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新農村建築和環境規劃問題

新農村建築和環境規劃問題

新農村建築和環境規劃問題

  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我國的農村經濟也發展快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發展了新農村,才能提升中國的整體社會經濟。而當前我國的大部分農村建築和環境規劃設計都缺少一套規範的管理辦法以及運作程式,發展部門中的部分人員只重視城市的建築和發展而忽略了農村的居住建築,如果僅靠農民朋友們的力量自發的進行建築設計以及環境規劃,固然不會考慮到真正的農村住房和環境所需,顧此失彼。可見,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建築以及環境規劃設計存在較多的問題。

  1、新農村建設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央提出了五點要求: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可見,新農村的建設,應該是農村風貌全面的改變,並不是單指某一方面的改變。總結之後,新農村建設的最終要求是全面發展,這就是新農村建設的內涵所在。隨著城鎮化發展過程迅速,村鎮的建設事業也穩步發展,村鎮中每年平均的住宅建設量約為 6. 5 億平方米左右,人均住宅的面積比原來增長了 6.8% ,樓房所佔比重也增長了 2%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的農村地區建設中社會組織結構以及空間都出現了相應的變化,農村人口總數下降、行政村個數以及自然村個數都逐漸減少,但村莊的平均人口規模在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國的大部分村莊都先後完成了總體規劃,但受到長期的城鄉結合部形態的社會影響,重城輕鄉這一傾向仍未從根本上扭轉,這是由於各級政府在進行村莊規劃工作時不到位,公共財政並未覆蓋到村莊中的公共設施以及維護中,大多數的村莊其面貌都還是較落後的,農村人居環境相對質量對比城市依然具有較大差距。因此,研究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建築以及環境的有效規劃是十分必要的。

  2、新農村建築和環境規劃設計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嚴整的規劃

  大多數的農村都沒有專門進行城鎮規劃的專業人才,同時,相應的縣級或是市級對農村建設規劃的工作不夠重視,導致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嚴重滯後,或是根本沒有進行規劃。當地的農村居民,又缺乏意識,前期不辦理各項手續的審批就開始建房,完成了之後再進行手續的補辦。於是各式各樣的.房屋都建起來,但這些建築中往往存在的規劃問題不小。許多房屋並未考慮到環境因素,有的房屋山牆之間距離很小,有的房屋前後之間距離很近,還有許多房屋緊挨著建設,導致消防間距不夠,還有通風差以及採光差等問題,甚至還有個別房屋將原有的通道堵死,引起鄰里糾紛等。雖然有些農村居住區及時進行了鄉村規劃,但其質量也不高,實施性很差。分別存在的問題是: 規劃過時、不符合農村實際、規劃不全面。這些問題都導致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不夠到位不夠完善。

  2.2、較多的土地資源被浪費

  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農村存在較多的土地浪費現象,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用地閒置或是低效率利用的現象。同時,存在空心村以及閒置住宅等。另外,農村村民傳統生活方式使得土地資源被大量的消耗,按照國家所規定的標準住宅,大部分的農村人口其人均住宅面積都超過了標準。

  2.3、基礎設施以及服務設施不夠完善

  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 村內對外交通不夠通暢,村內的道路、給排水、通訊設施等都不夠完善,缺乏共享性。另外,公共事業也較為落後,主要是教育、衛生以及家政等等事業落後,這已經是現在較多村莊存在的通病。這些都直接的導致了農村生活水平較為落後,資訊閉塞,間接導致了農村的經濟落後,尤其在偏遠山區的村中更為明顯。

  2.4、建築存在安全隱患

  由於農村居住方式散亂,村鎮建設規劃明顯滯後,導致大部分農村居住區住宅的建設規劃十分混亂。老舊的民宅存在著嚴重的破損及安全隱患。由於施工的技術水平較低,且使用的建築材料質量不過關,落後的住宅建設以及安全現狀同農村當前穩定的經濟發展不協調一致。住宅在建造過程中缺乏整體的規劃和設計,農民多數採取自搭自建的方式,導致建築色彩、格局以及樣式都大致相同,與周圍的環境不能保持協調一致。

  2.5、閒置住宅多、環境差

  雖然農村經濟發展快,進步大; 帶動農村不斷建設發展,但農村人口還是存在較為嚴重的流失問題。人們具有的重城輕鄉意識依然很嚴重。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村裡只留下老人和孩子,房屋大量閒置。又由於以前的亂砍亂伐現象導致綠化面積減少,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導致農村的生活質量不斷下降,這樣的環境破壞直接導致了惡性迴圈。

  3、農村建築及環境規劃設計的要求

  3.1、合理的規劃設計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先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對農民自建住宅進行統一的具有地域特色風格的規劃設計,建築設計結合村民生活習慣合理進行多種方案戶型的選擇。對於構建和諧節約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合理規劃不僅能使農民的住宅更加美觀和便捷,同時又能大量的節約土地資源並減輕房屋附屬設施投入。徹底的改變新農村中,房屋佈局混亂、只顧建房而不顧村建、只顧村建而不顧道路建設的現象。另外,對於環境也應當加大改造力度,鼓勵村民積極的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合理的利用土地、改善綠化和環境。

  3.2、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伴隨經濟建設不斷髮展,村鎮規模不斷擴張。建築以及公共基礎設施成為村鎮擴大規模的重要載體。完善各類工業交通以及農林水利、教育衛生等等公共專案和事業,能夠不斷推進農村建設朝著城市化發展,保證農村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的發展進步。

  3.3、建設過程因地制宜、以人為本

  我國全國各地不同地區具有發展現狀、經濟基礎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全面深入、細緻的社會調查,將環境背景等徹底的調查清楚。在制定規劃方案時,必須要根據每個鄉鎮不同的特點,尊重當地民俗,充分的考慮農民切身利益以及發展需求,進行合理佈局,規避大拆大建、強行集中; 防止片面做出政績工程等; 防止出現做表面工作的現象。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方案應當與當地的實際經濟情況以及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不能讓農村建設超出了農民的負擔水平。避免出現超前消費以及過度消費的現象,結合農民的利益,切實考慮民眾的需求,並尊重當地文化,將合理的建設規劃等控制在農民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4、結束語

  新農村建設是提升社會總體經濟水平的必經之路,只有完善當前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不合理的建築設計、不合理的環境規劃,並將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制度落到實處,才能不斷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合理規劃和建設。建設規劃方案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切實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仔細分析民眾需求,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為力度,為了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水平,需要做好城鄉規劃管理,進而確保國家的經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但是,在城鄉規劃管理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城鄉規劃的管理。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其職能的作用下,實現對城鄉規劃的科學管理,併合理分配資源,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得城鄉規劃更加符合規範,從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早日完成發展目標,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新農村建築和環境規劃問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