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使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反思

使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反思

使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反思

  21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跨入21世紀的時候已經進入到了網路時代,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中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教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地採用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毫無疑問,這是歷史教學的進步,是課堂教學有益的探索,這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21世紀的教育,沒有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是難以想象的,作為21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師,不能掌握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也是難以勝任的。然而就目前我所觀摩的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歷史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大力提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今天,我認為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要應注意的以下三個方面的進行反思

  一、思想認識上的反思

  教育理論決定教育行為,在運用多媒體計算技術輔助教學問題上也是如此。因此,我們首先要不斷學習,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走出思想認識的誤區:

  ⑴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是“花架子”,它可有可無,可用可不用。如果上面有人來進行教學檢查,或是參加各種教學競賽,教師們就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上課,猶如錶演節目,特別是一些老教師,一時半載還很難適應多媒體上課,因此一個學期很難用上幾次計算機,在科技和教育迅速發展並相互結合的今天,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時代的要求。中學歷史講述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課堂上面對的是成長的青少年學生,而歷史的博大精深,繼承又發展,包羅永珍,且不可再現的特點,使我們一節課45分鐘提供給學生的歷史資料或歷史問題是非常有限的,這也要求教師必須藉助其他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瞭解歷史,感悟歷史,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是其中一個必然的選擇,它可以再現歷史現象,增強歷史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歷史課的活躍性和師生的互動性,可以大量補充與教材有關的歷史資料,加大課堂容量,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增強歷史課的滲透性和開放性,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師生角色轉換,增強歷史課堂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可見,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輔助中學歷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獨特的優勢,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並非是可有可無。

  ⑵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是“萬能的法寶”,它可以代替傳統的教學手段。科學技術雖然日新月異,但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日益推廣的今天,我們尤其要防止踏入技術萬能的誤區。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的運用,要根據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物件等因素恰當選擇,並與教師的教學風格有機結合。只有使用得當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則,最終可能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有的教師認為歷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多多益善。這就違背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初衷,從而步入到一個新的誤區。

  ⑶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應用教學,將削弱甚至取代教師的作用。計算機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領域,是一場教育教學的革命,因此,必將帶來一系列的新變化,特別是教師腳色的轉換。傳統的歷史教師靠一張嘴,一枝粉筆,重在“教”,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隨著資訊科技的應用,現代的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資訊源,網路等媒體將與教師共享知識傳遞的權威。但是,計算機不應該也不可能取代老師的角色和功能,而且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如何“拋磚引玉”更顯重要。是任何現代化機器裝置所不能取代的。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出理上的反思

  教材是每一個教師備課和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在上課前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材,補充資料,以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是如此。由於認識上的偏差,有的教師在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對教材的處理和素材的選擇存在著三種傾向:

  ⑴捨棄教科書,一味追求課外的“新史料”。例如有的教師在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往往花費很多時間去查詢課本上沒有的歷史資料,影視音像,反而忽略了教課書上本來就有的一些重要的資料,這不僅浪費了教師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脫離了課本,偏離了課程標準,不利於學生對教材的領會和把握,因此教師在製作課件時要處理好課本資料與課外資料的關係,緊緊圍繞課本去精選課外資料,而不能貪多求新,捨本逐末。

  ⑵偏離重難點,過分強調課堂“大容量”。例如,有的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的快捷特點,棄教學的重點難點於不顧,拼命地蒐集和使用資料,一堂課“電灌”下來,教學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但學生並不知道哪些內容與教材有關,真正瞭解和掌握的卻很少,重點難點也沒有突破,課堂大容量卻導致學生的低效益。因此,我們要根據課本的重點難點選取適當資料,並應注重適當,有度和高效。

  ⑶缺乏實效性,過於突出課件的“時髦感”,一個好的課件,在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前提下,因該文字取捨精當,動畫清晰和諧,音樂優美,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而我所見到的一些多媒體課件,雖然不乏優秀者,但有的為追求時髦和前衛,文字資料,圖形影象、音訊影片等一齊上,一堂課“演”下來,學生或興奮過度,或疲勞不堪,對本課內容及內在的邏輯聯絡卻不得要領,結果是事倍功半;有的圖文花俏、音樂誇張、色彩過於華麗,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結果也是事與願違,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教法運用上的反思

  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都各有其長短,任何一堂課的教法也不是單一和僵化的。在中學歷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我們要防止:

  ⑴邯鄲學步丟棄傳統。我們對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應該繼承發揚並加以創新,不能因引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而邯鄲學步、數典忘祖。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輔助作用,教師富有藝術的美麗的教學語言可激發學生的情感,系統優美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提煉史料,適時巧妙的啟發誘導可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因此,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的多媒體計算技術應巧妙結合,有機統一,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⑵重形象直觀,輕抽象概括。直觀性是歷史教學的原則之一,也是多媒體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這個原則的貫徹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在加強歷史教學直觀性的同時,教師應如何配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分析綜合,如何對形象的直觀的歷史現象進行抽象和概括,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要傳播資訊,還要善於整理、加工和詮譯資訊,在圖文演示和教師講述有機結合中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掌握歷史發展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⑶重課件演示,輕思維點撥。歷史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成敗的關鍵主要在於多媒體課件的思維含量,即它能否有效地實現人機“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能否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否較好發揮教師課堂組織和點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誘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在人機“對話”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目前歷史計算機輔助教學存在的最大的,也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有待中學歷史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去不斷探索。

【使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