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音樂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探討

音樂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探討

音樂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探討

  資訊科技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它的廣泛應用為知識的快速傳播,增強教學效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由於它能將聲,光,圖象,動畫融為一體,透過數字成像展現出來,具有資訊容量大,使用便捷,富有趣味性等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諸多優勢。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一、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準確的表現音樂的體裁和音色

  音樂是綜合藝術。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臺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由此看來,音樂教學使用資訊科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以唱歌為例:我在教《歌唱祖國》,《社會主義好》,《走進新時代》等齊唱,輪唱,合唱歌曲時,如果由教師一個人演唱,是不能表現齊唱的雄壯有力,輪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豐厚和聲效果的。從人聲分類看,獨唱又分為童聲獨唱、女生獨唱和男生獨唱,從基本音區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區的不同。音樂教師是女性的,唱不出男聲;是男性的,又唱不出女聲。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是什麼?就是使用資訊科技,有條件從網上下載許許多多教學所需的各種資料。因為只有它才能準確地表達體裁和音色,準確地表現音樂形象。既方便,又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樂教學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資訊科技能夠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不同情緒。如:在教學中,演示歌曲《我們的田野》――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學好本領,報效祖國。在教學中,演示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教育學生珍惜快樂的兒童時光,描繪多彩的活動場景。在教學中,演示木琴獨奏《我是人民的小騎兵》――教育學生從小學習解放軍,鍛鍊身體保衛祖國等等,具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對深化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種功能。

  (一)資訊科技的媒體教育功能

  音樂教學中的唱歌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是根據歌詞等內容,雖然可以透過說教對學生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淨化和道德行為的規範,但比不上用音樂課件來演示教學內容,並從網上下載音樂資料來指導學生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好。如:欣賞歌曲《烈士墓前》這首歌,除製作、演示歌曲《烈士墓前》的資料影片外,結合當前形勢,給學生放映了當今“活雷鋒”的先進事蹟錄影。播放了不文明行為的錄影進行對比。透過直觀形象的音像畫面,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從小就要講文明,講禮貌,向雷鋒叔叔那樣為人民服務,做誠實的好孩子。透過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境況,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道德觀和理想前途的教育。

  (二)資訊科技的媒體感染功能――每首歌曲都有它不同的情緒和風格。包括愉悅感染和淒涼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內容透過電教媒體再現情景後,學生的情感受到激發而產生的共鳴。我在教《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時,透過“音樂課件”展示的“田野、白雲、河水、稻田、森林、樓房、礦山、工廠”等背景下,再加入歌曲的演唱,這樣,把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藝術氛圍裡,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民族自豪感。

  (三)資訊科技的媒體美育功能――美是大自然給予的,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是客觀存在的。音樂除了聲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能被人感官所接受。如:欣賞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時,透過播放VCD演唱實況,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方面,身臨其境地,強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美和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光輝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薰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就會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併為這種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鬥。

  三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約佔每學期總時數的百分之二點五,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涉及到聲樂欣賞,器樂欣賞,戲曲欣賞和曲藝欣賞等內容。在樂器欣賞中,又涉及到民族管絃樂和西洋交響樂等;在民族樂器合奏中,有涉及到絲竹樂和吹打樂等五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到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獲得欣賞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在“校園網資源庫”中提取資料。透過電腦播放,學生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在欣賞中國民歌時,大量的音樂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欣賞(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頻幕出現了美麗的大自然風景拌著甜美的歌聲的畫面;在欣賞(小調)――《小曲好唱口難開》時,頻幕出現了歌女延街賣唱的淒涼場面;在欣賞(山歌)――《心想唱歌就唱歌》時,頻幕出現了美妙少女在銀色的月光下唱著動聽的歌的場面;在欣賞(勞動號子)――《碼頭工人歌》時,頻幕出現了工人揹著沉重的貨物在吃力地行走的場面。學生透過形象生動的音樂畫面瞭解了民歌的種類。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因此,在教學中,資訊科技是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四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我們如果把這些內容在備課時用電教方法容進課件裡,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在教授《動物狂歡節》一課的欣賞與分析時,由於先把各部分主要音樂的音樂特點和情感特點分別製成了若干個“幻燈片”。因此,在課堂上為學生的欣賞與聽辨贏得了時間,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設計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使用電教媒體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環節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靈活運用這些電教手段。這些媒體的使用,或獨自一種,或二者兼有,或三者秉知,同時還要設計好使用媒體的時間,順序和次數。如果使用的時間合理,就能與教學內容銜接自然,不留痕跡。如果音像效果的合理放映,能使學生獲得“人在畫中游”的效果。使用既可行又恰到好處,可使學生獲得層次分明,生動完整的印象,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使用的次數合理,可使學生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教學效果。由於電資訊科技的聲畫並茂,視聽結合,透過情景再現,能激發情緒,豐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和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資訊科技在教學中能豐富想象,激發創造興趣

  人的想象靠什麼去激發?靠語言、靠情景。而在教學中,情景的再現是透過資訊科技來實現的。不使用資訊科技,就很難直觀地再現情景,沒有情景,就不能激發學生更豐富的想象。如:在教授《你在想什麼?》一課時,學生透過音樂畫面的欣賞,既有聽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我抓住這一時機對學生們說:“同學們,誰能試一試,把你聽到的音樂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或是透過聽音樂,把你想象的音樂畫面畫出來嗎?”當我再次播放音樂畫面時,同學們就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小鳥在樹上叫著:“春天來了,花兒開了”。有的說:小朋友們快樂的在草地上做遊戲。有的說: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在開聯歡會等等。有的同學拿起了筆,在黑板上,在座位上聽音樂作畫。此時此刻,從那一幅幅天真,幻想,神奇,遼闊的畫面中,我完全被它們的超人的想象所陶醉,是超現代的藝術享受。真是聽之心曠神怡,觀之賞心悅目,想之回味無窮。從這裡可以看出,資訊科技在激發寫作興趣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資訊科技與音樂教學的整合,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使音樂教育跟上資訊時代迅猛發展的步伐。從而,在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同時,真正讓資訊科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音樂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探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