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

有關擺渡人讀後感3篇

  《擺渡人》一書,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受是:每個人的荒原,是自己的心像投射,天氣隨自己的心情而變,地形隨自己的性情而成。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有關擺渡人讀後感,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有關擺渡人讀後感篇1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對於小說的主人公迪倫來說,她的擺渡人毫無徵兆地出現在她身邊,填滿了迪倫孤獨,脆弱的內心,教會了她如何去愛,如何去活。

  小說裡寫道:“她一邊低聲啜泣,一邊轉身面對荒原,渴望發現一絲文明的痕跡,免得她重回黑暗的隧道......就在這時,她看到了他。”說是她的心靈對映也好,是一個巧合也罷,一切都彷彿是命中註定,這個一直在等待她的“擺渡人”帶著她,通過了險象迭生的荒原,引領著她走向另一個世界。而命運之輪才剛剛開始轉動。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人吧,就像迪倫一樣,在她“死後”出現的一切,包括她的擺渡人都是她心靈的對映。當我們內心充滿陰霾的時候,我們真應該好好地思考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而不是就這樣放縱自己,往往就在這時候人們會怨天怨地,抱怨為什麼給自己一個不幸的人生.....還記得我的第一句寫的是什麼嗎? “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有的人會說,他是一個能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我勇氣,陪伴我走向光明的人。而在我看來,他只是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意義的痕跡,我們不能永遠依賴於別人;而真正的擺渡人應該在自己的心裡,一個人的財富不在於他有多少錢,而在於他有一顆多強大的內心。我害怕無助,更害怕自己煩躁,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煩些什麼,然而這些只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心裡充滿陽光的人,是不是因為她們有自己內心的擺渡人,能教會她們不要被這些小事所影響呢?

  這本書總能給我身臨其境的感覺,當迪倫得知她已經死的時候,她被惡魔追趕的時候,在她快要被結束的時候,都沒有失去對愛的希望,因為有他的擺渡人緊握她的內心,給她的靈魂注入了一種力量。這時我會忍不住的想,如果是我遇到了這些,我該會怎麼辦,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重要性甚至超出了生死,在我看來,那些在我生命中看似重要的無奈,跟這個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別。給自己找煩惱的人往往都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過不去心中的那道坎;或許我們都應該與內心中的擺渡人對話,他會給我們力量與愛。我們需要的不過是能在夜裡翻來覆去的時候有寄託。

  書的後面寫著: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迴,你又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感覺這離我們十分遙遠,我們都會潛意識地認為,死亡離我們很遠,但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未知,然而我經常會想,當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會不會出現另外一個世界,來彌補我們這一生所遺憾的失去呢?答案當然是不會!與其讓我選擇,不如讓我活得不留任何遺憾。而真正使我感動的是:迪倫穿過了那堵牆,而她的擺渡人卻不見了,一面牆把彼此相愛的兩人分隔兩地。迪倫用盡所有力氣希望能摧毀這堵牆,讓自己能重新回去;她成功了,她用盡一切辦法冒著被惡魔吃掉的危險回到了荒原,並和他的擺渡人穿回到了迪倫出事故的那輛火車上。迪倫用她的執著,和擺渡人教會她的真情得到了幸福。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這像不像是一個夢?迪倫選擇了愛,與其說是這樣,不如說是她懂得了如何去愛。人存在的意義不過都是愛這個字所賦予的。我們愛自己,愛別人,愛生活,愛夢想,愛事業,愛家庭,愛祖國。我們的愛有多大,人活著的意義就有多大,人性的價值就體現於此。

  給自己的心住上一個擺渡人吧,當你覺得這個世界有點模糊不清的時候,你的擺渡人會給你啟發,因為你的擺渡人來源於愛,存在於溫暖。

  有關擺渡人讀後感篇2

  你不用害怕,我會保護你的,我保證。——克萊爾·麥克福爾

  15歲的女孩迪倫,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善良的單親女孩兒,生長在單親家庭中青春期的叛逆,和彷徨,竟然最終和母親已經到了無話可說的地步。在學校裡,她看不慣別的學生的壞行為,她融不進他們的圈子,她的好朋友也轉學到遠方,這時,也和別的學生格格不入,她覺得很孤獨,她覺得她是一個不被人愛的人,她想要走出去,她想要逃離,走出這困住她的這個牢籠,去尋找那個多年前,和母親離婚後,就獨自離開,而從未謀面的爸爸。可是火車在奔赴爸爸身邊的途中,過隧道的時候,卻突如其來的發生了交通事故,當她在巨大的昏厥中醒來的時候,她迷茫地發現,她竟成為了事故的唯一的倖存者。

  黑暗中,模糊的粘粘的液體,還帶著體溫的,軟軟的身體,在她面前,橫七豎八的撞著,拌得她的身體跌跌撞撞,她不敢去想,她也不敢去觸控,她吼叫,但無人應答,哪怕一聲輕微的人的語言。

  當她穿過,自己的恐懼,無助和憂傷,終於,跌跌撞撞地走到隧道口時,她竟然發現,有一個男孩兒,在隧道的出口,就那麼看著她迪倫大喜她,主動打著招呼,她,終於不再一個人啦,她已經害怕了孤獨,好在,有一個活生生的人,站著她面前,哪怕不語。

  她知道,她不孤單啦,前途,終有人與她同行她知道了他的名字一一一崔斯坦

  他們並排艱難的走在荒原上,雖然一前一後,他也不怎麼說話,但迪倫知道,終於有一個人,是和她同行的。當迪倫,第一次面對惡魔的襲擊,當崔斯坦,冒著生命的危險,和惡魔搏鬥,只為了救她,她是震撼的……

  終於,他們倆擺脫了惡魔的襲擊,成功地奔赴到那個,如諾亞方舟般存在的"小木屋",把惡魔阻擋在在小木屋外,看著惡魔們,一個個恐懼的面容,發出不甘心的憤怒的嘶吼時,迪倫看著,那個為了他,而身上掛滿了一些傷痕,但仍表現出無所謂的,生火的崔斯坦,心裡生出一種異樣的情愫,這是在荒原的第一個傍晚,她才真的認識到,自己已經是死了,而現在飄著的,是她的靈魂。

  而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有自己的棲息地方,在那個地方,你會見到曾經死去的人,和你會靜靜的等待,將要到來的人想要達到勝利的彼岸,想到達靈魂淨化的天堂。她的靈魂,就必須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的吞噬,才能抵達那靈魂的棲息地一一天堂。

  一旦在路過荒原的這些天,她不小心被惡魔吞噬,她也將會永遠永遠變成惡魔……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她,也是崔斯坦萬千擺渡過的靈魂中的極普通的一個。

  我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後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崔斯坦對迪倫說:他以為的迪倫會恐懼,他以為的迪倫會像別的那麼多他擺渡過的,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就,一點生機也沒有,機械的,庸庸碌碌的,如行屍走肉般,麻木的靈魂一樣,但奇怪的是,迪倫並沒有,她反而平靜的接受自己離開人世的現實,但仍想活著的人一樣,和崔斯坦開著玩笑,儘量像生一樣展示出人最美的狀態。

  白天的荒原,或狂風暴雨,或豔陽高照,都是迪倫心境的反映,在相扶相持的過程中,在崔斯坦一次一次替她抵擋向她襲擊的惡魔的時候,兩顆年輕的心,反而在共同的磨難中越靠越緊……

  迪倫逐漸愛上了崔斯坦,愛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而擺渡人崔斯坦,也第一次,愛上了這一個他擺渡的靈魂……

  但可能嗎?在荒原,在小木屋,他可以替她一次又一次的抵當惡魔的襲擊,哪怕被被惡魔嘶扯得血淋淋,他也捨不得她受一點傷,儘管他知道,迪倫的傷很快就會癒合……

  他不再認為把她帶到另一個世界只是執行任務,崔斯坦一路陪伴迪倫給了她溫情,他幫她洗衣服,晚上睡覺時守護著她,並給她講他遇到的一個個靈魂的故事。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在穿越自己人生的荒原。一路走來,遭遇數不清的困難,數不清的打擊、嘲諷與詆譭,一旦鬆懈了,放棄了,就會被拉下水去。

  所有的荒原也有盡頭,當我們憑藉勇氣、信念、堅韌,戰勝了恐懼、膽怯,懦弱,以及內心的陰暗,也就成功穿越了自己的'荒原。

  只要你敢去,

  就一定能渡過你的荒原,

  找到你的擺渡人,

  向死而生,渡人即渡己。

  你,還在找你的擺渡人嗎?

  有關擺渡人讀後感篇3

  最開始看張嘉佳的一篇文章《擺渡人》,感覺那篇寫單戀的文章有些意思,明知不會有結果依舊想要拼命付出,如此難得卻感人至深的情感,因為少見所以珍貴。之後知道這本小說,便將它列入書單,準備今年來看。腰封上那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想著不管講的是親情友情抑或愛情,這都該是本感人的故事。

  小說剛開始設定的人物:一個初中女孩,單親家庭,跟著母親生活,所以經濟有限,在下雨的天氣裡撐著舊雨傘去學校,衣服溼掉導致的尷尬,老師的故作不知,因為最好的朋友也離開了,所以雨天導致的尷尬只是個導火索,集在一起,她終於決定逃課去找自己的生父。作者還特意寫了她因為被孤立所以學習成績好。收拾行李的時候,猶豫一番之後還是帶上了她的熊玩具,這應該也是暗示了一下她的孤單,以及害怕被拋棄吧。

  上火車之後對於周圍人的描寫算是比較有畫面感的吧,普通的描寫,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之後進入隧道之後,莫名的就出了事故,甚至她一直以為別的人都逃跑了,但又描寫說她害怕自己跌倒會接觸到什麼(類似屍體吧),這兩者之間難道不矛盾?終於艱難的走出隧道,然後發現了男主—她的靈魂擺渡人(當然那個時候她還不知道)。糾結一陣之後被男主迷魂?(好像特意描寫了男主的眼睛)跟著他走了,開始進入屬於她的荒原,中途歷經各種艱險,他一直說這片荒原是因為她的心之所向才會存在,而且天氣什麼的會隨著她的心情而有影響,那為啥她不努力改善自己的心情讓天氣一片大好,然後減少陰天雨天減少危險?她離開後不僅擺渡人的樣貌名字沒有改變,(這些我可以理解,男主自己不想嘛)那為什麼荒原還存在?那不是女主的心之所向麼?兩者之間的感情戲有點莫名,(互相瞭解越多就越喜歡?也可以吧)但最後擺渡人成了她的最重要的人,遠高於自己的家人,這點可能跟她和母親關係不特別融洽有關,還是有點盲目的感覺。

  他說因為她的需要,所以他才會在。而且穿過荒原的那個年齡最大的老婦人也說,因為是他,即使外貌不一樣,只要你看見他就能認出來。所以我覺得擺渡人後來其實可以換個外貌名字,然後女主依舊認出了他,難道不更好?穿過荒原的時候明明她都覺得他的映像在模糊,我還以為穿過荒原的人都會忘記自己的擺渡人呢,既然沒有那寫她覺得記憶模糊是想表達什麼?

  她獨自一人回去的那個時候,顯得是成長了,勇敢了,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段旅程,不管如何艱辛總要自己獨身勇闖。過程中自是各種化險為夷,只是後來她好像是知道了只要不看那些惡魔,就不會受到攻擊,這是什麼設定?來的時候也不是這樣的啊,前後能一直麼?感覺這簡直就是為了讓主角不死的牽強附會。然後她看見她的時候大喊,雖然能理解她的激動心情,但害死的那個女靈魂腫麼辦,炮灰的節奏啊。男主臉色差,她居然在心中想:難道他不想看見自己之類的?拜託,你都把人家的擺渡物件害死了還想他笑臉相迎?這裡能不能突出點她的內疚心思啊?這樣為後面的捨身救人做鋪墊不好麼?後面的為了救人,固執的陷入危險,之後男主告訴她:他們獲救了,她就心下減輕些內疚,這樣的描寫真的好麼。總覺得這樣會讓之前的那些內疚顯得有些假。

  故事的結局意料之中的完美,兩個人一起回到了人間,然後結束。

  作為小故事可以看看,但宣傳的那麼熱真的有點名不副實的感覺啊。也有可能是期望太高了了,所以會很失望,一個朋友對我說,這本書需要反覆看,才能懂得。可能是我的境界不夠,他所說的關於信仰,關於靈魂這種東西,我是真的沒有太深刻的感觸。說到信仰,想起去年看的《了凡四訓》,心有敬畏,會讓人言行有所約束。

【擺渡人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