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精選13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努力,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工作計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初一歷史備課組將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健康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美好未來,一切為了學校快速、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構建和諧民主的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提升我組的教學水平。教學中我組將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除利用教材之外,更多的挖掘課程資源,使歷史教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改變為考而學的傳統觀念,學會善於以歷史主義的深邃眼光來審視現實問題,能夠不斷的從歷史這面鏡子裡,獲取對現實問題的深刻認識與啟悟。樹立新的歷史教育功能觀,從根本上杜絕學生反感歷史、厭倦學史的現象。

  二、工作目標

  1、備課組全體教師認真抓好教學常規工作,落實歷史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最佳化教學方法,教學中做到減負與高效結合,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創設思辯性的歷史課堂。讓小科也變成學生喜愛的科目。

  2、加強備課組教研功能,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讓每位老師都收穫豐富。

  三、具體措施

  1、充分發揮備課組力量,加強集體備課。每週週一第三四節課為集體備課時間,分析教材、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集眾人之力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交流教學心得,及時反思。

  2、定期組織備課組教師相互聽課,學習研究。每月組織一次組內教師相互聽課,提高課堂課堂質量,透過相互聽課達到相互學習、吸收經驗的目的。

  3、教師主動學習教學教育理論,努力撰寫教學論文。

  4、積極參與學校的公開課。積極參與公開課的聽課、反思,吸取經驗。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2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嶄新的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如約而至。為有序高效開展好本學期的初一歷史教學工作,特制定如下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各項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新課改精神為指標,以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重視雙基,強化對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以及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的內涵和外延,最大限度落實課標的要求。

  2、全面系統研讀初中全部六冊歷史教材,提高備課組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能力。

  3、探索開展小學與初中銜接教育的研究,讓學生儘快接受並適應初中生活,推動學科教學工作的進展。

  4、探索“班班通”條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新模式,拓展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

  5、整理下發《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電子版教學案,在個性化修改的基礎上加以充分利用。

  6、開展備課組內觀課議課活動,藉此提升組內成員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7、全面鋪開“一科一品”活動,在初一年級試點“課前說歷史”活動。

  三、具體措施及安排

  1、組織本組教師商討備課組學期工作安排,並於開學一週內形成書面的備課組和個人工作計劃。

  2、組織本組教師抓住開學伊始的契機,透過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吃透《課程標準》,用《課程標準》中蘊含的先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為起點和歸宿,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3、搞好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確定主題,明確分工,認真鑽研教材,探討科學合理的教法和學法,從教與學的細節入手,運用集體的智慧打好團體戰,提升備課組的整體水平。

  4、配合協作組做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意識,逐步瞭解一些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儘快適應初中生活。

  5、開學一週內下載整理凝結全市骨幹教師智慧的《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電子版教學案,併發至組內每位教師的郵箱。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對教學案進行個性化修改,並加以充分利用。

  6、透過不定期的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觀課議課、網上學習等形式,探尋“班班通”條件下歷史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力求提升組內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拓展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豐富師生的學養、教養,精心打造高效課堂。

  7、落實好學校對教學常規的各項規定。

  初一年級是初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對學生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我們初一歷史備課組一定會團結協作,加強實踐,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學科學習環境。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為指導,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階向高階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學科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初一新生沒有“歷史”這門課程的概念,歷史對他們來說仍舊是一個新事物。而在各年段我們都可以看到歷史被作為副科而不受到學生的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方面還存在諸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例如:很多學生不能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習歷史的功用即:讀史使人明志。如何在學生一接觸歷史就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並能夠內化成一種習慣,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工作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據學科特點和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備課組提出了教學常規工作“七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負擔要“輕”,質量要“高”。具體措施如下:

  四、具體工作:

  1、定期召開備課組活動,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導學案,做到導學案、課堂既有統一性又具有個性。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備課質量。統一確定教材重、難點,統一教學進度,分工協作,確立每週的發言人制度,由發言人分析教材的重難點、教法和學法,並設計好相應的導學案,其他老師自由發表意見補充完善。同時積極聽課,博採眾人之長。

  2、主題教研:本學期圍繞還是圍繞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進行精心計劃不同側重的活動。認真學習學校課改的精神,加強老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公開課:立足組內公開課,做到全員聽課、評課。對於初一年的歷史公開課,做到齊心協力,出謀獻策,使每一節公開課都能順利,保質保量地完成,以此為契機,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

  4、歷史活動:針對初一古代史的趣味性、文化性,初步確定本學期在初一年段內展開一場成語故事的比賽。希望以此為契機,調動組內成員的默契及協調能力,併為學生製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在參與的同時提高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初一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最佳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為今後的中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具體措施

  1、本學期主要是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內容,爭取讓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首先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把它作為主要科目來學習,教會學生學歷史的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深入淺出地授好每一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中考作好準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2、最佳化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維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增強課堂活力。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3、本備課組將按照學校要求,認真開展備課組活動,每月四次,每次活動都要做到針對該單元的內容,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教法,輪流發言並進行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學效果,還要作好詳細記錄.

  4、備課組內做到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的內容、統一測試題目、統一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措、統一聽課各評課.備課和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增加知識含量,開闊學生眼界,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投影、錄音、錄影、影片、多媒體,網路等。

  5、重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經常和學生聯絡,瞭解學生的情況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6、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詳細的、規範的教案。還要積極採用現代資訊科技進行授課,每課都做出課件,並利用網上的豐富影片資料,再現歷史事件,以便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7、在備課組內開展互相學習活動,互相聽課共同提高。本學期要多到各年級聽課,學習各年級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取長補短,瞭解中考的最新動向,為下一學年作好準備。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20xx年新學期已經開始,初一歷史備課組緊緊圍繞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以構建高效課堂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思路,調動全組教師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全組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加強集體備課,團結協教,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提高歷史教學成績盡職盡責。

  1、建立高效課堂。

  (1)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強化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提倡精品意識,細化過程,以高效的課堂鑄就教學的高質量。

  (2)最佳化備課組教學管理,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不斷致力於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和最最佳化。

  2、嚴格落實教學常規。圍繞課堂抓常規,並推陳出新,力爭體現歷史學科教學特色。

  3、抓好集體備課。發揚組內同志的合作意識和團結協教的精神,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強化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提高各年級的整體水平。

  三、具體工作:

  (一)狠抓教學質量,堅持不懈、深入細緻地抓好教學常規。

  1、強化集體備課,每週固定兩次定時定點的在辦公室集體討論備課,平時也不定時不定地點的經常性交流。

  2、狠抓課堂

  (1)嚴格課堂管理,認識到位,並常抓不懈。

  (2)努力建立高效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案、學案為依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落實“三講三不講”的要求(即“三講”指講重點、難點,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規律和方法;“三不講”指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3)探索適合初一新生的歷史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糾正、培養和指導,關愛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4)搞好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做好批改與試卷講評、試卷分析。平時抓好小考反饋,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

  (5)開展組內聽課活動:每月按時組織聽評課活動,互相學習和借鑑,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二)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和增強科研意識。

  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進一步濃厚科研和教研、學術氛圍,促進業務水平的提高;組內教師要增強科研意識,注意昇華自己的實踐經驗。

  總之,新學期,新氣象,初一歷史備課組將團結協力,推陳出新,爭取優異成績。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原則,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後進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後進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並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歷史基本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學困生情況

  學習困難學生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把學習當作完成父母教師交給的差事。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較隨便,上課不聽講,練習不完成,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抄襲作業,拖拉作業常有發生,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他人。他們對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單純為應付老師家長,學習並沒有變成他們內在的需要。

  (二)優等生情況

  雖然學習情況較好,但有些學生品德不過硬,自私自利。認為自己在班上屬佼佼者,比較驕傲。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應還有潛力可挖,可怎麼都沒有提高。還有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對自己要求較高。

  三、工作目標

  (一)轉化後進生目標

  1、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

  2、指導學習方法,包括作業規範化和團體合作精神。

  (二)培養優等生目標

  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助人為樂地良好品德,戒驕戒躁,誠懇助人,力爭品學兼優。

  四、工作措施

  (一)轉化後進生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一時的貪玩使功課脫了節沒有趕上去,有的是家庭困難思想負擔過重造成的,有的是學生一時衝動犯了錯誤,老師或家長批評教育不當造成的等,所以,我們教師首先應該幫助他們分析查詢落後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再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把功課補上去。

  2、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3、減少作業量,認真查漏,專項訓練。訓練中選取後進生普遍不懂的問題,作為專項訓練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訓練中讓成績好的學生髮揮幫助作用,要求學生課內完成作業,並及時講評。

  4、堅持不懈地關愛後進生。

  5、多鼓勵少批評。後進生普遍自信心不強,學習生活習慣無規律,所以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多關愛他們,多鼓勵他們,多和他們談心。

  6、組織互助小組進行幫助。

  7、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作出評價。有進步的及時表揚、鼓勵,使其建立興趣,積極向上;不理想的要幫助分析原因,激勵堅定信心,成功是在多次失敗中崛起的,只要勤奮,只要刻苦。

  (二)培養優等生措施

  1、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後進生。

  2、對優等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並安排課外作品閱讀,不斷提高做題和寫作能力。

  3、採用激勵競爭機制,對優等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全班學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4、充分了解優等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上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透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學進度

  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從我國的遠古居民講到魏晉南北朝。每課的內容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以歷史發展的線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經濟、文化的重要史實為重點。本學期共二十週,第十八週進行xx市初一歷史年度統考,除去考試周,共大約有三十二個課時左右,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週至第五週1~6課共6個課時

  第六週至第八週7~11課共5個課時

  第九週期中複習共2個課時

  第十週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至第十二週第三單元(12~17課)共6個課時

  第十三週至第十五週第四單元(18~22課)共5個課時

  第十六、十七週期末複習及統考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認真履行,爭取在新的學期裡教學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8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歷史課教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瞭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分鐘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瞭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三、自我提高

  1、積極參加學校和教研組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引資料、學經驗。多聽骨幹教師的課,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習,加深交流,取長補短,並做好聽課後的對比總結,提高自己的理論、業務水平。在本學期要做到聽課20節以上的標準。

  2、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認真備課,做到提前一週備好課程教案,並做到書寫詳案。

  3、充分利用現代化遠端教育的裝置和資源,並能利用遠端資源為教學服務。透過上網查資料、閱讀重要參考書等方式積累教育教學資料,擴大課程資源,並努力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自己設計、製作電子課件的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4、響應學校對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的要求,堅持每週120小時以上的時間用於讀書,且做好讀書筆記和讀後感。更多地閱讀中國歷史這方面的知識,比如:《中國通史》《上下五千年》等,另外閱讀歷史教學中提到的一些著名的作品,會擴寬自己的視野,有利於自身對教材的解析,也是在進一步的促進自己的教學。多蒐集有益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相關教育教學資料,並整理細化,便於及時學習。

  5、結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師德90問》和《教師禮儀》等來嚴格要求自己,自查自糾自省,並作好反思體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

  6、積極撰寫教學心得、反思,本學期爭取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並爭取在省、州或縣級的教育刊物上發表。

  7、每天堅持練習書法、簡筆畫等基本技能,練好基本功。

  8、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部落格,以此作為展示自己的平臺,並透過部落格更好的瞭解其他優秀教師的教法和理念,查缺補漏,取長補短。

  本學期,我將繼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己的教學計劃,爭取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上取得佳績。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實施和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建立歷史與其他學科的對話能力,努力提升教學境界;實施綜合學習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上冊的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力爭透過期末考試綜合評價進入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不僅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意識,還要給他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2、加強理想未來、學習目的、學習情境的教育,讓學生學好,保證考試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多做精講多練,做好優秀學生培養和差生課後補課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在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認真組織複習,以書本為基礎,理清概念,提示規律,給予指導,提高學生複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速度。

  6、引用資料和學習經驗。我經常向老老師學習,聽講座。

  7、認真組織考試,加強綜合訓練,抓住學科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瞭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在歷史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的發展和變化,收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和總結,對相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理念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進行正確的描述和分析,從而達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透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刊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總結問題。後續輔導,找學困生談話,挽救其學習不好的原因,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不及物動詞教學進展

  課本第一天第一卷歷史有22課,講的是我國古代居民傳下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每節課的內容就是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新教材主要落實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大教育目標,重點是歷史發展線索、重大事件和人、經濟、文化的重要史實。這學期20周,在第十八週舉行——全市第一天年度統考。不包括考試周,約32課時,其中新課教學22課時,單元複習4課時,期中複習2課時,期末複習4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從第一週到第五週,1~6節課6課時

  第六週到第八週,7~11節課,共5課時

  第九週期有兩個課時的複習

  第十週期的考試

  從第十一週到第十二週,第三單元(12~17節課)共6課時

  第4單元(18~22課)從第13周到第15周共5課時

  第十六週和第十七週結束時進行復習和統一考試

  以上教學計劃一定要認真執行,爭取新學期的教研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髮展,注重弘揚我國各民族優秀文化,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應注意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應用相關的歷史學習資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與他人合作、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進步的總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崇高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做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學生的基本情況:

  一年級學生正處於身體和知識的成長階段,每天都在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反映了社會現實。但是他們受到年齡和知識的限制,社會歧視能力正在形成。雖然不是刻板印象,但也會影響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糾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他們應該經常瞭解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況,以便更好地瞭解。其次,要認真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仔細分析他們的學習情況,找出他們的優缺點,並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兼顧兩端。

  四、教材分析:

  這學期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分為文化課和活動課兩個班。教材根據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寫“單元複習”,梳理基本線索,總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想象世界》等一些開放性練習和專欄,旨在啟發思考,倡導不求解答的表達觀點。

  五、教學措施:

  1、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和滲透

  教師在把握教材時,要從整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掌握多學科背景下的教學內容。宏觀上要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層面,應更加註重人文知識之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基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理性的挑戰;透過系統的教學,可以切入和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經驗;透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積極而深刻的體驗;透過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參與求體驗、求索求索”的教學。

  它強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獨立探究能力。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意味著教師應以平等、理解和信任的教學態度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我們始終著眼於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索以能力目標進行教學的方式方法,真正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六、教學計劃表:

  高一《歷史》的課程設定為2課時/周,整個學期約40課時。現在教學進度如下:

  九月: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

  十月:第二單元

  11月:第三單元

  十二月:第四單元

  1月:複習備考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為指導;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學部總體教學計劃,結合本年級教學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前提,以學生終生髮展為教育目標,落實學科教學任務,特擬定教學計劃。

  二、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105人,都是從小學升上初中的新生。從年齡結構方面看,學生的年齡偏小,認知水平與小學生差別不大,在適應新的初中生活方面還要有一定的磨合期;從知識結構方面來看,剛剛小學畢業知識結構比較單一,思維方式和接受能力還比較低,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還比較簡單;從學生的個體差異來看,不少學生來自非課改地區,也有不少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對於起始年級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教材內容,主要以地理知識為主。從對社群的瞭解,到對地圖的認識,再到對世界大洲大洋的的分佈和主要國家的瞭解,然後是對時間自然環境的初步把握,最後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展示,從中國在世界的位置—中國國土的組成—鄰國—地形型別—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城鎮的發展。

  主要特點是:

  1、教材內容的綜合性較強,知識面較廣,著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的訓練。

  2、培養學生素養,注意知識的有機整合,大膽處理和創新教材,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

  四、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第二、三、四單元

  難點:比例尺的計算和運用;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絡;分析和歸納地理事物的特點。

  五、預期目標:

  1、所有學生對本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

  2、課堂創新,高效,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親近自然、建設和諧社會的情感;

  4、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力爭使本學科成為優質學科,學生成績優秀,不出現低分現象,培養高分層。

  六、實施措施:

  1、掌握課改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落實課改精神,創新課堂教學,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2、適時調整教學方式,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3、以學案教學為主,本期學案力爭超過教案的三分之一,少講多讀,精講多練;

  4、加強教學研究,進行內容整合,減輕學生負擔;

  5、輔差幫困堅持不懈,確保無人掉隊。

  6、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7、切實抓好學科培優工作,透過會議、輔導、談心等方法努力提高優生率,把學科成績躍上新臺階。

  七、教學評價:

  1、評價目標:學生能力是否提高;是否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評價方法:活動法、觀察法、專案評價法、自評法

  3、評價過程:要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按期積極參與的程度和能力的體現作出評價。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12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3、4、5班的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新的學期開始,根據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和本學期的教學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培養學生對於歷史這一新學科的學習興趣。在本學期要重視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教學計劃工作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所以課堂紀律較好。但新生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七年級1、4、5三個班級的班額較大,尤其是1班共有七十多人,對於班額大的班級要注意對課堂紀律的嚴格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為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而且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教材內容是從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寫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一共22課。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任務的評價。

  三、教學目標與主要措施

  1、工作勤奮,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2、對學生初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和人類和平事業、進步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4、用嚴格的要求來規範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鼓勵學生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積極聽課,課後評議,互相幫助,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安排

  人教版初一歷史教材第一冊總共22課,其中新科講授佔二十二課時,單元複習佔四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篇13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為了抓好七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根據學校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要力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新接任七年級(x)班、(x)班和(x)班的歷史。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小學升入初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三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8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髮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利用多媒體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透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初一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