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國小數學課堂的提問藝術

國小數學課堂的提問藝術

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藝術

  【摘 要】 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師生互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本文介紹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課堂提問的方式,希望能夠引起教學工作者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重視,能夠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工作提供借鑑和指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師生間和諧互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有效地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提問的質量與教學的成功和學生的收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效的提問不僅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中,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讓數學課堂進行得更順利、更有效。

  一、教師應該提型別適當的問題

  教師所提問題可以是內容性的問題,它需要學生直接運用所學知識作出回答,正確答案是教師事先知道的,這種提問稱作聚合性提問,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教師所提問題也可以是過程性的問題,它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釋和說明,答案是多樣的,是教師和學生在問題回答中逐漸形成的,這種提問稱作發散性提問,目的是鼓勵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筆者在隨堂聽課中發現大多數教師所提問題幾乎是封閉性的事實性問題,這說明教師不善於提過程性問題,而恰恰是這種過程性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實質性影響,更為重要的是,過程性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師應該提難度恰當的問題

  教師所提問題太難和太易都不能引發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為了有效提問,教師應該選擇難度適中的問題,因為太難的問題學生因擔心無法回答而不願思考,太易的`問題學生會因輕而易舉就能回答而懶於思考;只有難度適中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參與,感到問題有刺激力,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和認知驅力,教師也才能瞭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況,便於有效調整和改進教學。然而,要提難度適中的問題,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基礎、能力和水平,使問題的認知複雜性與學生相匹配,即提出適應性問題,換句話說,教師只有在對學生的研究和了解的基礎上,才能保證所提問題的適應性。所謂適應性(匹配性)問題,是指問題的難度和複雜程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問題切合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問題與學生回答問題的心理準備和願望相適應,適應性的問題是感到有能力回答的,有興趣回答的,準備問答的,因而也才會去主動回答。

  三、提問物件單一的轉變

  課堂提問的過程,應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信條,是達到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提問,只要有不同的觀點,完全可以向教師提出,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與教師的提問同樣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課堂提問中教師的提問應該有機地結合學生的提問,它可以是:師問生答,生生問答,教師引導。例如:我在講解《體積的換算》這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識,這時一位女生馬某問:為什麼相鄰的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緊接著我沒有馬上告訴她準確答案,而是讓同伴回答她的問題,我實時點播。這樣這節課學生學的有興趣,對難點的理解很輕鬆。

  四、問題的精心設計

  問題是串成課堂的鏈子。因此,教師簡潔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形成有效課堂的重要因素。我們設計怎樣的問題?怎樣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切合實際?只有考慮全面了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發現數學的意識,教師出示主題圖後,就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就漫無邊際地說,往往會兜很大的一個圈子才能繞到主題上,有時甚至回不到主題上。這樣學生的觀察力、問題意識又培養了多少呢?所以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技巧:首先提問要問在當問之時。其次,提問要問在癥結之處,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巧妙的發問能適當點撥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六年級 “資料世界”時,讓學生估算一億粒大米約有多少千克時,很多學生都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我提出一個問題:一千克大米大約有多少粒?然後再估算一億粒大米有多少千克……這樣的問題就會引發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的思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有疑有惑,便出現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闢的話語呀!真正道出了“提問”的價值所在。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當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發現長方體的展開圖的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看著立體圖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有條理、有根據地敘述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五、課堂提問應具有親和力

  居高臨下的提問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距離感,甚至畏懼自己的回答會不會令老師滿意,會不會遭來同學們的譏笑,因此,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應注意自己語言措詞及語氣語態,要有一種親和力,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才能同學生進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學生也才會放開一切思想的顧慮,走近老師的思維中。放飛自己的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但提問中無論學生的回答滿不滿意,都應儘量避免言語的刺傷、態度的輕慢,應充滿激情,充滿賞識、充滿期待。耐心傾聽和接納學生的不同意見,巧妙的因勢誘導,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

  這只是初步探索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如何做到合理的提問,以切實達到最佳化課堂、提高效率的作用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今後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將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做到精心設計好每一堂數學課的提問,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提高。

【國小數學課堂的提問藝術】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