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用科技重新發明食物將會產生什麼反應

用科技重新發明食物將會產生什麼反應

用科技重新發明食物將會產生什麼反應

  編者按:世界真奇妙。

  “我們將要重新發明食物。”當道格拉斯·黑奇(Douglas Hickey)在米蘭世博會上介紹他負責的美國館時,用的是這樣一句話。

  在美國,如何吃得更好更健康已經變成一件頭等大事。面對著國內三分之二成年人超重的現狀,連美國政府迫不及待宣傳新式的健康飲食,儘管這個國度一直以“油炸食品”、“快餐”聞名。

  而就像在今天的幾乎任何一個變革中行業一樣,當問題出現時,矽谷的科技創業者們都衝在最前面。人造肉公司 BeyondMeat 正在讓人類不殺生的情況下,就能吃到“肉”;營養代餐粉公司 Soylent 給人們配好營養充足的粉末代替一日三餐;還有數都數不完的食物上門服務,Sprig、GrubHub、DoorDash……他們正在把食物外送時間從 40 分鐘壓縮到 10 分鐘甚至更短。

  而如果能解決吃的問題,哪怕只是其中一環,商業公司無疑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獲得極為豐厚的回報。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你在它們背後能看到各位大牌科技投資人:BeyondMeat 的背後,是 Twitter公司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 Williams)還有比爾·蓋茨;而同樣在做人造肉類的公司 Modern Meadow 背後的支持者是 PayPal 公司的創始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事實上,如果從創業三年內的獲得融資的情況來看,這些食物快送公司們的增長速度比當初的 Uber 要更快。

  BeyondMeat 的雞肉條

  Ethan Brown 想要 BeyondMeat 代替人們攝入的肉類蛋白,這樣人們就不用養殖過多的牲畜然後殺掉製造肉食了,地球的溫室氣體也會減少。他覺得吃植物蛋白的肉食來達到環保目的,這比聯合國到處呼籲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容易多了:“讓各國減少 25% 的溫室氣體排放太難,但讓人們減少 25% 的肉類蛋白消耗還是能做到的。”

  這就是 Soylent 的營養粉包,上面的文字是營養成分和百分比,一包是一天人類需要的營養供應量。Soylent 還附贈了一個衝粉用的壺,建議你一次衝好,然後放在冰箱裡“備食”。

  Soylent 公司的創始人 Rob Rhinehart 認為,這些粉末才是未來普遍的.人類要攝入的“真實”營養,沒有額外的油和脂肪等雜質,而下館子將會是一種奢侈。而由於這種合成粉末的成本比普通食物成本要低,Rob Rhinehart 還認為,Soylent 能夠解決全球正在面臨的食物短缺和飢餓問題。

  改變除了煎、炸、烤之外的烹飪方式

  “這個國家才 200 年,‘吃’文化還沒有像中國幾千年那麼根深蒂固,市場還待教育。”Lisa Fetterman 這麼跟我解釋她美國做“飲食類初創公司”的原因。當時,我們正在她的辦公室吃午飯——用低溫水浴法烹煮的牛排,配有西葫蘆薄片、蘑菇,醬汁鹹鮮味為主,還混合了蒜蓉和檸檬汁。由於是低溫使熟的緣故,牛肉熟得非常均勻,肉汁還保留著,咬勁剛剛好。這頓午飯中的牛肉,就是用 Lisa 的初創公司的智慧硬體 Nomiku 做出來的。

  這是 Nomiku 辦公室裡面的廚房,綠色以及白色的裝置就是 Nomiku。

  目前在昂貴西餐廳,Sous Vide 烹飪法已經使用多年,但是成本很高。簡單來說,Sous Vide 就是將肉擺放在塑膠袋子當中,然後用恆溫 55-60 攝氏度的水慢慢溫熟,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幾個小時,耗費人力,需要的裝置也高達幾千美元。而使用 Nomiku,需要的成本才 200 美元。

  Heather 口中的 Sprig 就是矽谷起家的健康食品快送服務,他們有獨立的廚房、每天有不同的選單,但主題都是離不開:健康食品。看看他們的菜式就知道了:這個龍舌蘭酒烤蝦沙拉,配上切碎的有機紅綠色生菜、切片的蘿蔔、土豆、鱷梨;五分熟的煎鮭魚,配蒸西蘭花,薑汁青檸燴意麵。Sprig 每日的菜式,據說是由他們曾在 Google廚房任職的廚師製作,主打“並不貴的健康菜餚”,剛剛我們提到的兩個菜式價格都是 13 美元,這也就是在普通美國餐館點一個菜的價格。

  或許這對於你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它的客戶你一定聽過:Airbnb、Square、Twitter、Skype……該公司的創始人 Heather Scott 告訴《好奇心日報》,她們獲得這麼多的關注,除了自身的產品不錯之外,參加科技公司的活動也對她們的業務擴充套件幫助很大。她的一個大客戶,Twitter 就是線下活動得來的。PurplePlantBlends 參與了 Twitter 公司的一次活動,提供果蔬汁,然後就被髮展為長期的合作。

  事實上我們和 Heather Scott 的見面就是在一次食物創業公司的線下聚會,當時她正在作為嘉賓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我們想為那些沒有在內部建立果蔬汁點的公司提供服務。” PurplePlantBlends 在離舊金山市區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農場還有一個實驗室,他們每天就從農場裡面採摘當季的蔬果製作果蔬汁,然後當天之內就送到舊金山市區,他們客戶的辦公室內。

  Catch2.me 也是另外一家專門為科技公司提供食品初創公司,他們甚至連 Uber 的廚房也承包了。他們的工作方式,就是為初創公司設計員工餐的方案。目前有不少科技初創公司為了讓員工們都能多工作,不要浪費中午或者晚飯出去覓食的時間,都會在公司裡面設定多家的餐廳,讓員工任吃任拿。而 Catch2.me 公司的創始人 Zach Yungst 就認為他們的使命在於幫助公司建立吃的文化——好吃的食物、寬鬆的環境、選擇更多。目前在 Catch2.me 公司服務過的公司就已經有 650 家。

  甚至連傳統的飲食業的運作方式也因為科技公司、投資環境和飲食的風向而發生改變。《好奇心日報》曾走進一個關於“食品創業”的線下活動,發現傳統餐飲業的人們正在問這個問題:我有一個新創的飲食品牌,但是要先拉投資,還是要自己單幹還是先拉投資?

  他們都想成為下一個 Blue Bottle 或者 Phiz Coffee 。矽谷最紅咖啡店 Blue Bottle 兩天前才完成了最新一輪 7000 萬美元的融資,累計融資金額已經超過 1.1 億美元,而他們至今才只有 19 家門店,他們背後的支持者,就是科技巨頭 Google 旗下的投資機構 Google Ventures。而主打“慢品牌”的 Phiz 咖啡館,最近還從 Facebook CTO 等科技高管的手中接過了 1500 萬美元的融資發展自己的咖啡事業。

【用科技重新發明食物將會產生什麼反應】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