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讀《風箏》有感

讀《風箏》有感

讀《風箏》有感

  第一次看到魯迅的《風箏》,是它被選入夏丏尊、葉紹鈞編的《國文百八講》一書。初看題目,會讓人想起“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 高鼎《村居》)的歡樂情景,而魯迅在文中卻記錄著一樁和兒童相關的令人無限唏噓的往事。

  魯迅曾經以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為由,粗暴地踐踏了小弟弟偷偷將要完工的風箏。小弟弟除了絕望,也沒有一句抗辯的話。二十年後魯迅終因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而回憶起“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從此心情變得格外沉重、愧疚、自責。魯迅想著各種補救的辦法,終於覺得有機會討弟弟的寬恕,而弟弟竟然全然忘卻了當年被“虐殺”的一幕,以至於魯迅的心只得沉重著。

  《風箏》所揭露、控訴的是封建宗族制度對兒童的摧殘,然而如今封建宗族制度早已被推翻,對兒童精神虐殺的悲劇真的就消失了嗎?

  沒有!君不見來自新聞媒體包括我們身邊,虐殺兒童的案例層出不窮嗎?施虐者是父母的:有由著自己的心情隨意打罵孩子甚至致死的;有拿著愛的藉口不顧孩子感受給孩子報滿了各種補習班,剝奪了孩子許多玩耍遊戲的時間;有以安全為由過度圈養孩子造成孩子孤僻低能的等等。施虐者是老師的:有對成績不好的孩子挖苦訓斥的;有對調皮搗蛋的孩子當眾體罰的;有對犯錯的孩子窮追猛打不能寬容的等等。這些對兒童天性和自尊心的虐殺,造成了諸如自暴自棄、麻木不仁、離家出走、叛逆加劇、野蠻報復等悲劇,不勝列舉。

  魯迅因為看了一本關於講兒童的科學書籍,認識到封建宗族制度對兒童的精神虐殺。由此看來,讀書可以讓人獲得進步思想,推動文明的進步。因此即便在沒有封建宗族制度桎梏我們的現代社會,如果我們不讀書,讀得不夠,有封建殘餘的家長制思想,便仍然會對弱小的.兒童進行精神虐殺,而且更可怕更悲哀的是我們幾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充當了劊子手的角色!

  《風箏》,不僅僅能引起魯迅那代人的反思,也同樣值得我們當代人反思。作為小學教師,我一向有意識地接觸、學習教育理論書籍,努力站在兒童立場對待兒童。儘管如此,我也未能完全避免對兒童精神虐殺的行為!女兒六七歲時,我以“克服依賴、鍛鍊獨立性”為由將她分房睡覺。她很害怕,屢屢抗議。我雖

  不忍,但次次加以訓斥,狠心拒絕。以至於後來她只好在半夜偷偷摸進我的房間,先是爬到我腳端,被呵斥回去;再後來我半夜裡發現她居然蹲縮於我床邊的地上??就在我以為成功克服她的依賴感後的某一年某一天,我讓她跟我一塊睡,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理由是自己長大了,一個人睡覺舒服。那一瞬間我才突然意識到:孩子成長中原本可以水到渠成的事,卻讓我這個家長的自以為是、杞人憂天和拔苗助長弄得面目全非!暗夜中幼女蜷縮於地上的一幕成了我心中永遠追悔莫及的隱痛!

  我又想起了一個現在讀初中的學生,有一次跟我聊天,說曾經恨極了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嚴厲批評他,令他委屈難堪,顏面掃地。這又讓我對自己的虐殺行徑心驚肉跳,自責不已。

  逝者如斯,對於“精神虐殺”,以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我以為,當虐殺兒童的制度不再存在,我們這個社會,和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人群,乃至每一個成年人,不斷讀書、學習,真正地以人為本、慈悲為懷,減少直至避免對兒童的精神虐殺的努力卻永遠不能停止!

  希望不久的將來,每一個兒童都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載著童年的夢想,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每一個成年人,心中也有一隻“風箏”, 默默地守護著兒童的精神家園!

【讀《風箏》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