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高一地理《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型別》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型別》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型別》教學設計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節

  第三章 第一節

  三.學時

  2個學時

  四.課程標準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型別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農業區位各因素及其影響;農業地域型別的形成條件。

  2.難點

  說明主要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分析某一農業地域型別的形成條件。

  六.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透過課件向學生展示豐富的文字、圖片、動畫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透過文字和圖片材料,讓學生自主分析,得出結論。

  七.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圖片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荷蘭的花卉園、季風區的水稻田、呼倫貝爾草原的牧場、東南丘陵梯田

  【基本概念】

  1.農業: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副業

  2.農業生產活動

  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得所需的產品,這就是農業生產活動。

  3.農業生產活動的物件:動物和植物

  4.農業生產活動的特點:地域性和季節性、週期性

  5.農業的投入和產出

  投入: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產出:農產品

  【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

  (1)氣候

  光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地區分佈。

  熱量:決定農作物品種、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水分:決定作物品種、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2)地形

  思考:山區發展什麼型別的農業?(林業)平原發展什麼型別的'農業?(種植業)

  (3)水源

  思考:為什麼古文明起源於河流的流域?(近水有充沛的水源、土壤肥沃)

  (4)土壤

  2.科技條件

  (1)勞動力

  (2)科學技術(節水技術)

  (3)裝備

  3.社會經濟

  (1)市場

  (2)交通

  ◆主導因素與限制性因素

  主導因素的改變:立體農業佈局模式、梯田等。

  【農業地域型別】

  1.概念:農業地域型別,是指在不同的地區,利用當地的優勢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生產,並在地區之間開展商品交換所形成的農業經營單位或地域單位的組合。

  2.佈局原則: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

  3. 生產佈局發展趨勢

  4.農業地域型別分析

  以亞洲水稻種植業為例:

  1) 季風氣候,降水充沛;

  2) 地處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

  4) 歷史悠久,市場廣闊。

  【練習】

【高一地理《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型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