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國小語文的第五冊教材通研

國小語文的第五冊教材通研

人教版小學語文的第五冊教材通研

  人教版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個重要的特點,即在課文中插入幫助學生學習,以“學習夥伴”呈現的話語。這些話語是“學習夥伴” 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對於學生閱讀來講,“學習夥伴” 是閱讀先行者、引領者,也是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對話者,還是架設在學生與文字之間對話交流的橋樑。從一年級開始出現“學習夥伴” 的形式,到三年級上冊,這套教材的這個特點進一步凸現,全冊在課文中安排了30次“學習夥伴” 的話,這30次學習夥伴的出現,肯定將成為三年級學生學習的良好引導者,我們的學生充分認識這個聰敏活潑的小機靈,和她交朋友,一定會獲益匪淺。

  一、“學習夥伴” 的特點

  1.會提示引導。

  這個學習夥伴很會提問,既及時,又能抓住關鍵。例如,在3課《爬天都峰》“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頂”旁,學習夥伴提出了“從‘終於’這個詞,我體會到……” 的話,這是很及時的。因為我們的三年級學生在讀到這裡時,往往會一晃而過,忽略了對“終於”這個詞的理解,當然就忽視了深入體會爺爺和“我”這一老一小爬上了天都峰的不易。學習夥伴能及時抓住關鍵,不放過這個詞,使文章前後聯絡起來了,幫助我們學生閱讀時能抓住關鍵詞語想一想,深人體會課文內容。14課《蜜蜂》“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旁,學習夥伴提出了“為什麼‘我’會這樣推測呢?” 的疑問。這個疑問,促使學生在讀書時要思考為什麼,實際上這是引學生深入讀書,發動學生去探究發現。因為,要明白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返回前文去讀,帶著問題去讀:原來前文做了交代,蜜蜂被問了很久,離家遠(有兩裡多路),不易看到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低),小小蜜蜂面對了這麼多的困難而飛回家來,難怪作者有這樣的“推測”。學生理解了作者“推測” 的原因後,再從讀書中知道 20只蜜蜂居然回來了17只,從而對“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的體會就更深了。像這樣及時的引導,關鍵的點撥,教材中還有很多。

  2.善於歸納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方法本身就在閱讀之中,但是三年級學生可能不容易主動地發現,於是學習夥伴引導大家去總結歸納。(1)歸納詞語理解的方法,如10課《風箏》中“我查詞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這是詞典理解詞語的方法;27課《陶罐和鐵罐》提出了“‘奚落’是什麼意思呢?我往下讀讀看。” 這是結合下文的意思來理解詞語的方法;26課《科利亞的木匣》提出了“聯絡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這是聯絡上文來理解詞語的方法;有的詞語還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理解,如30課《一次成功的實驗》中“我能體會到‘不假思索’的意思”,這裡的“不假思索”必須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不能望文生義理解為“不動腦” 的意思,應該理解為“用不著想”,說明小女孩在危險面前先人後己的態度十分堅決。學習夥伴提示的幾種詞語理解方法,對於學生今後形成詞語理解能力,將產生巨大作用。(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如 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學習夥伴提出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生就會注意這個句子有明顯的誇張色彩,由此體會到作者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是為說明“魚特別多”。19課《趙州橋》在“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旁,學習夥伴提問:“這句話這樣寫,好在哪裡呢?”提醒學生注意體會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3)引導學生在一邊讀一邊想的時候,想象畫面,體會意境美。本冊中有大量的寫情景的文章,學習夥伴都有相關引導,如 18課《盤古開天地》中“我彷彿看到了這樣的畫面”等提示,引導學生想象情境畫面。(4)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 25課《矛和盾的集合》在文末“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旁,學習夥伴提出:“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26課《科利亞的木匣》在文末提出:“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這些都是在引導學生聯絡生活例項和已有知識經驗來加深對課文主題思想的理解。

  應該說,以上學習方法都是三年級學生需要的、且是該年級學生普遍欠缺的。

  3.會發現探究。

  學習夥伴不但把一篇課文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直接性呈現,還引導學生把多篇課文中語文知識與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語文學習的規律,引導探究發現。例如,在《語文園地二》中列舉了引用人物說話的三種形式,學習夥伴提出“我發現引用人物的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歸納引用人物對話,有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後和提示語在中間的三種不同形式。這幾種不同形式,經過學習夥伴的提示,把它們進行集中比較,學生就容易發現不同形式的表達效果不一樣,標點打法也不一樣,甚至還會在習作、寫話中自覺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4.會感悟體驗。

  如18課《盤古開天地》“我彷彿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景象;13課《花鐘》末尾自然發出感嘆:“他的做法真妙”;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中在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景色後,學習夥伴情不自禁地說:“我彷彿看到了各個季節不同的景色”等,引領著學生學會感悟體驗。“學習夥伴”還有多處體驗優美詞句的地方,如在11課《秋天的雨》展現了斑斕絢麗的秋色畫卷後,學習夥伴感慨“讀到這兒,我讀懂了‘五彩繽紛’的意思”等。這些都是給學生感悟體驗的良好示範。

  二、和“學習夥伴” 交朋友

  有這樣一個好的學習夥伴,我們的學生當然要主動和她交朋友,充分發揮這個朋友的作用決不能不理她,甚至冷落排斥她。

  如何與她交朋友呢?

  1.與她對話。

  學習夥伴的話,其中不少都是以問的形式提出的。學生在閱讀時,注意一邊讀一邊想,並試著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如果透過讀書思考,能夠正確答得上來,就和她是朋友了。如5課《灰雀》在“列寧問:‘會飛回來?’‘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旁,學習夥伴問:“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在“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旁,學習夥伴再提問:“列寧為什麼不問男孩卻問灰雀呢,”兩個問題都很有意思如果學生能夠回答正確,課文也算基本理解至位了。

  2.與她交流。

  學習夥伴的話語中,除了提問以外,還有大量的感悟式評點語言,學生在讀書時,是否也有和她一樣的感受。如 13課《花鐘》讀完後,學生能體會到“花鐘”之妙嗎?如能體會,他們也會自然發出感嘆:“他的做法真妙廣;當然,也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受,鼓勵學生和她交流不同的想法。另外,學習夥伴故意還為學生留了不少帶省略號的話,目的是為學生留出想象的空間,思維的空白,以此鼓勵學生大膽體驗,大膽創新,然後和她交流。如 17課《孔子拜師》“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旁,學習夥伴留下帶省略號的話是:“從這句話我感受到……”,我們的學生閱讀課文,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大家都可以大膽地把自己的感受補充出來,把省略號的內容補充出來,然後和學習夥伴交流交流。

  3.學她方法。

  學習夥伴很善於總結學習方法,我們學生就應該向她學習,如怎樣理解詞語,可以透過詞典理解,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等;學習她體會用詞精當的方法;學習她體會句子的方法,體會比喻誇張手法的意義,體會過渡句、總起句、總結句的作用等;還要學習她把不同的語文材料進行分類比較的方法;學習她注意想象,善於想象,讀中感悟的方法等。

  其次,還應該特別注意“一邊讀一邊想” 的方法,注意揣摩她在閱讀時,“在什麼地方想”“想了些什麼”。“怎樣想”。學到了這個方法,我們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將會得到大大提高。比如,在“什麼地方想” 的問題,學習夥伴就在“疑問之處”想(如 29課《掌聲》“英子為什麼猶豫呢?”),在“關鍵之處” 想(如14課《蜜蜂》“為什麼‘我’會這樣推測呢?”),在“精彩之處”想(如7課《奇怪的大石頭》“李四光真會提問題!”)。學生像她這樣,讀書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4.向她挑戰。

  課文中的學習夥伴,給學生很多提示、引導。不過,她更希望學生和她有不一樣的見解體會,甚至超過她。30課《一次成功的實驗》中學習夥伴的提示語是:“我能體會到‘不假思索’的意思”,但是,學生在學習時發現“假”的意思很容易誤解,易混同於“加” 字,於是,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發現和體會用學習夥伴的口吻寫在句子旁邊:“這裡的‘假’原來是‘借用’之義”。有自己的見解,敢於學著做旁註,敢於把自己閱讀的理解感受疑問等都記下來,敢於在“學習夥伴” 沒有提示的地方大膽寫出自己的想法,那是“學習夥伴”非常願意看到的事情。

  如果我們學生充分使用好學習夥伴,與學習夥伴交朋友,從小就養成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讀一邊勾畫旁批等讀書習慣,語文學習能力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學習夥伴” 除了利於學生學習外,還利於教師的教學。教師可根據學習夥伴的提示,選擇備課上課的著力點,提高教學效益。

【國小語文的第五冊教材通研】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