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廊坊市農民收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廊坊市農民收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關於廊坊市農民收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探索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關於廊坊市農民收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河北省廊坊市385萬人口中,農村人口近310萬,約佔81%。我們針對廊坊農民增收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調查與思考。

  農民收入變化的特點及構成農民收入多年保持增長態勢。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體制創新、農產品總量增加以及農產品價格提高等原因,廊坊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達到4053元,成為全省第一個超過4000元的地市,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199.73元。

  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為6882元,農民人均生活費支出為元,比例為3.43∶1。農民收入長時期上不去,直接影響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種植業收入所佔比重下降,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從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來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家庭經營第一產業純收入、家庭經營非農產業純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及轉移性收入,其中前三項約佔90%左右。根據近四年農民收入構成的統計數字,種植業收入由61.22%下降到59.21%,種植業收入佔農民收入的比重由22.44%下降到20.69%。工資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比較穩定,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農民增收緩慢的主要制約因素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化程序緩慢。一方面,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大。多數地區種植業收入佔收入的比重達到60%左右,加上人均耕地有限,生產資料價格上升,造成低投入、低產出,農產品質次價低,農民因此而得到的收入有限。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大量富餘勞動力的存在,使得農村隱性失業人口增加,農民負擔較重,影響實際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加大了農業投入的.成本。

  政府職能部門對農民增收支援力度不強、服務不到位。一是財政直接用於農業投入的數額有限。二是政府為農民生產和農產品銷售方面提供的技術服務及資訊諮詢不到位。三是政府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不夠。

  消除障礙,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向農業要效益,深挖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首先,要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畜牧、蔬菜、林果花木等產業。其次,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進生產區域化、專業化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加速民營經濟發展,拓展農業外部增收空間。政府要制定和完善鼓勵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的優惠政策,放寬農民進入小城鎮的門檻,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對進城農民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為其子女教育、勞動保障等提供便利條件。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民營經濟。利用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加快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不斷提升農村民營經濟的規模和層次。

  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對農民增收的導向和帶動作用。第一,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第二,有組織地引導農民外出務工。第三,儘快建立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解除廣大農民的養老、醫療等後顧之憂。

【廊坊市農民收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