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美食> 初中化學教學的幾點做法

初中化學教學的幾點做法

初中化學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淨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這個概念的關鍵了。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電離是既有陽離子H+產生,但也有另一種陽離子Na+產生,陽離子並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鹼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別酸與酸式鹽、鹼與鹼式鹽。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複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又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學生往往容易將“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甚至同金屬的導電性混淆在一起,導致學習中的誤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將“電解質”概念剖析開來,強調能被稱為電解質的物質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該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導電性;③條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體雖然不導電,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能導電,所以NaCl是電解質。而NaCl溶液和Cu絲雖然能夠導電,但前者是混合物,後者是單質,所以它們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在教學中若將概念這樣逐字逐句剖析開來講解,既能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誤解,又有抓住特徵,使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能嚴格區分開來,從而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於掌握。

  三、正反兩方,講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後,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後,可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麼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麼?”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反覆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徵,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初中化學教學的幾點做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