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本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全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因此,農業生產知識屬於區域地理學中的基礎知識,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密切關係。主要表現在:一是區域農業的發展是區域各種資源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區域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整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節課綜合性較強,透過對美國農業發展條件分析,可以提高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實現對所學知識和已有能力的遷移。

  二、課程標準: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佈局特點和問題,瞭解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三、課標解讀:

  美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程度很高,在世界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選取以美國農業為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透過分析美國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美國農業的佈局特點,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讓學生了解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透過知識遷移能對現實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綜合性比較強,但高二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應有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能透過一些地理資訊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和比較,本節課突出學生的分析討論過程,讓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學習能力。

  五、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美國農業生產條件。

  2、掌握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美國本土地形、氣候的判讀,培養學生讀圖獲取地理資訊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 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把地理資訊運用於地理學習過程。

  3. 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 增強對資源環境、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分析、討論的方法討論了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今天我們用相同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美國是發達國家,是因為他擁有發達的工業,其實美國不僅擁有發達的工業,還擁有世界最發達的農業,其農業生產在世界上很具有典型性,這節課我們就以美國為例學習“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多媒體展示:美國農業生產狀況)

  推進新課:

  一、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1. 分組討論如何分析農業區位:

  (1)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河流、氣候、土壤等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 科技、勞動力、政策等

  2. 讀《美國地形圖》、《美國氣候型別分佈圖》、分析美髮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

  (提示:美國的氣候型別及其對農業有何影響;地形分佈有何特點,對農業有何影響?)

  水熱條件適宜——(緯度位置與美國年降水量分佈)

  地勢平坦廣闊——(平原面積佔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機械化作業)

  土壤肥沃——(溫帶草原氣候區的黑土和密西西比沖積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西比河流經,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國年降水量分佈)

  活動1:從水熱條件分析,美國哪些地區適宜發展種植業?

  課堂活動:分析地形條件對美國農業的影響

  2. 讀課文P52,分析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從書中找出

  交通運輸條件好——(閱讀材料:《美國農業發展的交通運輸條件》得出)

  國家的.政策的有力配合——參閱課文P55—56《美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得出。

  (承轉:由於以上原因為美國農業的地區專門化奠定了基礎)

  二.美國的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1.從書中找出“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含義。課文P52

  2 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具體表現。

  活 動:對照課文P53,找出圖中各字母所代表的農業區名稱,並完成表格。

  1.瞭解美國“乳畜帶”:

  (1)位置——美東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條件——多汁牧草;消費市場。

  2.瞭解美國小麥帶:

  (1)有利的自然條件——地平、土肥、氣候適宜。(對照課文P51地形與氣候圖)

  (2)兩種不同型別小麥的分佈位置。

  簡介春小麥與冬小麥播種與收割的季節差異。當地以種植哪種型別的小麥為主。

  3.瞭解美國的“玉米帶”:

  (1)位置: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與密蘇里河的交匯處;與其它農業區的相對位置。

  4.要求學生回憶農業生產的原則: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

  討論:分析美國的自然條件(光、溫、水、土等)對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形成與分佈的影響。其體現了農業發展的什麼原則?

  美國西部為高大的山系,東部是山脈,中部是美國的大平原,土壤肥沃。美國西部陽光燦爛,光照強,東部地區的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水熱條件充足,而北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溫涼,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由於美國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大,不同區域的不同自然條件,適合發展不同農業,這為美國農業專業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實質是遵循了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的發展原則 。

  知識遷移練習:

  1.試分析我國東北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並比較兩地農業生產條件的異同。

  2. 蒐集相關資料,分析下列地區(任選一兩個)發展特色農業的地理條件。

  (1) 珠江三角洲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

  (2)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

  課堂小結:

  一、美國農業的生產條件:

  1、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條件

  二、美國的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1、地區專門化

  2、美國的主要農業生產帶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