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4篇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1

  對於《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可是最後看了5頁,他就把我吸引了。而且我還有一肚子的感想。

  不知道我的同齡人是否在看這本書,或者聽說過這本書,或是什麼都沒有,還是我根本就不該看這本書。因為書中的主角霍爾頓,才十六歲就抽菸、酗酒、逛夜總會,在電影院裡消磨時光,徹夜不歸。這不是一個標準的不良少年嗎?也有人說,他並不是自甘墮落,而是被現實所逼,出於無奈啊。我既不同情他又不憎恨他,也不像書中的“序”所說的認為他僅僅是美國上世紀5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分子。我只是覺得不管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青年人都要經歷思想上的一段彷徨期。霍爾頓正是處於這段時期。我們也一樣要經過這段時期才能真正長大。所以我們不能以偏見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對待自己的成長。

  霍爾頓說學校裡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凱迪拉克”。說得好像義憤填膺,可這只是大人對他的美好期望。他們希望他有一個光明的前程,不為溫飽、就業等問題發愁,買輛私人汽車也是幸福生活的表現之一啊。霍爾頓認為學校裡的老師和同學大部分都是勢利的偽君子,社會上也充滿了“假模假式”的人。他只愛孩子,認為只有孩子才不被成人世界所汙染。這更是他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他剛剛接觸社會的中心,還無法接受成人之間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以為一切不真實的東西都是虛偽——刻意的虛偽。所以他的理想只是做一個看護在麥田裡做遊戲的孩子的所謂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而且他還冒出個要到美國的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住在一間草屋裡,靠自己的雙手賺錢,不和任何人交談的荒謬想法。這正表現了他不敢面對現實和內心的怯懦。

  霍爾頓就這樣化軟弱為痛恨,誇大了社會上的各種醜惡現象,還強加給別人許多他的主觀想法。他把整個社會都說成是沒有真、善、美,只有假、醜、惡的世界,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我們又何嘗不是呢?都在所謂的“叛逆”者,自作聰明地厭世嫉俗,卻不知道這其實也是一種俗氣的表現。世界上有許多我們所未曾經歷過的事物,可我們還自以為看透了一切,在比我們的社會閱歷多得多的長輩面前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貶得一文不值。

  我時常想,我們可以在一覺醒來時拋棄一切原有的舊觀念,嘗試著用一種新的眼光看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從中發現每一個細小的閃光點。也許只有到那時,我們才不會再是幼稚的孩子,才能擔負起成長的責任。抬頭看看藍天,它很寬廣;低頭看看大地,它很堅實;感受一下週圍的環境,它很溫暖。我們就是在這樣美好與寬容的懷抱中長大,難道不是嗎?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2

  首先 ,我想說:這是我第二次沒有把寫讀書心得當做負擔。為一部自己喜歡的不得了的書寫一篇洋洋灑灑的讀後感,這樣的感覺挺好的。

  讀這本書 ,是因為:今年過年回來,心還是很浮躁,不能馬上投入到學習中。聽學姐無意中提到此書《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認為是全世界無數彷徨年輕人心靈的慰藉,道出了千萬青少年的心聲。於是,去“圖批”買了一本回來。

  看到《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抽象的書名,我以傳統思維模式給它勾勒出這樣一個輪廓:以自身經歷穿插深奧隱晦的道理,向讀者傳輸自己看待人生的方式。然而,從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起,那連篇的髒字,真讓我一時接受不了,離我之前勾勒的輪廓相差甚遠。但又發現,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這本書是塞格林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卻對美國社會和文學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生要獲得倒是的首肯一樣重要!故事發生在霍爾頓離開學校的三天時間內。此處,我以第一人稱描述。以便更加形象的描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美國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煙硝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我”就是其中一員。“我”被學校開除,為了在星期三回家,就在紐約街頭鬼混:抽菸、喝酒、去夜總會、大把花錢,碰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幹了這個年紀的人想幹的所有的事。然而,看似瀟灑刺激的生活,卻掩藏不住內心的極度空虛和精神上的寂寞。讓我自己也很驚訝的是,讀這樣一本書,竟然有多次流淚的衝動。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寫的實在是太真實了。我不由自主的想痛哭,當別人問我在哪兒上學,我對在讀學校的感覺跟“我”對潘西的感覺如出一轍,我覺得自己那如墨汁一般經年累月終於沉澱安靜下來。曾一度被遺忘的難過與寂寞的感受,被“我”的經歷又一下子盪漾起來,彌散到整個身心,濃濃的化不開……我所有成長苦痛和閱歷就凝縮在了“我”流浪的這幾天中。

  是的,要說最真實的我。就像書中的“我”一樣:厭惡一切阿諛奉承,虛偽做作的嘴臉。最渴望的就是到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地方。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省去蠢而無用的交流。但是,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人,自己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另外,書中菲比的天真純粹真讓我喜歡。在書的最後幾章,就是菲比帶著獵鹿描抱著旅行箱說要和“我”一起走的時候,我真的太想哭了,我多麼希望菲比永遠也不要長大,我常常覺得孩子不長大該多好。成長會讓他們和“我”(我)一樣經歷痛苦、矛盾、失望,然後學會做人。想想那該多可怕? 可是,我又無法阻止他們的成長,就像“我”最終還是沒能去成一心向往的西部的某個地方……

  孩子,提到孩子。是的,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久都會過去。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在我們女院好好學習。

  可是……

  為什麼,為什麼希望就在明天。而我,卻也是那麼渴望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3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著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裡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醜惡,他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後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後,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後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後,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汙濁的環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骯髒,也許正是因為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世態人情,他才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麼,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衝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抱著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了。

  由於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為“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著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打架,抽菸,喝酒,一些禁止學生的行為?多麼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每個人都有著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鬥和努力,能換來什麼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過汗水的澆灌才會發芽結果。現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里,不是我們改變環境就是環境改變我們,那麼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後者呢?麥田裡的守望者也許是那麼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著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為他並沒有資本去實現。

  《麥田裡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聲,增加了青少年對生活的認識,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樓,看起來是那麼的真實靠近,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4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裡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霍爾頓

  讀完了《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裡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裡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汙,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著。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著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裡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汙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麥田裡的守望者800字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