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聽課、評課是學校教研活動中常見的活動形式,但似乎缺少“向課堂更深處漫溯”的意識或者是能力。一直以來,想要靜心琢磨一下聽課的規範和要求,終未能成行,一是忙於瑣事,一是缺少主動深入鑽研的積極性。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篇1

  一、為什麼要聽課。

  首先思考本源性的問題:為什麼要聽課?

  第一,學習借鑑同行的優勢長處。這是教師聽課積極性主要動力源,尤其是高層次的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讓聽課教師時時有頓悟的喜悅,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的課堂,非常受教師歡迎的課堂。聽高層次教師的課堂,大師的課堂,畢竟不是時時、處處都有。因此,學會聽課,讓聽課成為教師個人業務素養提升的平臺,這個認識非常重要。

  第二,瞭解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探索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這是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學校教學管理者聽課的主要目的。學校的教學骨幹團隊,除了完成個人的教學工作外,還承擔著本組教學任務提升的責任,教學結果呈現的問題,都能從課堂上找到原因,所以,解決教學問題的主要方法是——聽課!

  第三,幫助新教師儘快成長。幫助新教師成長是教研組長、教學管理者聽課的主要任務。新教師熱情有餘經驗不足,知識有餘方法不足。聽新教師的課,重在看課堂教與學的組織方法和對學生聽課狀態管理的方式,給新教師提出建議,幫助新教師發現問題,進而不斷地改進和提高。

  第四,評判學校教師教學的大致水平。作為一名教學管理者,要熟悉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一方面幫助薄弱教師儘快提高,另一方面對學校教師教學風格熟悉,也有利於做好教師的組合搭配工作。

  二、聽課,觀課,思課。

  思考聽課第二層面的內容:聽課,聽什麼?

  “聽課”這個詞並不能全面體現教師的聽課活動,教師聽課,不僅是聽,還有觀察和思考。

  (一)“聽”課的內容:

  第一,聽授課教師的聲音高低是否合適,語速快慢是否得當,是否抑揚頓挫具有吸引學生的魅力,是否具有親和力等。

  第二,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問題表述語言是否清晰明瞭,點評語言是否充滿期待和鼓勵,組織語言是否能夠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醒語言是否嚴謹而不失風趣,過渡語言是否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指令語言是否尊重學生的個性,整個課堂語言是否彰顯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等。

  從聽課者踏進教室門開始,觀課活動就已經開始,以“觀課”的眼光來看課堂,可以看到很多授課教師注意不到的地方。

  (二)“觀課”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觀察學生上課前、上課初的狀態。

  從上課前學生課桌上書具是否準備到位,可以看出這個班級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桌椅擺放是否整齊,可以看出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從是否有“遊離於課堂之外”座位,可以看出教師是否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上課初學生是否快速調整身心進入學習場景,可以看出教師的組織能力;從學生是否主動預習新課和對新課的期待程度,可以看出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

  第二,觀察教師肢體語言和神情狀態。

  教師在課堂的站立位置,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和教學效果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觀課者要觀察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中,是否站立於妥當的位置,還是至始至終站立在講臺上;觀察教師的手勢動作是否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觀察教師精神狀態是否飽滿,觀察教師的面部表情是否讓聽課者感覺愉悅和安全感。

  第三,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

  觀察學生是否專注於學習內容,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書寫認真,是否主動思考,是否善於合作,是否喜歡這節課,是否學有所獲。

  第四,觀察教學環節的設計。

  觀察教師是否在當講則講,不當講則不講;觀察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合理使用不同的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始終充滿學習的熱情;觀察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是否做到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教與學並舉;是否做到環環相扣,綜合使用不同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不同參與方式,循序漸進地獲得知識,掌握能力,形成認識,等。

  第五,觀察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有形成果,伴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和學生在黑板上形成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構圖合理的板書,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地回顧和掌握本節課所學。書寫工整,精心設計的板書可以深深吸引聽課者,給聽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儘管說資訊化技術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教學方方面面,板書設計依然不能被取代,依然要受到教師高度重視。

  第六,觀察教學效果。

  觀察教師對一節課教學效果的檢測評價環節,看學生掌握的程度如果,從教學結果來評價課堂教學,更科學,更客觀。

  (三)聽課中的思考,分為兩種:邊聽邊思考和課後思考。

  聽課教師要有邊聽邊思考的習慣,依據本次聽課的目的,一邊聽講,一邊思考自己關注的焦點授課教師是如何處理,與自己的課堂進行對比,在聽課本上隨時記錄個人的思考所得。所以,教師的聽課記錄本要“開闢”出一塊“思考欄”,便於隨時記錄,也便於課後整理。

  在聽完一節課後,聽課教師一定要進行整體思考,圍繞聽課的目的,兼顧課堂上聽到、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有效思考,可以對比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給授課教師提出建議。將課後的思考和課中的`思考結合起來,形成文字思考資料。加上聽課過程中的有效記錄,就是寶貴的教學資料。

  三、課堂有不同,聽課有側重。

  聽課要根據課堂的型別的不同,有所側重。

  骨幹教師的示範課是為了推廣,要注意觀察和記錄課堂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學習方式組織,觀察課堂模式的構建,和思考這些設計背後的理念支撐,歸納授課者的教學風格,用以更好的學習借鑑。

  青年教師的彙報課是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聽彙報課,要觀察青年教師的課堂基本功是否合格,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課堂環節是否科學,教學語言是否嚴謹而指令清晰,等。要隨時記錄需要改進的地方,便於在課後交流。

  聽同課異構課,要注重思考。同課異構更有助於教學研究的開展,對於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設計思路,在這些教學設計的背後,是教師教育理念的不同。聽同課異構的課,要進行比較分析,注重發現各自的優點,取長補短。

  聽跟蹤課。對於同一位老師的課,可以進行跟蹤聽課,比如徒弟聽師傅的課是為了學習,師傅聽徒弟的課是為了指導。教學管理者聽課堂教學薄弱教師的課,是為了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聽優秀教師高層次的課,是為了歸納這位教師的課堂風格、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向全校進行推廣,形成輻射效應。

  四、評課要有高度。

  聽課之後,一定要跟授課者進行交流,對該節課進行評析。評課前要能夠首先傾聽授課者的教學設計分析,以免對某些問題思考的角度不同,造成認識差別太大。

  評課,要緊扣教材編寫的意圖、教學效果、學生的參與度、課程標準的要求等,進行有理有據地評課。要能夠歸納授課者的優點,同時也能夠提出中肯的建議。不能一味地“好好好”,也不能以一己之見全盤否定。

  評課之後,要及時將評課的感悟、思考,和評課的內容整理成文字稿,用以教學智慧、教育管理經驗的積累。

  五、聽課要有備而來。

  聽課不要一時興起,信馬由韁,掂個記錄本,隨便走進課堂就開始聽課。聽課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可以避免聽課的盲目性,讓聽課活動取得更大的效果,讓聽課、授課雙方都各有所獲。

  第一,明確聽課目的。

  聽課是為了學習,還是為了指導,抑或是為了教學管理,根據工作的需要,合理選擇聽課物件,避免聽課的盲目性。聽課活動也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聽課的效果會大大提高。

  第二,告知授課教師。

  聽課的目的是為了互相促進,要讓授課教師提前有所準備。被聽課,就是聽課教師自我成長的機會。被通備課組老師聽課,被學校領導聽課,被教研組聽課,被學區老師聽課。被聽課的平臺越高,教師對教學設計就越精心,教師精心準備的過程就是飛速提高的過程。雖然,推門課、隨堂課也是學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聽課方式,但是,從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角度來說,提前告知授課教師,其效果會得到成倍的提高。

  第三,做好座談和問卷的準備。

  為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聽課前,聽課者還可以根據需要做好準備,如要有選擇地對所聽班級學生進行個別座談,瞭解情況。也可以提前設計好問卷,在聽課教結束後,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更為客觀的第一手資料,輔助於課堂評價。

  第四,瞭解授課內容,瞭解學生情況。

  聽課前要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還要了解該班學生的學習程度和班級風氣。前期的準備工作,有利於對課堂教學做出客觀的評價,有利於對授課者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讓授課者在被聽課中成長,讓聽課者滿載而歸。這是聽課活動的理想境界。聽課活動,也是一門課程,需要教學管理者深入思考,將其梳理、細化。精心安排教研活動,廣泛宣傳發動,讓有效聽課活動,成為學校教師業務提升的重要途徑。

  聽課,一定要有效地聽課,聽有效的課。聽課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聽課也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有效地聽課。提升聽課能力,是教師教研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篇2

  一、備課的經驗

  1. 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2. 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瞭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蒐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二、上課的經驗

  4.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覆推敲。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幹,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瞭,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7. 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8. 每次上課後,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三、考試的經驗

  9.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建構的、主動的、體驗的、合作的進行學習。

  10.要從“邏輯”、“操作”、“藝術”、“交往”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考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對你的教學留下美好的回憶。

  11.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真正有效的促進方法,是讓他們深切地知道:“不進則退”。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12.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佈或發給每位學生。要學生“趁熱打鐵”,修正錯誤,鞏固正確,打好基礎。當天知道作業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問的經驗

  13.設計教案的核心是設計問題。問題要深淺適度,利於啟發學生;問題要有生活背景,能激發興趣;問題要有實際意義,為今後學習奠基;問題解答要及時反饋,真正鞏固。

  14.提問與思維。“選擇思維”的問題是:“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還有其它解決辦法嗎?”,增加思路。“前瞻思維”的問題是:“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要有預見。

  15.“情感思維”的問題是:“出現這樣的結果滿意嗎?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嗎?”嘗試體驗;“換位思維”的問題是:“別人怎樣看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設身處地。

  16. 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

  五、綜合的經驗

  17.對學生好的言行,要及時給予肯定的回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回應。大多數應是“肯定回應”;“否定回應”只佔少數。

  18. 每一學年都要調查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在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體現出“審美和立美”,藝無止境。

  19. 每上一節課,要設想全人類都在傾聽,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生命和使命”,價值統一。

  20.要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篇3

  20xx年8月30日學校領導請來了河師大基礎教育研究專家王彩琴教授及新鄉市牧野區教研室主任王紅主任來我校為全體教職員工做專題業務講座。

  王彩琴的《教育改革的歷史及新課程下教改的趨勢》讓我對課改有了全新的認識與反思。就在聽報告之前,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學習《新課標》的熱潮,目的是為了迎接舞鋼市教育局師訓科組織的教師技能考試——《小學教材教法考試》。為了迎接這一考試,幾乎將《小學課程標準》背了個遍。比如:課程目標:“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但是聽了王教授的課之後我算是對課程標準有了全新理解。比如針對以上課程目標我認真思考過真正的內涵嗎?我將它進一步延伸與拓展了嗎?在教學與教育過程中我是否教會了學生愛自己,愛父母,愛家人,愛家鄉?我是否做到了活用教材?是否做到了將身邊的,生活中的事例貫穿課堂之中?我做到善於觀察了嗎?我做到勤於反思了嗎?特別是王教授最後創意的“用XIN教育”更是讓人回味無窮,為什麼我也教了16年學了,我就沒有沉思過,思索過這些值得研究的問題,身邊時時處處、時時刻刻都留有教育的活的資源。聽了她的課,讓我懂得了“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真正內涵,知道了學習與工作中心態重要性,也知道了課改中的“改”說是改變教育理念,也知道了現代教育觀中所需要的教師是這們的教師:做學生心中的教師——開心、快樂、永恆。

  第一次聽完王紅主任的報告,我是第一感覺,第一想法、第一衝動就是給校領導打一電話,今年的崗位申報我一定要申報班主任崗位。這個想法在腦海中迴旋了整整兩個多月,直到第二次聽王主任的報告,我還是這麼想的。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在我的印象中是最累最麻煩的活,最煩瑣的事務,是人見人厭的工作。但是聽了王主任的報告,才發現原來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可以讓人受益終身,做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多麼偉大的工作,是一件多麼快樂的工作,是一件多麼自豪多麼幸福的工作。王主任首先詮釋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的教育三大定律:教育是尊重人尊嚴與權利的教育;教育是幫助人養成習慣的教育;教育是研究人、發展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教育。在講到班主任素養的提高有三個方面: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知識素養。其實知識素養我是越來越感到匱乏,本期工作中以讀書為主要工作方向,以讀後感為主要工作目標,力爭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充實自己。其實《老師的啟示》這篇文章早在一期《讀者》上看到的,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第二次在吳正憲老師的報告會上聽到、看到,深受感動,第三次在王主任的報告會上再次洗滌心靈,震憾心靈。走進教室、步入課堂,就要沉下心來,靜下心來,放慢腳步耐心傾聽孩子心靈深處那幼小的聲音,爭取用敏銳的觀察力、清晰的記憶力、高超的語言表達力及較強的應變能力去征服我的學生。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 篇4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

  二、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資訊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三、師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透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四、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提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性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體現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師基本功,諸如普通話、粉筆字等,就語言表達來說,普通話幹練流暢,節奏感強,抑揚頓挫,生動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還有匯入、過渡、提問、板書設計、教具使用等。總之教學藝術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教師素質的綜合效應。一節好課會使人感到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五、適當的激勵機制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餘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並嚴格處理。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總之,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充滿生命力的,是“真實、樸實、紮實”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致力於“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於細節處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教師業務學習的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