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9篇

  《發現母親》是2003年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由王東華編寫。本書從母親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一些核質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乎整個人類命運的重大命題。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發現母親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1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沒有不是的孩子。母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崗位,她站在整個民族的最前端。

  ——題記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

  這是一部能夠引人共鳴共思共感共嘆的書,閱讀之後讓人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的書,因為教育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強盛興衰密不可分。的確是一部天下人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

  全書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闡述了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親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書中作者從古到今,從中國到世界旁徵博引用許許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證了母親的偉大和母教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閱讀的過程就如同是在瀏覽一座關於女性關於教育的博物館,作者像一名講解員,深入細緻的講解女性作為母親在教育方面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現代女性應該怎樣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同時也分析了現代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作者經過認真考查發現在唐宋時期女性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甚至高於現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幾手每個人都有一位識書達禮的母親,他們的成名與母親從小的教育不無關係,歐陽修之母更被稱為千古名母,歐母畫獲的故事流傳至今。

  在唐代上至妃嬪下至百姓之女多能讀書識字,能詩善文,就連當時的名妓也都是以才情出眾而不是以色情。作者認為那時的國富民強與重視女性教育有直接關係,因為母親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對孩子的教養。但中國畢竟是個男尊女卑極其嚴重的國家,唐宋之後女性教育與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為了男性的利益,之後女子無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智識發展,用束胸束腰纏足束傅女性身體的發展,女性不能受到良好教育整體素質不斷下降,導致整個民族素質的衰退,其實“東亞病夫”的歷史就是“東亞病母”的歷史,沒有聰慧健康的母親就沒有智識超群身體強壯的孩子,一個民族的未來就是暗淡的。

  作為新中國的女性應該是極其幸運的,現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的程度卻並不是普遍的。許多女性在社會所承擔的諸多角色中恰恰忽視了母親的角色,接受過教育的母親只是為了自身能在社會上和男性一拚高低,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

  在《發現母親》中,作者提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親,母親能頂半邊天。”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有那位女效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於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於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個好母親並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餵飽這麼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便命。小樹苗只有紮根土地才能長大,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於土地是否有是夠的營養,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不能教育出一個聰明而具豐富精神素養的孩子的。今天的母親在現在這樣好的條件下如果還不能為孩子的成長負起責任那就是不能原諒的錯誤。

  另外,現在社會女性和男性一樣在社會上平等競爭,讓女性忽視了自己最重要的職責,絕大多成為了工作當中的女強人、女漢子,卻嚴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

  這是嚴重的錯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絕不可以忘記自己是母親。母親不論事業多麼輝煌都不應放棄母親的責任,許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為代價而倍受人尊敬,其實這正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女人好累啊)

  現在人們沒有意識到母親的重要性,更沒想過如何去訓練母親。很多人都是應用著最原始的方法,摸索著教養方式。同樣也是錯誤的資源浪費。孩子是一件精細的藝術品,需要我們組裝,可是沒有附帶說明書!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2

  母親,是一個偉大的稱呼如何認識母親這個重大角色,《發現母親》一書,給了我們最好的解釋。

  作者認為,人的生產是一切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母親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雖然她在體力上抵不上一個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同時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無惡不作的殺人犯。在孩子的成長上,母親的作用佔90%以上。只要母親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對孩子帶來毀滅性的損害和打擊。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成功人士的身後往往有一位優秀的母親:

  宋代的賢相張浚,幼時喪父,母親計氏矢志苦守,孤兒寡母,度日艱難。但張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張浚剛會說話,母親就讓他誦讀父親生前寫的文章,到他能記事,就告訴他父親的言行,“無頃刻失教”。所以張浚幼時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說話不打誑語,他20歲剛行冠禮,就進了國子學,母親送他遠行時哭泣著說:“我們孤兒寡母,門戶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業了,你應當把你祖父和父親的事業時刻掛在心上。”並書寫了數十條誡語送給張浚。後來張浚一生不斷進取,愛國重賢,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飛、韓世忠等。紹興八年,金使以招諭為名南下議和,他不顧自己遭貶永州的逆境,連上五十疏表示反對,為後人所推崇。

  一個寡母帶著孩子,其生活之艱苦,可為世人所想象,卻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養得如此之優秀,可值得現今為人母者去思考。現在有很多母親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職責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母親對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的父親逝世以後,他便過著乞丐般的生活,35歲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也說:“我18歲起沒有一天不苦惱。”約翰羅斯金是成功的,但卻絕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說:“一般來說,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錯誤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對此曾評論說:“藝術或學術的天才們,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極端的天才教育,結果變得偉大。但是,許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災禍,身心健康受到損害,使終生不幸。”這些天才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本身卻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類在注意智力的同時忽視了更本質的精神的培養。因此,井深大說:“20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變化。我強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僅把教育焦點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卻了培養精神或樹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從早期開始進行智力教育,肯定會培養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發現,如果從增強智力的目的出發進行‘幼兒教育’則是錯誤的。總之,最重要之處,並非培養以知識為中心的智力,而應以培養精神、培養品德開始。我要再三強調的是,要把忘卻了的‘另一半教育’置於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中國古代一直有一個“三不朽”說,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是最低層次的,而立德則是最高的要求。進入立德這種境界,人會對這個世界抱一種感恩的心理:因為有千千萬萬人的創造,才會有我今日的一切;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年的歷史,才讓我經歷了這個大千世界。每一個黎明,都會感謝上蒼又多給了自己一天的創造,每一個夜晚,都會感到一種慰藉的滿足。每一天都是以欣喜的心情經過,每一件事情都是以宗教的態度對待,他就還會為任何外界的誘惑所幹擾,因此他一定會創造出最大的事功。對於立德來說,成才僅是結果,而決非目的。到了這種境界,便如老子所說:“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有了這種幸福觀,莫扎特也許不會潦倒,帕斯卡也許不會早逝,尼采也許不會瘋狂。他們會像馬斯洛所選出的自我實現的愛因斯坦一樣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樣,早期教育不再是智力教育,而是這三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證人生幸福的教育,讓人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都有一個如馬克思讚頌林肯那樣的一個幸福圓滿的人生:

  所以就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本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母親的職責,認識到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乃至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此書是母教的一次自我反思,具有豐富的思想和資訊,立論嚴謹、觀點新穎,可讀性、啟迪性也很強,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精彩案例,遣詞造句十分精煉,完全可以當做一部文學作品來欣賞。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教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學問,也是令許許多多父母困惑的一個大問題。《發現母親》為困惑的父母解答了這一問題,給全天下的父母以及將成為父母的人上了一堂最重要的家教必修課。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3

  上學期,學校給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購買了一本教育書籍,書名就叫《發現母親》。我在寒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一口氣看完了這本由王東華教授所著的書,合上〈發現母親〉這本書之後,我對母親這一偉大形象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

  《發現母親》這本書,作者以獨到的見解和新穎的事例,懷著對社會特別是中國社會的深深責任感,深刻闡述了“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素質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和命運”著一主旨。作為一名女性,一名教師和一名母親,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我要說,母親是偉大的,但這偉大來自於母親的無私與付出。母親經歷了多少苦難與磨難才娩出孩子,又要經歷多少辛酸和心血把孩子一個個撫育成人。這個過程是何其的漫長與難熬呀!但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說深刻一點,也是為了這個社會和整個人類,母親總是默默無聞、含辛茹苦地堅守著,由年輕美貌變成白髮蒼蒼也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可見,母親是何其偉大!何其令人尊敬!在母親面前,讓人覺得任何事物都變得渺小起來……

  在這裡,讓我們共同呼籲:從現在開始,讓普天之下的兒女們,讓社會上所有成員和人們,都來孝敬和尊敬母親吧!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4

  在讀完王東華教授寫的《發現母親》實踐本後,又讀了《發現母親》上冊。我把讀後感,說給你聽。

  王東華教授說,母親是一種職業,每個女性應該不負使命,認真履行職責。我曾經一度為照顧孩子而苦惱,我慶幸遇見並讀完這本書,讓我倍加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昨晚,夜半醒來,發現兒子蜷縮著身子緊挨著我,替他蓋好被子,捏捏他熟睡的小臉,忽然心生出感動,也不由問自己:“兒子依偎著自己,在媽媽懷裡撒嬌,這樣的日子還有多少年?”

  已經六歲的兒子,早已到了跟我們分床睡的年齡,可是分了幾次分不開,此刻很慶幸自己當時放棄跟兒子分床,否則哪還能感受到這麼溫馨的時刻。

  在兒子兩歲左右,陸續開始給他讀書,因為是男孩子,有意識給他讀一些科普和歷史類的書,本以為收穫不大,沒想到一次餐桌上吃飯,兒子用餐椅的靠背當成高氣壓,用餐桌當低氣壓,並說高壓的氣流是向下的,低壓的氣流是向上的,驚喜於他的成長和進步。

  五歲時,我利用兩天時間,帶他看了最想讓他學的跆拳道班,繪畫班和鋼琴班,他毫不猶豫選擇鋼琴班,我曾一度為他選擇鋼琴班而失望多時,但當他忽然有一天嫻熟地談下一曲《春之歌》時,當他晚上睡覺前要求聽一聽鋼琴曲“享受會兒”再睡時,在他迫不及待要給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他最喜歡聽的《菊茨郎的夏天》時,當看到他在班裡給小朋友們彈下電子琴,並跟我說“媽媽,我發現鋼琴和電子琴最大的區別是,彈鋼琴很輕鬆,彈電子琴時兩條腿老不自覺發顫”……我就暗暗為當初沒有扼殺他的愛好而慶幸。

  “母親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母親有必要仔細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並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母親該有的素質。

  弗羅姆說,可以用考察一粒種子成長的方法來考察一個人,是啊!一粒種子看起來弱小卑微平淡,但其內在卻存在著巨大的生長潛力。在該有的時機,必定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去年初,想讓孩子報個圍棋班,於是買來了象棋和軍棋,每天有爺爺負責跟兒子一起下棋,結果,沒多久把棋子扔地到處都是,不願意學,於是放棄。讀後感.直到今年年初,帶孩子去公園,在圍棋臺上有爸爸指導和一個二年級的小哥哥下過幾盤,幾局下來,便發生了極大地興趣,於是爸爸給買來了五子棋,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早早地就起床要跟爺爺一起下,幾局下來,下棋的“行話”已經學的八九不離十了,棋藝也長進不少。

  世界上有很多愛是為了聚首,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放手。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更是愛的結晶,母親有義務讓孩子更加快樂地成長,在發現和安全感中進步!

  寶貝,曾經媽媽那麼盼望你長大,也曾經為大晚上起來給你沖泡奶粉而抱怨,更是一度把你丟給奶奶睡,想來是多麼慚愧和羞為人母!

  媽媽希望你能永遠像現在一樣晚上睡覺依偎著媽媽,放學回家飛快地跑到跟前叫媽媽,媽媽願意永遠做你的避風港,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使命與萬千母親的使命一樣,伴你長大後,用你健朗的臂膀展翅搏擊於屬於你的天際!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5

  看到《發現母親》裡的情節,很多父母的高要求,嚴厲,吝嗇愛的付出,發生了許多悲劇。本來應該是最親密的母子、父子,卻成了死敵、成了他們手下的亡魂。我們應該反省的是什麼呢?“虎毒不食子”。

  為何父母會親手殺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們每個為人父母者深思。哪裡出了問題呢?教育?誰的教育?哪裡的教育?我想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我曾看過一段演講,說孩子上了中學,中學老師說你們小學老師是怎麼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師說你們初中老師怎麼教的?上了大學,大學老師說你們高中老師怎麼教的?追本溯源,還是我們父母怎麼教的?

  在很小的時候,記事就聽爺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父母在三歲前沒有教好,那麼就有點棘手。三到七歲還沒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們就不去糾正了嗎?不,我們是父母,有義務和責任幫助我們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壞習慣,讓他們走上正軌。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耐心、細緻、智慧的應對,不能簡單、粗暴的對待我們深愛的孩子。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6

  這本書的學習讓我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我成長的影響極大。母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工作,她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認真做,沒有半點馬虎,現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勞作換來鄰里間的認可和讚譽,影響著我們認真學習,踏實做人,努力工作,母親的教育是我心目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資訊時代了、社會進步了,我們母性呢?人工受精代替了男女的交媾,玻璃試管代替了母親的子宮,橡膠奶瓶代替了母親的乳房,醫院裡的保溫箱代替了母親溫暖的懷抱,消毒奶粉代替了母親的乳汁,甚至還不等自然分娩就用刀剖腹將他取出,還不等滿月,母親就將孩子交給了保姆,交給了託兒所、幼兒園、學校……只有到今天,我們的母親才真正可以說是“生育機器”,才真正可以說是冷冰冰的“生育機器”,在這樣的流水作業裡,母性的本能喪失殆盡,甚至連動物都不如,動物懷孕之時,尚長時間地為幼仔築巢準備,動物無不是在幼子能夠獨立生活之時才讓它們離開母親,但我們的母親卻在孩子遠不能自立時就已將孩子拋棄在自己的關心之外了,在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像哺乳類動物那樣慎重地對待育子嗎?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在父母的扶持下走出第一步,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學會說第一個字。孩子最初認識的世界,學會的東西都是在家庭這個課堂由父母教會的。 在《發現母親》的書中作者從生理的角度闡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出生時胎兒平均腦重是350克僅為成人的25%,僅僅6個月後,它就己達到成人的50%。在兩歲半時達到75%,五歲時達到90%布到這時人的大腦主要部分己經發育成熟。”作者說一生之計在於童,嬰兒的一年等於十年。人的智慧就來自於大腦,早期的教育的確是極其重要的。父母這個老師要當的合格才能為孩子的人生開好頭,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遺憾的是有許多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孩子還小”這樣的聲音在今天依然不絕於耳。 所有的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總是喜歡動手觸控和抓取身邊的東西,他們睜大眼睛四處張望,仔細傾聽著聲音的來源。那是孩子正在學習,父母的責任就是引導孩子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高孩子探索世界的興趣。由於孩子小時候對母親的依賴,所以教育與母親更有直接的關係。最早孩子的學習以模仿為主,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母親成為孩子的主要觀察模仿物件。孩子時刻都在學習中,教育也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孩子和母親在一起時,母親的舉手投是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母親說話和氣孩子會學,母親粗暴孩子也會學。所以面對孩子時母親要重新檢視自己,時刻提醒自己那些是該做的那些是不該做的,要知道有一雙純淨的眼晴在看著你。同樣是帶孩子上公園的母親,由於母親的教育意識的差別孩子的收穫就會不同。有的母親在公園遊玩的過程中會教孩子認識各種花草樹木,告訴孩子這是月季花那是喇叭花,這是揚樹那是柳樹。而另一種母親就只管讓孩子去玩,自己實際只起了一個看護的作用。其實教育孩子並不難辦到,不需要固定的模式,過馬路時告訴孩子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孩子會養成守秩序的習慣。孩子玩過玩具告訴母親告訴孩子自己把玩具收好,孩子會養成整潔的習慣。飯前便後教育孩子冼手,孩子會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坐公交車教育讓座給老人,孩子會養成尊敬老人的習慣。你不必是具備高學歷的母親,告訴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夠了,重要的是堅持自己也做到。你要教孩子的不僅僅是這是什麼樹,更不是非要講清楚這棵樹是屬什麼科有什麼習性,除非你是植物學家,最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是在引導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孩子就會學會去學習。許多父母抱怨孩子貪玩不愛學習,其實孩子不

  是現在才這樣的,小時候就是這樣,只是那時還沒有上學,沒有引起父母的注意罷了。孩子的許多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來的,如果父母有不良習慣孩子就會有,而並非孩子天生如此。作者把孩子的幼兒期稱之為敏感期,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習慣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習慣。 許多的孩子喜歡看大街上的標語喜歡模仿電視中的廣告,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在玩,其實那就是孩子在認真學習,此時必母要及時給孩子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不失時機的教孩子認字讀書。由其是閱讀,孩子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甚至決定著孩子以後的學習。如果你不知道該怎樣去教育孩子,那就每天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日久天長必會有收穫,孩子自然會從書中學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幼小的孩子總是離不開母親,一會不見了媽媽就合哇哇大哭起來,由於勞累母親總是不勝其煩,其實這是孩子最聽話最可愛的時候,這段時光極其短暫和寶貴。這時候孩子會反覆的聽一個重複的故事而不厭煩,而大人往往會在反覆的閱讀中厭煩起來,就想法躲避孩子的要求。孩子會向大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忙或無法回答大人就會漫不經心的拒絕。也許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就是這樣被第一任老師扼殺在了萌芽中。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成為一個家庭中的一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成員間相互友愛關係和睦,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學會愛別人。如果家庭成員間的關係緊張,孩子就會感受到不安恐懼的氣氛,容易對別人產生敵意,缺乏信任。所以做為孩子的父母教孩子學會愛的最好方式就是你們之間的互愛,就是對老人的孝敬。你們的行動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就是最有效的身教。 作者在書中還特別強調了另外一點,身教勝於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我們每個人從不同的家庭中走出來,無不帶著各自家庭的.印記。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個民族有傳承的文化,一個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價值觀,在一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便打上了一個家庭的印記。有時從孩子的舉止上就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有一次吃飯時,其中一人帶了兩個七八歲大的男孩,飯菜剛一上桌,其中一個孩子就拿起筷子把愛吃的東西夾到自己碗裡,並對另一個孩子說,快吃,不吃白不吃。這樣的孩子生長於什麼樣的家庭從此可見一斑。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只有價值觀,人生追求相同的人才能同處一個屋簷下。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的生存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員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做為孩子的父母有責任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身體和心靈都健康發展的家庭氛圍。作者在書中提出,在面對孩子時我們要重新做人。還寫道“母親面對孩子不是面對一個可以隨便行動的泥俑,而是面對一個神靈。”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給孩子的是能什麼樣的教育至關重要,絕不是教孩子機械的背幾首詩,認幾個字那麼簡單。 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位教育者曾說,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時和別人有差別,那是因為在小時候這個差別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不要浪費掉孩子的寶貴時光,認真對待孩子的童年,母親要給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面對孩子父母你要成為孩子眼中怎樣的老師,你要給孩子提供一個什麼樣的家庭課堂。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8

  一次在空間裡感嘆: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就在這時,王校長推薦一部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的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我特地吩咐女兒借回這本書,利用這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靜心地讀完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沉思。

  誠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閒暇之時,聊起家庭,我總是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終生老師。家庭的興衰和孩子的成敗,取決於母親。這兩句話雖是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更是體現在我們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發明大王愛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嗎?

  從自己的經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從小從細教育。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母親節之際,向“母親”的教師,推薦《發現母親》這本書共勉。

  發現母親讀後感篇9

  歷時兩個半月,跨越了陽曆年,我決定在今天讀完482頁的《發現母親》(看,還沒讀完,就急著表現:我完成了一個大工程。),期間,連我兒子有次都說:媽媽你成天背一本書,背來背去又不看,你揹著它幹嘛呢?我說:這是讀書人的習慣。問美琳借這本書時,我信誓旦旦的說一個半月看完還給她(這個計算方式是按照每天持續穩定的讀10頁計算,並覺得自己會偶爾興致來時一天讀個20幾頁)。一個半月到的時候我才讀了不到一半。整個兩個半月我有很多次幾天都不讀一頁的時候,事實證明我看書真的很難,決定在1月15號看完這本書,我在1月14號不得不給自己立下“手機不能帶進臥室”的禁言。那一晚書讀的酣暢且睡的美滿。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自制力這麼差的人,只要扔掉手機,關掉電視,我也是可以讀書的。

  《發現母親》是一本帶給我很大幸福感的書,最直接的幸福感是看完一本這麼厚的大部頭書籍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此書中資訊量很大,作者立意明確,又圍繞其立意博古通今,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案底。再者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不是小說,勝似小說,有那麼幾次,我甚至期待,給我兩天時間,讓我酣暢淋漓的讀下去,不要中斷,我很期待下面它寫的什麼。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真給我兩天時間,我肯定會刷手機,開電視,以各種藉口壓縮減少讀書的時間,這個弊病20xx年能給它規避了嗎?

  書中作者的角度有時會讓我覺得有所過激,但細想,當代如此不重視母育的情況下,作者意味深重也只是為了給父母們捅下的這一刀來的更痛一些,方能讓當代父母有更深刻的記憶和覺醒。作者寫這本書,一定是博覽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群書,這本書很厚,但絕不是拼湊出來的。書中列舉了許多名人軼事,皆是從母育角度來看,倒也中肯。讓我瞭解到了很多此前不知道或看到熟悉但說不出來的許多名人的一些是由淵源,煞是有趣。

  赫爾曼黑塞曾說過: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它們似乎沒有在你身上留下任何痕跡,但卻深深刻在你的靈魂、你的氣質,你說過的每一句話裡。之於我,書是讀完了,書中字句卻難以重述,且在整本閱讀中我沒有記筆記。從心底出發,這本書我還是希望自己能重讀一遍的,可是哪有那麼多兩個半月啊。雖不能記憶其中字句,但作者要傳達的理念,已有絲縷進入了我的血液,我的心,這應該就是我讀此書幸福的原因。幸福於母親這個角色。不知何時,母親在不知不覺中成就或毀滅著孩子的某一方面,甚至方方面面。踐行著母親的責任——成就或毀滅。

  歌頌母親偉大的一定不是母親本人,每一個母親都不會覺得自己偉大,更多的應該是覺得幸福,有幸做母親,並從母親這個角色出發,重新成長。是的,學屋坐了幾十年早已厭倦,只有做母親時,才會開始重新成長,方方面面。對於女子,為母之後的成長要比之前多。

  讀此書時,我會想如果我有心,何時開始讀是合適的,22歲之後的幾十年,每一個時間開始讀都是合適的。有心做母親的女子應該讀讀這本書,至少從你領取結婚證那刻起,可以開始捧讀此書。太早讀可能讀不下去,人們總覺得還有更重要的諮詢和知識要去獵取,且氾濫的藍色畫面們也不給人讀書時間,這時候對做母親的興趣也不如藍色畫面的龐大吸引力。

  書中有句話大意是:走長路不必腳下急。讀書不能只靠爆發力,一時興起,想起來猛讀,用力過猛,然而後勁兒不足,後面就不再讀了,這是我常犯的錯誤;讀書對於我最缺的是耐力,最缺的是持續性和穩定性,讀書不必貪多求快和人比,比的結果是氣餒,氣餒的結果是放棄。兩個半月讀一本如果覺得氣餒,一年不讀一本書就是放棄。

  因為書很厚,很長,當代可以阻止讀書的藍色畫面又太多,時間給了藍色畫面,就給不了書,所以我就不推薦男士閱讀了,但這真的是一本好書,歷史的、世界的、人文的、科幻的、時代的、教育的好書。

【發現母親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