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時候老師要耐心去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下面一起去閱讀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範文吧!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1

  主題:燈

  幼兒姓名:劉苗 性別:女 出生日期:20xx年8

  探究活動開始日期:20xx年4月

  結束日期:20xx年6月

  區角觀察分析: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表現特別積極,平時有什麼新鮮事兒都想動一動、試一試,並還會提出疑問,是個非常好奇好問又善於思考的孩子,但是這個孩子集體面前說話的膽子較小,小組之間小朋友之間的交流還是很活躍的。本次的區角活動記錄表,主要記錄了這一孩子在有關燈的探索性主題活動及延伸的相關活動中的一些表現,下面我對這一孩子的探究行為作如下的分析與思考:

  第一、在實錄中我們不難看出淳淳是個天生好奇、喜歡觸控、把弄、操作與提問題的孩子,有較強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感興趣而且觀察的細緻性也較強。如在孩子們自發的與老師交流中,他也積極參與,補充別的小朋友沒有發現和提到的事,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疑惑提出來。

  第二、淳淳也是一個喜歡探究,善於思考喜愛動手動腦的孩子,發現問題後樂於積極解決,什麼事兒都能引起他的探究,而且對於問題能提出問題,並透過自己的探索進行驗證,同時還能積極參與調查,在我們的每次的主題開展中,他調查總是最積極的,燈的主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三、淳淳還是會用記錄來表達自己探究發現的孩子。義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兒的100中語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確實,記錄也是幼兒表達表現的一種方式。實錄中淳淳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電珠通電連線的方法,作為教師應善於觀察聆聽幼兒這種表達方式,關注解讀幼兒的探索行為。

  第四、淳淳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集體面前缺乏大膽表達的膽子。其實從平時的觀察中發現,他不是不會表述自己的想法與思考,在小組中交流孩子很積極的但在大集體中就膽怯。所以作為老師要善於觀察,創設機會讓其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實錄中的調查交流活動老師就是創設了很好的機會,讓淳淳介紹,從而提高了淳淳在集體面前交流的信心。

  還有淳淳還是一個善於反思、思考、注意永續性較強,並能改進自己探索行為的`孩子。在實錄中電珠通電的活動雖然剛開始時由於幼兒年齡特點的決定,他們探索的初級階段都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就如實錄中的描述一樣,剛開始淳淳是無目的的探索活動,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實還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於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又進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動,雖然失敗了,但是還是不放棄,在思考與反思中調整自己的行為。

  對本次區角觀察的思考:

  第一、觀察能幫助教師思考適合孩子教育策略。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觀察是教師獲得個體和群體資訊的主要途徑。老師透過觀察,發現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在不斷思考、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努力尋求一種最合適的結果。在這過程中,教師看到了幼兒思維的過程,看到了幼兒在過程中的發展,並更清楚地瞭解、掌握幼兒的發展水平。本次的觀察記錄中教師在觀察瞭解的基礎上來實施相應的指導策略。如在電珠通電的活動中,當教師看到淳淳實在無意的情況下使電珠亮了,教師邊調整了其策略,讓他透過再次的嘗試,從而瞭解電珠通電的正確連線方法,而後的第二次觀察,老師發現淳淳在探索後仍未找到答案,這時老師便給了適宜的指導,指導的方法以啟發為主,而不是直接指導。當時老師就問了看看電線裡有什麼?老師這樣問的目的主要讓淳淳找出探索中的障礙,淳淳只有解決了主要困難,才會有以後的發現和成功,這也說明觀察能幫助教師思考適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動孩子的探索,增強自信。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惟有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從而採取相應的指導策略。

  第二、觀察使教師學會了“等待”,明白了等待的價值。適時適宜的等待是一種教學策略,在探索活動中,幼兒常常會出現一些疑惑,,有時可能因為正在思考問題,使探索行為暫時表現得不那麼明顯;有時可能因為遇到了超出了他們能力範圍的難題或者因為技能上達不到而使探索行為遭遇失敗。作為老師不要急於去採取指導,有時候採取適度的“等待”,教師要學會留出時間,留出空間,等待幼兒的自然成熟;或者說是在積極地尋找一個成熟的時間,一個更好的教育點。教師應相信幼兒有能力發現問題的奧秘,並應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如在實錄中,老師發現剛開始時是無意的成功,於是引導他再試一次,可連續幾次還是失敗,這時老師已觀察到淳淳是被表面的成功所矇蔽時,我沒有對他們的行為做出所謂權威的否定,而是在第一次探索中,提醒他再試一試;

  第二次探索中提醒他看看裡面的東西,然後繼續耐心的等待。我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我們很清楚孩子的好勝心理往往讓他們不能虛心的接受教師的好言相勸,倒不如讓他們“頭撞南牆自然回頭”;其次,讓孩子親身體驗失敗的過程也是一種有價值的經驗,而且這種經驗反面更為記憶深刻!選擇等待我正是要留給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等待孩子自然的成熟,同時,我也在積極的尋找一個更恰當、更有意義的教育契機。當然等待並不是無限量的,在孩子們無法用現有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時,我們再一味的等待很可能挫傷他們的探索興趣。就在孩子趨於放棄時,我及時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這種肯定給了孩子很有力的鼓勵,讓他們的探索慾望從低谷中爬上來,接下來我給了他們一點提示,給他們在前一個活動過程中剛剛獲得的還未曾穩固的新經驗和實際遇到的問題之間架了一座橋,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透,馬上就把新經驗遷移到所遇到的問題中來。

  第三、聆聽幼兒的心聲和觀察幼兒的行為是教師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為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都隱含於其中。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他們內在的思維往往在一言一行上表現出來,而且在行動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還往往有新的發展。所以作為老師應提供豐富的探索材料為幼兒科學探究提供物質上的保證,同時還應創設一個寬鬆、有秩序的、生氣勃勃的、愉快的環境,是容易為幼兒所接受的,讓幼兒喜歡的環境,創設新奇、動態的物質環境。才會使幼兒產生感的興趣。“興趣是個水閘,依靠它,能開啟注意的水庫並指引注意留下來”。在實錄中教師為幼兒的調查安排了一次集體交流的活動,孩子們因為有了調查活動作鋪墊,孩子便講的滔滔不絕,但是在這熱鬧的背後,老師還是能關注到全面的孩子,當老師看到淳淳的表情和行為時,教師就利用鼓勵的語言給淳淳提供了這樣一次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的機會,使淳淳增強了在集體面前表達的自信心。

  總之,在區角探索活動中,幼兒是主人,是幼兒在活動,而不是教師在主導幼兒。教師的指導應側重於觀察和指導,透過觀察幼兒的言行,推測幼兒的思維方式或過程,分析幼兒的所思所想,預測幼兒正在進行的探索活動可能發展的方向,從而迎合幼兒的需要;基本原則是尊重幼兒的活動意願,這樣有助於幼兒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且有助於幼兒自主性學習;更有助於幼兒初步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 篇2

  觀察情況

  今天區角活動時,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進入了益智區,熟練的拿起了一盤積木,把積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接著他拿了小方塊積木一塊一塊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壘高。過了一會兒,他把小方塊積木全部都壘了起來。他看了看桌子,發現沒有了,就開始東張西望,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了。

  這時,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盤其他的玩具玩起來了……

  觀察分析

  我在觀察他是在瞎玩,還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所轉移,就應及時介入,啟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繼續進行建構。

  措施結果

  在幼兒剛進行活動的時候,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沒有進行指導。之後當我發現孩子對於本次活動的興趣有所減弱時,我就及時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了引導,為他尋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

  今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可是後來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

  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面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麼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類!它可傷心類!”沒人反應,最後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

  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這裡有奧特曼!可好看類!”這麼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於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後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譁”的一聲響,撕破了!

  4、書然在圖書區呆了很長時間,只見他拿了一疊書,走到小椅子前,把手裡的一疊書往椅子上一放,當墊子做。

  我的反思:

  面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該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形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後,要去糾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後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去嚐嚐行為產生後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