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雙城記》讀後感1400字

《雙城記》讀後感1400字

《雙城記》讀後感1400字

  相比於《安娜卡列尼娜》對人物的塑造,《雙城記》更吸引人的地方是融合法國大革命時代背景下極具戲劇性的故事情節。被挖出來的馬奈特醫生他害怕過去的回憶但同時對未來充滿希望地和女兒露西生活在倫敦,他們在回英國的途中結識了達內先生,在法庭結識了卡頓律師。第一條主線基本上是圍繞以上四人展開,隨著情節的發展達內先生的真實身份是對法國百姓殘忍壓榨冷漠無情的侯爵的侄兒,但他卻是一個善良的人決心遠離巴黎。另一邊卡頓律師對露西小姐心生愛慕,並對其許諾“為了你,為了你所愛的人,我什麼都願意去做。如果我有幸有機會、有能力作出犧牲,我願意為你和你愛的人作出任何犧牲。”

  而對於馬奈特醫生他只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另外一條暗線則是以德發日為代表的受壓榨的法國同胞們正在準備革命。小說的高潮從馬奈特醫生讀自己的信件揭發十八年前的事實真相到最後卡頓律師替達內頂罪上斷頭臺。小說開篇就以總結式的一段話概括了小說的時代特徵“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矇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黑暗龍寨的季節;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那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最後又以卡頓律師的感想呼應了開頭“我現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情;我即將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過的最安寧、最最安寧的休息。”而不僅僅是指卡頓律師他自己對露西小姐的愛得到了付出的滿足也表達了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對美好和平的.生活充滿渴望。

  執著於復仇的德發日太太在面對露西抱著她的孩子向自己哀求時心裡仍然一腔憤恨不為所動誓死要向仇人的兒子報復,她忍耐著堅強地活著,帶領著同胞勇敢的反抗,然而最後的下場卻死在了露西家裡。這何嘗不是當時那些剛被解放的人民的真實寫照,斷頭臺上每天要處決幾十個所謂的共和黨人的敵人。歡笑聲中麻木地數著人頭,群眾都享受著勝利的滋味無論有罪與否他們沉迷於能夠滿足的復仇心。讀後感。整篇小說中多次出現“無辜的人”,馬奈特醫生是無辜的,德發日一家是無辜的,達內是無辜的,卡頓更是無辜的。馬奈特醫生在巴士底獄中受苦時決心要控告那兩兄弟,控告他們的後代,知道他們這個家族的最後一個子孫,但是他為了女兒的幸福甚至願意為這位仇人的兒子辯護;同樣露西在得知達內是害自己的父親在監獄裡每日痛苦的侯爵弟弟的兒子時也並沒有因此充滿仇恨欲要復仇;卡頓也沒有因此而置之不理反而因為對露西的愛犧牲了自己,他們知道達內是無辜的。兩座城市,倫敦像是一個避難所,馬奈特醫生逃到英國、達內逃到英國、最後一家人又逃回英國;巴黎更像是每個人心裡的傷心回憶,有的人選擇離開,有的人選擇面對,有的人選擇反抗。

  有一個很喜歡的小細節,馬奈特醫生想要留住自己做鞋工具的行為。雖然他知道這會引發以往不好的回憶讓自己精神反常舊病復發,當聽到洛瑞建議他把這些工具都扔了時,馬奈特醫生表現出心神不安的樣子還堅持說“那是多年的老夥伴呀!”也許馬奈特醫生骨子裡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在監獄的日子裡他整天都在做鞋,無盡的重複使他習慣於面對這個老夥伴。他對這些工具產生了感情,只要投入做鞋的工作裡就會很安心,畢竟他最愛的女兒結婚了使他焦慮。第二次舊病復發是在救出達內希望渺茫時,馬奈特醫生心中很不安所以精神狀態又崩潰了“我的小板凳呢?我到處找我的小板凳,就是找不到。他們把我的活兒弄到哪兒去了?時間緊迫,那些鞋子我得趕緊做好的呀!”可以看出他的做鞋工作已經成了他的避難所和依賴了。狄更斯作為人道主義者,他認為暴政會引起暴力,危機近在旦夕,人人都應慈悲為懷,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讎相報無有已時,只有仁愛之心才能挽救浩劫。所以馬奈特醫生這個形象雖然沒有卡頓律師那樣壯烈唯美但卻擁有廣闊的包容心與仁愛了。

【《雙城記》讀後感14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