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中國漢字文化論述文

中國漢字文化論述文

中國漢字文化論述文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一種文化都好似一顆璀璨的珍珠,鑲在中國歷史這頂皇冠上熠熠生輝,每一顆珍珠都光彩奪目。但這其中最為突出的,最為光彩的當屬中國的漢字文化。

  比起英文的26個字母,希臘文的26個字母,中國的漢字數目達到上萬個。並且不像其他國家的文字那樣冰冷,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是有溫度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意義。遠古時期,中國人民用結繩來記事,小事一小結,大事一大結。但這種方法並不可靠,時間一長,有許多事難免會忘記。在這時黃帝的手下出現了一個官員叫倉頡,他由看到動物的腳印受到啟發,創造了一些符號,並將此方法傳給了族人。於是,人們再記事時就方便多了,黃帝也為此大為讚賞。到了後來,殷商時期,出現了另一種新文字——甲骨文,該文字以刻在龜甲上而得名。再到後來,又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字型。就這樣,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現在的楷隸行草篆,每一種字型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態。正如人一樣,有了生命之後,還要活得更精彩,還會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其實,每一種字型類比於人身上說就像各種不同的動作。楷書,又稱真書,正書。它的形態就像軍人踢的正步,一絲不苟,乾脆利落;隸書就像自由體操運動員做的動作般舒展,但又不失韻律美;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像一個正在散步的人,隨意卻又不失章法;草書,特別是狂草,龍飛鳳舞,筆走龍蛇,像一個正在奔跑的短跑運動員奔放,在奔放中能充分的體現出作者的性格特點以及心理狀態,而篆書就像一個學問深厚的老者般穩重。

  雖然漢字有這麼深厚的學問,但是前幾年,國人貌似不怎麼重視這一點,提筆忘字,錯字,有不會寫的不是查字典而是查手機,電腦。電子閱讀也漸漸地成為一種潮流。殊不知,這樣只會離我們的根越來越遠,但國人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乎,從2013年開始全國各大電視臺爭先推出漢字書寫大潮。從中央十套的《漢字聽寫大會》到湖南衛視的《漢字英雄》等,在一次次的漢字聽寫熱潮中,人們逐漸體會到了漢字的魅力。不僅如此,就連學生最常見的考試中,也不乏對漢字書寫的重視,中考的改錯字題、高校自主招生的書法題,這些都體現了國人對漢字的.重視。

  中國漢字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漢字的發展史,就是漢字的發展、繁榮和應用的過程。我們應該認識到:漢字文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流傳下來不可多得的遺產。作為漢字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我們還應該瞭解漢字,把漢字真正當做中華民族的瑰寶來傳承,為漢字的發展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使漢字文化能夠被更多的人來接受,使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漢字的重要性。只有被更多的人接受,漢字文化才能稱得上是文化。社會要發展,並不只是發展經濟,還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這其中文化的傳承,文化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精神生活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向中國漢字文化致敬!

【中國漢字文化論述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