱容成了孩子的保護傘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漫長有耐心,《三字經》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養不教父之過,從小要教育孩子在生活中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你主動去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5

  閱讀了《不教的教育》之後,我深有感觸,以下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心得一:“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很多父母總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孩子說話,覺得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從來沒有想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有蹲下來你才能看見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只有蹲下來用孩子的思維思考一下,你才能切身體會孩子為什麼會有你不能理解的舉動。只有蹲下來在同一平等的位置上,孩子才不會覺得你是在拿家長的身份壓制他,命令他。蹲下來不但能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空間距離,還能拉近和孩子心靈的距離。

  心得二:我們要站在正確的立場上理解“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成為社會上的一名佼佼者,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開始學習各種知識,並額外的學習很多才藝等等,而我覺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應該不讓孩子輸在能力的起跑線上,正如《不教的教育》裡面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智力絕對不僅僅是讀、寫、算等技能,更多的是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挑戰的能力,以及與周圍環境溝通協調的能力和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等。

  心得三:”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在繁忙的城市,父母為了生計,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應酬上,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導致孩子普遍心理孤單和渴望父母陪伴,也有很多父母意識到照顧孩子的時間不多,心裡有愧於孩子,所以用物質彌補孩子,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再多的玩具,在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滿足不了孩子心靈上的需求,所以我覺得家長不應該以工作忙為理由疏於陪伴孩子,當你賺了大把的金錢後卻發現孩子和你的距離已經拉的很遠了,那時再多的金錢都無法拉近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因為你已經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6

  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不教的教育》之後,讓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有人說過的管理中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其實意思大同小異,但其中的學問千差萬別。‘不教’不等於放棄也不等於少作為和不作為,而是強調教育中的‘主動地無為’。

  透過書中新提到的照看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首先家長不應該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願,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要根據孩子自己的個性和想法因材施教,當然這事說起來容易做到卻很難,在整個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跟孩子溝通,不要輕易地指責孩子,學會尊重孩子。現在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家長一定要多換位思考,堅信孩子多一些適時地鼓勵,其次作為家長一定不能用我們父輩的方法如法炮製來教育我們的孩子,社會在發展環境也在不斷段變化,教育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變、一概而論。我們應該蹲下來走進孩子的世界跟孩子打成一片,能夠以孩子的規則去‘管理’孩子。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加以引導,不要把孩子的天賦扼殺在搖籃裡。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一定非要在成績上出類拔萃,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特長多加引導,讓孩子發揮特長,千萬不要拿別人的有點跟孩子短處相比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失去自信。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畢竟我們都是初為人父人母,我們都是在不斷地學習中成長。我的心態很平和,我只是想寶貝有個快樂的童年,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平安一生!

【《不教的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