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校園規劃和學校建築的認識

校園規劃和學校建築的認識

關於校園規劃和學校建築的認識

  簡介: 教育事業是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職業教育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學校是實施教育和培育人才的重要部門,其地位與重要性,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再受到肯定。卡特勒先生(Cutler,w.w.Ⅱ)[1]在對1982年以來美國的學校建築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之後,指出20世紀的研究成果顯示了教育的複雜性(Complexity);學習的決定因素很多,其間的關聯也是交錯複雜(Intricate),但是所有的假設都認為學校建築是教育過程中的最重要的變項之一。

  關鍵字:校園

  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由於電腦、資訊等產業的迅猛發展,資訊流通的速率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媒介,知識和科學技術的更新迅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價值觀念也不斷的跟著改變,世界也日趨多元化。在校園內的功能和各種需求亦趨向於多元化,在規劃、設計中必須要找出一種合適的方法來適應、符合現在及未來的世界潮流需要。

  學校的功能和秩序

  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的功能相對來說是比較複雜的,在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學校中的功能分割槽和教學的秩序,才能做到有合理的設計和良好的規劃。

  教學區是校園的核心,是校園建設中的最關鍵的部分。學校中的一切其它功能均是圍繞其進行的。教學區的佈局主要有組團式與網路式兩種主要設計方法。組團式便於院系相對獨立地組織教學活動與進行管理,更能適應建校週期較長而分期施工的現實。“院落”是是中國傳統的建築佈局形式,由建築所圍成的庭院形成社交性的公共空間,也有利於學校中的交流。網路式的發展規劃有利於不同的科系在今後的發展中專業更新與規模調整,並可靈活調節教學用房的使用性質,因此被現代的新型校園規劃佈局所偏愛,它利於目前國內的大學院校、院系合併和學科調整的教學改革大趨勢。

  學生宿舍生活區是大學校園內又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改革後學生生活區社會化管理落實的力度有多大,還是由於擴招形式的“不是數著床板招生”的局面到何種程度,在目前的實際情況下,新建的大學校園仍然需要規劃好學生生活區的建設。當然要充分考慮到如何便於社會化的管理,有利於形成獨立的管理系統,為以後的發展留有可能性。

  學校的交通組織

  高等學校交通組織中,首要的是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教師、學生的心理及行為方式研究各種道路組織、形態和層次,創造一個滿足校園使用者的物質和精神上要求的校園環境。

  本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最佳化教育資源,高等學校逐漸往大規模的綜合性大學發展。隨著規模的擴大和繼續教育的發展,高等學校向社會的開放程度的增加,以及社會向高校滲透等各種因素,進入校園的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行人都逐漸增多,妥善處理車行和人行的組織尤為重要。現代的教育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網路教育結構體系,除了在教學上的立體交叉,在校園規劃中,應該努力造就有利於青年全面發展的物質環境;改變人行空間單純的交通功能為多層次交往空間,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資訊聯絡和風細雨情感交流的空間,創造學生和教工的安全、舒適的室外活動空間。

  校園教學區內應以步行者為主。傳統的規劃方式不注意避免教學區內部的車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矛盾,過於注重實質的空間架構。條塊狀的建築和整齊的道路網分割著校園空間,主要車行道穿越教學區或與教學樓平行佈置;交通組織功能單純;缺少人情味和有序的人行組織。

  現代校園要求建築物之間能聯絡方便、儘量通暢、便捷。為此,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多采用集中式的佈局,建築群體也多以成團的方式組合,儘量減少樓間的距離幾交通路線。各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之間,也儘量打通分割界限,室內外都設有方便的連廊和通道,使建築群體在整體上能聯絡通暢,達到提高和保證交通、交流、傳遞、溝通之最佳的效率。

  學校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環境對於人心理的影響,以及反饋對人情緒的感染,都會產生物質的效應。人在良好的環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奮的條件下,無疑會更多的誘發思想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這對教學、科研的作用雖是無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現代的校園的環境設計,應該立足於創造優美高雅有文化的校園環境,以適應人的精神需要,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如立體綠化、室外美術、雕塑、以及精心設計的疊石、草坪、流水、花叢、石燈及小建築等,在這極富高雅格調、傳統與現代交融、給人以美之享受的校園中,師生智慧之火花怎能不奔放呢?

  在學校中除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外,大量的研討、廣泛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各種研討和交流,可以是有計劃、有組織的,也可以是無計劃、無組織的,但往往是後者對參與者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更加有效。為此需要創造一個能適應並滿足師生們靈活、自由的交流的空間。如在室內外設定各種適合於師生停留、小憩、談話的場所、空間、角落,並放置一些桌椅板凳;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放置自動售貨機或小買部、咖啡屋。這種良好的交流機會,有利於各種資訊、情報、知識相互的交流、傳遞、碰撞,到到智慧的昇華。

  現代學校建築要求個體建築結構體系和內部空間的劃分,更加通用化、模數化,以適應靈活、變化的要求。為適應多功能的需要,教室、研究室、實驗室的尺度均較大,可通用、可互換,多采用柱網較大的框架結構體系。教室的種類不多,但適應性較強,以保證其多用途、多功能的各種教研環節的需要。

  在校園的規劃設計中也要注意到對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建立即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將來的發展規律產生破壞的校園。首先要始終如一的保護環境、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校園中不但要有足夠的綠化面積,還要積極的促進生態的良好發展,如校園的生物多樣性,水面的淨化、保持,以及推進原有山地、溼地的自然發展。創造新的生態平衡,人造自然環境,製造小氣候,充分利用陽關、風、雨等自然資源;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享受自然、迴歸自然。

  校園建築的單體設計

  校園建築應有校園建築的特色和品格,探求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反映學生的心理與環境行為的嶄新的建築形式,是建築師、規劃師把握的關鍵。校園建築的風格會給人以強烈的第一印象,更是代代已畢業了的學子們的永久回憶。校園建築雖然有比較多的型別,有其各自的特色風格,但是也要注意加強建築的群體效應,和諧中求統一,統一中再求變化。在設計時要注重校園建築的整體性,使其達到和諧統一的良好效果。

  高校校園由多個部分組成,不大可能在一期內,一氣呵成,由一次投資而建成。由於方方面面的資金的制約,校園的建設往往週期很長,在規劃設計中要做好分期實施的準備和餘地。同時還需考慮到其在建設週期內的合理使用和多種變化的可能性,並且要避免在後期的施工中對正常的教學、科研有過分大的干擾。

  學校建築特別是高等學校建築往往被列為重點工程,學校及地方領導對其中建築有著很高的期望值,最注重的就是“標誌性”。在校園建築中佔有主要地位的教學樓,卻由於其功能的限制很難能做到體現標誌性這一點。所以相對來說功能限制較小的圖書館和行政樓就要體現標誌性的要求。校園建築整體特色形成該校園建築獨特的標誌性,而標誌性建築群體的形成最能突出校園建築的風貌。主樓則是其標誌性建築群體的主導,佔有重要的地位。

【校園規劃和學校建築的認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