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試論生物的種間關係

試論生物的種間關係

試論生物的種間關係

  摘 要: 群落及種間關係的題目多數借助於概念內涵外延的分析及座標曲線圖以選擇題形式呈現,有時可能結合其他生態知識以非選擇題形式綜合考查;出題內容涉及種間關係的判斷、生物間的相互影響等;預計今後高考結合例項材料考查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高中課程對種間關係中的共生、寄生、捕食、競爭四個要求比較高,其中寄生和捕食的關係、競爭與種內鬥爭的關係學生比較容易混淆。

  關鍵詞: 種間關係 捕食 競爭 寄生 互利共生

  生物的種間關係指生物群落中的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關係。生物種間關係十分複雜,通常是圍繞物質、能量、資訊和棲息場所等方面展開的,其中尤其是食物聯絡,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主要形式:共棲、互利共生、寄生、原始合作、捕食、競爭、偏利共生等。本文主要針對共生、寄生、捕食、競爭等關係展開探討,概括寄生和捕食的關係、種內鬥爭與競爭的關係、寄生與腐生的關係。

  1.捕食

  捕食:一般指一種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種小型的生物以滿足其營養需要的相互關係[1]。例如,獵豹吃斑馬、猞猁與雪兔等都是捕食關係。兩種生物數量或能量存在差異,一般捕食者數量較少,被捕食者較多。通常情況下,捕食者為大個體,被捕食者為小個體,以大食小。捕食的結果,一方面能直接影響被捕食者的種群數量,另一方面影響捕食者本身的種群變化,兩者關係十分複雜。捕食也是一種種間的對抗性相互關係[1]。

  2.寄生

  3.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指在一定時間空間下兩種生物共居一起,相互分工合作,彼此創造有利的生活條件,較之單獨生活時更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一旦分離,雙方就不能正常生活。按共居狀況分為外共生和內共生。在白蟻等昆蟲的腸道中有大量細菌和原生生物與其共生,它們可以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纖維素供白蟻營養,而微生物可獲得穩定的營養與其他生活條件。這類僅生活在宿主細胞外的共生生物屬於外共生。另一類是內共生生物,這類微生物生活在蚜蟲和象鼻蟲等許多昆蟲的細胞內,可為它們提供B族維生素等成分[3]。共生是一種更加密切的、結合比較牢固的種間合作關係。

  4.競爭

  競爭指兩種生物共居一起,為爭奪有限的營養、空間和其他共同需要而發生鬥爭的種間關係。競爭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對雙方都有抑制作用,另一種是對一方有利,另一方被淘汰,一方替代另一方。如生態學家高斯的兩種草履蟲的實驗,他將有尾草履蟲和雙核小草履蟲混合培養在同一培養基中,一段時間後,只剩下後者。說明具有相同需要的兩個不同的種,不能永久地生活在同一環境中,否則,一方終究要取代另一方,即一個生態位只能為一種生物佔據,這種現象被稱做高斯原理。十分清楚,競爭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種間對抗性相互關係。

  5.四種關係

  6.寄生與捕食的區別

  寄生是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從寄主那裡吸取營養物質維持生活,從而對寄主造成危害。寄生者在寄主那裡吸取的營養物質一般是寄主體內的汁液、血液或寄主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而不是吃掉整個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如果吃掉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就不是寄生關係,而是捕食關係[2]。捕食則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目的是獲得食物與能量,用以維持自身生存,以下情況不屬於捕食:①一種生物以非生物為食,如牛飲水;②一種生物以同種生物的幼體為食,如鱸魚以本種幼魚為食,這種屬於種內鬥爭。

  如2010年福建高考理綜,棉蚜蟲蚜體型微小,能附著於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為食。很多學生會判斷為捕食關係,由於面蚜蟲與棉花之間的關係滿足判斷寄生關係的兩點,因此為寄生關係。

  7.種內鬥爭和競爭的區別

  種內鬥爭和競爭這兩個關係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簡記為“同鬥爭”和“異競爭”。“同鬥爭”:同一種生物因為空間、食物等資源需要而發生的鬥爭為種內鬥爭,如公羚羊爭奪配偶。“異競爭”:不同生物爭奪資源和空間而發生的鬥爭為競爭,如水稻和稗草爭奪陽光。前面介紹的高斯實驗中混合培養後能正常生長的雙小核草履蟲的發展趨勢是先增加後穩定,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生物的種間關係將由競爭轉變為種內鬥爭。

  8.寄生與腐生的區別

  寄生是從活的生物體內活的營養物質,如蛔蟲寄生在人體內:腐生是從死的生物體內獲得營養物質,如禿鷲以屍體為食。

【試論生物的種間關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