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在綠色農業理論體系下推廣農業技術論文

在綠色農業理論體系下推廣農業技術論文

在綠色農業理論體系下推廣農業技術論文

  一、綠色農業的涵義與研究範疇

  (一)綠色農業的涵義

  什麼是綠色農業?從發展綠色農業是為了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這一目的出發,所謂綠色農業是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以綠色技術進步為基礎,充分應用綠色高科技手段,集節約能源、保護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發展農業經濟於一體,倡導綠色消費生活方式的可持續農業發展的模式。發展綠色農業應重點加強農業的生態技術推廣設與發展綠色食品。在我國積極倡導與發展綠色農業,對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條件,滿足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實現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綠色農業的研究範疇

  綠色農業的研究範疇應重點體現綠色農業發展模式與綠色技術創新。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是綠色農業發展的內涵和實質,是綠色農業發展研究的核心和重點。綠色農業作為一種先進的、代表生產力要求的、符合農業發展方向的生產模式,其基本要求應是“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綠色技術創新也是綠色農業範疇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科學技術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綜觀農業技術創新活動和成果,發現大多數農業技術創新只是從單項工程技術層面或經濟效益層面上來研究技術創新的,而從生態經濟層面研究所見甚少。因此,要實現常規農業向綠色農業的轉向,必須大力提倡綠色技術創新,使綠色技術成為綠色農業發展的支撐和保證。綠色技術創新是建立在綠色技術發明基礎之上,主要包括組合型技術創新和發明技術創新。不僅追求技術創新的工具效率,而且還把農業技術創新活動自覺地融入自然生態迴圈的系統中,既有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社會效益,又有獲得潛在利潤的經濟效益;既是一項使綠色技術成果商品化的經濟活動,又是使綠色技術成果公益化的社會活動。從綠色農業理論體系的研究來看,綠色農業技術創新關鍵是要圍繞生態建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雙贏技術來展開。

  二、在綠色農業體系下農業技術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

  (一)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技術

  1.秸稈飼料化技術

  農作物秸稈雖然所含營養成分低,粗纖維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少,但是,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補充適量的粗飼料和其他必須營養物質,仍能滿足牲畜的各種營養需要。我國具有利用農作物秸稈飼養畜禽的傳統,並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粗飼的諸多優良畜禽品種,同時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稈飼料化技術。因此,利用秸稈養殖,仍是發展畜牧業的一條重要途徑。

  2.物理處理技術方法

  利用人工、機械、熱、水和壓力等作用,透過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使秸稈破碎、軟化、降解,從而便於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種加工方法。實踐證明,秸稈未經切短,家畜只能採食40%-60%,而經過切短或粉碎後的秸稈,可以幾乎全部被家畜採食。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切斷與切碎處理、揉搓處理、軟化處理、熱噴處理、膨化處理、顆粒處理及碾青處理等方法。

  3.化學處理方法

  利用一些化學物質來處理秸稈,在打破秸稈營養物質障礙的同時,提高家畜對秸稈的利用率。實驗結果表明,秸稈氨化後可提高消化率約10%。秸稈氨-鹼複合處理後,麥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時,動物的採食量大幅度增加。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鹼化處理、氨化處理、酸化處理、氧化劑處理、氨-鹼複合處理和鹼-酸複合處理等方法。

  4.生物處理方法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適宜的條件下,分解秸稈中難以被家畜消化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的一種方法。據實驗測定,麥秸微貯處理後,幹物質體內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纖維體內消化率提高43.77%,有機物體內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自然發酵法、微生物發酵法、酶解技術等。

  (二)秸稈養殖蚯蚓技術

  將秸稈經過粉碎堆制處理後,作為蚯蚓餌料飼養蚯蚓。蚯蚓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粗蛋白,不僅可用來補充畜禽蛋白質飼料的不足,還可入藥。實踐證明,25-30kg秸稈餌料可以生產1kg鮮蚯蚓,並可獲得70%蚯蚓糞。蚯蚓糞又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機質、腐植酸、氮、磷、鉀,並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植物生長最需要的養料。

  (三)秸稈作為基料生產食用菌技術

  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僅來源豐富,價格低廉,而且,可以緩解諸如棉籽殼等其他基料日漸緊缺且價高而影響食用菌生產的問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產原料的來源。同時,生產菌菇後的菌糠是一種富含營養的菌體蛋白飼料,既能作為飼料過腹還田,也可作為優質的有機肥直接還田。

  (四)秸稈還田技術

  農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鎂、硫和微量元素,將其透過機械或生物性處理後直接還田,能夠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這項技術主要包括秸稈粉碎還田、根茬粉碎還田、整稈翻埋還田、整稈壓扁還田和堆漚還田等形式。

  三、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的基本途徑

  目前為了在綠色農業體系下推廣農業技術,加大作物秸稈的開發利用力度,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宣傳,深化農作物是寶貴資源的認識

  過去幾年綠色食品的成功實踐,為發展“綠色農業”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就整個綠色農業發展來看,還缺乏完善和系統的理論體系。當前要把保護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汙染,確立為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的主導思想,在全社會範圍內廣泛開展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等知識的科普宣傳,不斷提高對秸稈飼料、肥料、燃料和原料價值。綠色農業理論體系的研究應大大拓寬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內涵,將農業技術的推廣運用到農業的整個產業鏈條中,推動農村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推廣綠色生態化種養結合模式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該種方式是將秸稈飼料化技術、還田技術和能源技術組裝配套起來的一種綜合利用技術。即是先將農作物秸稈飼料化(青貯、壓塊、氨化或生物處理等),然後用於飼餵牛、羊等草食牲畜,再將秸稈過腹轉化後的排洩物,如糞、尿以及剩餘的草粉渣等裝入沼氣池,用於發酵產生沼氣,沼氣用作能源加以利用,沼渣還田沃土。或者用秸稈飼養蚯蚓,蚯蚓既可作為飼養畜禽的動物蛋白飼料,又是製藥的原料。這些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秸稈,既可生產出供人們放心食用的優質肉、奶等畜產品,又可改善環境,產出清潔能源和無公害的有機肥料還田壯地,形成一個有益的生態迴圈鏈。

  (三)科學調整綠色農業結構,提高農作物秸稈品質

  綠色農業的發展應以最佳化結構、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的,圍繞高效農業技術、品牌特色資源和農產品安全質量,制訂符合綠色農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標準,擴大標準化生產覆蓋率。一是要加快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建立起完整適用的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在保持糧油生產穩定的前提下,減少營養和利用價值較低而秸稈產出相對較多的作物的種植面積。二是要從作物育種入手,選育出籽實產量高、質量好而秸稈飼餵價值也高的糧草兼用新品種。三是要加快可以利用秸稈的草食動物(牛、羊、馬等)的發展,培育具有高繁殖、耐粗飼、生長快的優良畜禽品種,擴大飼養規模。透過秸稈過腹還田,加快“土地―作物秸稈―家畜”的良性迴圈和產出系統的完善,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快綠色農業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劉連馥.綠色農業初探.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14-36.

  [2]雷海章.現代農業經濟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56-200.

  [3]林善浪,張國.中國農業發展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4]馮之浚.中國迴圈經濟高階論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曹玉華.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體系和指標體系.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3(10).

【在綠色農業理論體系下推廣農業技術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