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

  “生活好,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對健康領域所提出的目標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歡迎大家分享。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的原則”。會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今社會,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從不愁吃、不愁穿,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獨生子女的他們可是一個家庭的重點保護物件,平日生活中的一些該是孩子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書包、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服、疊被子等,它們都被家長們出於所謂的疼愛、所謂的孩子還小的藉口統一包辦了。孩子們對自己處理自己事情的機會完全被剝奪了。

  幼兒園作為孩子學前教育的園地,要遵循和諧發展,全面培養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著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重擔。因此,老師要對自理能力差的,不愛勞動的,家長過於溺愛的孩子要多加重視和培養,及時提出有效的方法,結合家園共育,步調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爭取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

  案例一:6歲的小宇是我們班上非常聰明,學習很認真的小朋友,能積極地參加到課堂活動中去。可是一學期下來,經過長期地觀察發現,其他小朋友都能熟記自己的物品,都會收拾和保管好自己的衣服或物品,唯獨小宇小朋友奶奶多次說小宇的汗巾不見了,要求老師找回來。更有一次,小宇的故事書明明就夾在書包後格里,小宇卻說不知道,找不到。這使得我們開始仔細分析小宇平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小宇是家裡的獨苗,四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家長們過於溺愛,事事包辦,使得小宇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保管、收拾自己的物品,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一份對自己的責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是應當的。

  我們的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只要孩子玩得開心就好。殊不知,孩子的生活經驗來源於他們處理自己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來源於生活的實踐中。正是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的缺失,孩子就缺少了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無法得到鍛鍊。

  案例二:6歲的小澤,媽媽是大學的英語教師。得益於媽媽的精心培養,小澤的英語敏感度和積累,已經遠超於同齡的幼兒。小澤的爸爸是大學的數學老師,在爸爸的薰陶下,小澤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與眾不同。可是,每每活動課後,滿頭大汗的孩子們,換衣服的換衣服,墊汗巾的墊汗巾,一個個動作迅速,手腳麻利。唯獨小澤小朋友連衣服的前後都分不清,脫褲子脫了半天都不知道要先脫了鞋子才能脫褲子。

  中國的學前教育發展比國外的晚一些,這也導致了一些家長對學前教育理解產生了誤區。我們的家長從胎教到一兩歲就要求幼兒識字、唱歌,背古詩,畫畫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超人,都忽略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家長們對於生活自理能力存在著“孩子長大了,自然會了”的誤區。重智力,輕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存在著。

  然而,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為孩子漸漸失衡的生活自理能力擔憂。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綱要詳細地闡述了幼兒各個年齡段的特點,發展目標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幼兒對應年齡段的目標要求,有意識地開展一些爭強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主題活動,創造條件,創造實踐機會,如小班幼兒學穿衣服,中班幼兒學會整理書包,大班幼兒當值日生等,讓孩子在做事情中得到快樂。捉孩子的閃光點,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內在動力。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培養的目標

  採取一些有關的歌曲、故事、遊戲等方式,對幼兒進行集體的自我服務意識的薰陶,使得幼兒的心裡產生強烈的自我服務意識。

  我國著名教育家也提出過活“教育”,愛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遊戲,遊戲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因此,教師可以模擬一些生日生活場景,設計一些生動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種下自我服務的種子,在遊戲中,在快樂中自然、親切地提高了自理能力。

  三、家長是勢架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橋樑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點,也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師。為此,教師應該透過電話、面談、或者微信平臺及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反映幼兒的生活情況、行為表現等,使家長能及時瞭解到孩子的資訊。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家長口中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另外,教師可以透過家園聯絡欄,不斷更新關於如何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相關知識,促進家長相互分享成功經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天的教育就會產生巨大效果的,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要堅持的過程。孩子雖小,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就給他們創造機會——“我的.事情,我做主,我快樂。”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緻,結合教育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實現。

  拓展延續

  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意義和必要性:

  1、促進智力發展

  培養兒童的自我自理能力,對於促進兒童各方面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手部操作時,幼兒的手指靈活。運動協調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均可得到有效鍛鍊。其它方面的知識也可以融合,從而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

  2、健全人格

  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似乎與學習無關,其實不然。更為重要的是.幼兒自我照顧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責任感。自信、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依賴大人的個性,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樣堅強、獨立、自信,對孩子未來的人生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創造條件:

  1、樹立成就意識

  抓住日常活動中機會對幼兒進行自我照顧意識培養,能充分利用早晨散步、戶外活動、課間休息等。請問今天的漂亮衣服是自己穿的還是媽媽幫著的,小書包是自己裝的還是爸爸幫著整理的,討論一下怎樣做才是最好的。

  要讓每一個孩子知道自己來的重要性,知道這樣做的小夥伴、老師和爸爸媽媽都會豎起大拇指,同時也會讓自己的經歷一點一點積累,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成就感,並樂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搞好家庭溝通

  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父母的態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請勿對孩子百般呵護,束縛過多。讓孩子有自主支配的活動空間,做孩子的大朋友,引導孩子鍛鍊、成長。小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經常會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及時引導,給孩子提出要求。

  幼兒玩剪紙,在肯定幼兒成績的同時要求幼兒將紙屑清理乾淨;玩過玩具後能主動放回原位,擺放整齊。不遺餘力地鼓勵您的孩子真的很棒,這樣,不僅幼兒玩得開心,而且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自我照顧能力。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具體方法:

  1、發展兒童循序漸進的思維能力

  既要引導孩子獨立做事,又要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問題。兒童原本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因對外部世界的好奇而特別喜歡提問。此時,我們應抓住這一機會,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不必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要以一種平等的心態,耐心地與幼兒討論,引導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尋找答案。培養孩子勤動腦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2、訓練兒童的適應能力

  發展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將面對各種人和不同的學習和工作環境,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才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所以,父母應該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體育活動以及唱歌跳舞等活動,讓孩子們瞭解美與醜、善惡,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辛酸。這樣,孩子就能認識到各種各樣的事物,適應各種環境,提供給幼兒豐富的生活素材和生活體驗,讓他們見識廣博,從容面對未來世界多樣化、多元化的新格局。

  3、指導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父母能透過講故事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孩最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時,我們可以向孩子提問,讓孩子積極思考。還可以讓家長先讓孩子繼續講故事或者續編故事,還可以讓孩子看圖編故事,這些方法可以鍛鍊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也能讓孩子自己解決與同伴的爭端。小孩喜歡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夥伴玩遊戲,而且經常和同伴發生矛盾,所以孩子常常找家長替自己撐腰。這個時候父母應儘量不介入孩子中間,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與同伴之間的矛盾。

  結語:可以說,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教育要賦予兒童終身有用的基本素質,即獨立性。核子成長中最寶貴的東西,是孩子全面發展的基點,我們應該把它作為培養新一代的重要目標,給孩子一方天地,讓他自力更生;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到答案;給孩子一個難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力量,讓他自己去選擇。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