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高一讀書筆記

高一讀書筆記

高一讀書筆記

高一讀書筆記1

  《小團圓》是一部標準的自傳,以第三人稱敘述的自己的半個人生,以告慰自己的心靈。

  序中所說,張愛玲多次修改《小團圓》,卻在好友勸誡下不予發表這篇文章,因文章中所提及人物,大多是玲的家人,人們不由得對號入座——確實是這樣。而人物保密之描述,包括同性戀,不倫私情,婚外戀情,墮胎等,無不坦誠外露,人們大抵會當個八卦報來讀,而很難單純把這本書看做一篇小說——我也是如此。

  我很贊同她對於胡蘭成的描述,有一種類似偷窺的微妙感。但他的出場卻描述的相對簡單,簡單的沒有太多感情色彩,褒義詞只有一個:略顯英氣。另有一段寫他坐在沙發上,是個特寫的鏡頭。九莉看到他的側面,心裡生出了點意思。他們在一齊是必然,情場老手如果捕捉不到異性發散的氣息,那就跟胖子不愛吃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小團圓》在進行了三分之一的時候,男主角邵之雍最後出現,一本書都讀去了半指厚。而在這之前,女主角九莉生活中的零碎都有描述,香港求學,遇見戰事。間雜著生母蕊秋的情史若干,女學生的生活軼事,家族私事等。

  現實中很多事情都是很險惡的,但不去想,就能開開心心地生活下去。但在《小團圓》這個自傳中,張的感情以盲目的形式出現,以被騙為過程,最終又以被拋棄為結尾。感覺還是挺可惜的。

高一讀書筆記2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歌吟母親的詩文很多,相比之下,讚頌父親的篇章卻是很少。慈母嚴父像是一個定理模式,多年不變。在治理教育下一代時大多數是母親唱紅臉,父親唱黑臉。母愛如水,潤物細無聲,像楊柳風,吹面不寒。父愛像山,巍峨穩重,像樹遮風擋雨卻寡言少語。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撇開一切模式,用自然樸素的文字展現了一個在生活中常見但卻輕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從背影處著手將父與子的情感描述的感人肺腑。從小的出口噴薄出滾燙情感總是能讓人心神激盪。朱自清先生將情感透過買橘子這一小事而展現出來,有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憐愛,卻不明白如何表達,只是執意要為兒子買些橘子在路上解渴。有兒子對父親的愛惜與心疼,看著父親臃腫的身體穿越月臺時的艱難而掩面抹淚。有時愛真的會讓語言變得蒼白無力,變得無力承載愛的重量。

  文中的背影,幾乎每個人都曾目送過,可那樣的情感,只有經過多年歲月的洗禮懂得人世艱辛的人才更能體會。

  重讀《背影》,讀後感隨著生活閱歷增加也更深了。艱難的舉動,臃腫的背影,不僅僅模糊了兒子的眼,也讓讀者的胸口發悶,像一個人抽悶煙時,看著漸漸纏繞上升的煙時一樣陷入了苦悶的發呆中。

高一讀書筆記3

  《十萬個為什麼》是一部解答動物、植物身上的疑點的科普書,樸實的文字,清新自然;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搞笑的故事啊!《十萬個為什麼》讓我看到了在世界中還有很多很多我不明白的科學秘密,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懂得了世界上有許多百奇不解的科學秘密。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簡單。超多精彩紛呈的配圖給我帶來了強大的視覺衝擊,更加直觀地展示和了解各個方面的科學知識,使我在閱讀中愉快地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這本書還透過“智力大挑戰”,“世界真奇妙’等小欄目,讓我瞭解到更多小知識,小趣聞。

  這本書資料豐富多彩,形式活潑,選材廣泛,既涉及到最新的科學領域和科技動態,也不忽略少年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且能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滿足我們小讀者汲取知識,獲取獲取資訊,開發潛能的願望和要求。我們隨意翻開一頁,便能學到一則科學知識,可謂開卷有益。

  不僅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讀了這本書,我想,世界上未知的秘密還有這麼多呀!看來科學家們為了探索這些秘密費了很大的心思。

高一讀書筆記4

  《目送》這本書,龍應臺用平實的詞彙描述出母親同時也是女兒在應對親情時的無奈,同時又敢於直面生活帶來的無奈。雖然文字樸實無華,但近乎詩句的意景寫意,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學,有點像《論語》,用對話而且只用對話,只但是龍應臺將對話換成了描述,平鋪直敘的日常生活的描述。昨日有讀者把龍應臺與季羨林比較,我更提高到與孔子比較。

  另外,我覺得龍應臺的文字不太適合男性閱讀,文字太過細膩。我注意到發言的女性產生共鳴的比較多,而男性發言比較少而且感受不深,我覺得這是因為龍應臺是女的,這是必然的,我感覺散文是不是會分性別。

  目送這篇文章主要指的是龍送兒子的離別之情,而看似深情的自己與冷漠的兒子構成了比較,深情的“目送”沒有換來不捨的“回頭”,而作為女兒的她對待父母我個人認為要“更具人情味”得多,因此有了心理誤差,我認為這是男女之間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兒子可能更喜歡對外界的探索、冒險,他已經迫不及待地出去看世界。男人更決絕,女人則多愁善感。

  文章描述的龍應臺就像此刻被人詬病的“直升機媽媽”,整天徘徊在兒子的頭頂,其中還涵蓋中西之間的文化衝突,因此作為龍應臺來說包容的不僅僅包括男女之間的差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別外,而且還中西文化的差別,這就讓龍作為跨國母親付出更多努力。

高一讀書筆記5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童年的事,許多已經忘卻了,但讀的書中給你的智慧卻記憶猶新。一本好書能讓人領略到人生的真諦,《培根隨筆》就是這樣一本書。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的資料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感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這個暑假我讀了這本書,它的確有著非凡的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蘊含的那裡讓我受益匪淺,如《論家庭教育》這一篇,其中講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不當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這就告訴了我們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必須的,這個就是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它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決定人一生的方向,因此,人從幼年起就就應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隨筆讀後感: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讓人在哲學與知識之間遨遊時流連忘返。相信它也能給你帶來人生的智慧。

高一讀書筆記6

  《第七條獵狗》雖然是一篇短篇小說,但內容卻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召盤。它非常喜歡打獵,卻沒有一條得心就手的好獵狗,而養的六條獵狗都因為意外的事故送人了,他為此常常引以為憾。第七條獵狗叫赤利,是一位軍人送他的。威猛的赤利攆山迅如風,捕獵猛似虎。可是,就是這樣一條好狗,卻在潑水節那天遭到主人召盤的毒打。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一次捕獵中,他們發現了一隻五六百斤的大野豬,召盤仗著自己手中有槍、腳下有狗,對著野豬的耳根就是一槍,被激怒的野豬向召盤衝了過去。召盤趕快呼喚赤利,卻不見赤利的蹤影。說來也巧,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野豬被樹枝卡住了,召盤趁機將野豬打死。

  就這樣,赤利被趕出了家門,過起了吃了上頓愁下頓、吃了這餐沒那餐的悲慘生活。半年後,召盤碰到了一群狼,而群狼之首正是赤利。赤利見飢腸轆轆的狼群想吃掉召盤,便不顧一切地與它們撕咬起來。最後,狼全死了,赤利也犧牲了。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這麼忠誠的赤利上次為什麼不幫主人打野豬,其實,那天打獵時召盤踩破一窩蛇蛋,蛇生氣地吐出了紅信子,向召盤的頸部直撲過去。等赤利把蛇幹掉時,召盤也把野豬消滅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崇洋媚外的亡國奴,他們為了一時苟且偷生,不惜出賣自己的祖國,連一條狗都不如。

高一讀書筆記7

  週六上午我在家給奶奶讀了《伊索寓言》中的三個故事《龜兔賽跑》、《老太婆和酒瓶》、《兩個揹包》。《龜兔賽跑》講的是烏龜戰勝了兔子,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驕傲,自以為是。《老太婆和酒瓶》講的是一個老太婆撿了一個空酒瓶,聞到又香又醇的氣味,由此想到,最美好最寶貴的東西,會讓人永遠記得的。

  《兩個揹包》講的是每個人脖子上都掛了兩個揹包,一個裝別人的缺點放在胸前,一個裝自己的不足掛在身後。這樣人就能看到別人眼裡自己的不足,自己對別人的缺點也很清楚。但這樣我們會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故事告訴我們,要多想到自己的不足,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

高一讀書筆記8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經典作品。小說的主人公祥子是北京的一個人力車伕,整本小說描繪了祥子的悲慘命運。

  個人覺得,小說的主題就是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伕,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有一次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

  二落:幹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騙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祥子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在生活上,他不大願意接受別人的施捨,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他認為,有了車就有了一切。

  祥子勤奮刻苦,不怕勞累。開始時他也兢兢業業的工作,為了攢錢,為了自己的車。虎妞是車廠廠主劉四爺的女兒,她看上了祥子。祥子是個老實巴交的人,虎妞騙他說自己有了他的孩子,要祥子娶她,而此時的祥子也是被惡勢力騙光了所有的積蓄,萬般無奈之下,只有和虎妞結婚。結婚後的虎妞好吃懶做,整個家都由祥子擔著。虎妞真的懷孕了,祥子把她和他們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全部動力去努力工作。但是悲劇的結果,虎妞難產死了,祥子從此一蹶不振。

  曾今的祥子不喝酒,不吸菸,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可上天對這個可憐的老實人還是沒有半點的憐憫。無數的打擊、挫折,終於把祥子這個“鐵打的”人的“鐵打的”精神給碾壓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麼拼命的拉車,不再煙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見了,只剩下學會了吃喝嫖賭,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屍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寫的那樣:“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墮落不是祥子的錯,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鬥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高一讀書筆記9

  《海底兩萬裡》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裡》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蘊啊!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高一讀書筆記10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著》。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裡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著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著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著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為活著本身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餘華如此說道。人活著,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著,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著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說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為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著,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為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著,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說《活著》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著《活著》,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裡,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著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為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著,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高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