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打電話之教材分析案例

打電話之教材分析案例

打電話之教材分析案例

  一、教材解讀

  1.課文解說。

  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深受群眾的喜愛。《打電話》就是一段惹人發笑、發人深省的相聲,它諷刺了一個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小事,結果被這個人東拉西扯,說了兩個多小時,既誤了自己的事,又耽誤了別人的時間。這段相聲採用誇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囉裡囉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選編這段相聲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相聲語言的精妙和幽默,瞭解相聲這種特殊的語言表演藝術。在讀中感悟到,打電話與人交流要言簡意賅,這樣不僅節省時間,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透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體會相聲語言的精妙與幽默。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唆。

  給人物起名叫囉唆,是編創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說話絮絮叨叨,重複煩瑣。姓氏上根本沒有姓囉的,以“囉唆”命名,增強語言的幽默感,名實相符,突出了對文中打電話人的諷刺意味。

  (2)對詞語的理解。

  四害:原指老鼠(耗子)、麻雀、蒼蠅、蚊子。麻雀是益鳥,但是由於當時認識有誤,人們認為麻雀糟蹋糧食,所以把它列為四害之一。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2.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建議

  1.對於相聲,學生並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積累,調動起學生讀相聲的興趣。本文是略讀課文,首先透過引導學生瀏覽全文,瞭解課文的意思,體會人物的特點。然後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閱讀,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人物語言的特點。

  2.根據課文的體裁特點,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表演式朗讀,因為語言比較通俗,諷刺意味比較濃,所以朗讀的重點是讀出人物語言的`生活化,讀出諷刺意味。

  3.在學生讀懂課文後,可以交流一下這個相聲對自己有什麼啟發。

  4.有條件的,可以找幾段經典相聲,讓學生來聽,來看,來讀,體會相聲的語言特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師:課文中打電話的這個人名為囉唆,你覺得這個名字對他來說怎麼樣?

  生:真是名副其實!

  師:你從哪兒感受到他的囉唆?請先瀏覽課文找找依據,說說你的理由。

  生:從時間上來說吧,就能看出他的囉唆。不到半分鐘就說完的事,他準備打四個小時,並且打完電話,已經是八點半了,要看的戲都快散了。還不囉唆嗎?

  生:我從他的語言中知道他很囉唆。說的話跟請人看戲都沒有關係,你看這裡──“你貴姓呀”一直到“開會嗎?……不開會”,說了這麼多,還沒說到正題上。

  生:就是跟請人看戲有關的話,也是那麼囉唆。直接告訴看什麼戲得了,讓人家猜,給人家表演,多囉唆呀!

  師:看來不愧叫囉唆!你想聽電話的小王,會有什麼感覺?假如你是旁邊準備打電話的人,你會怎麼樣?

  生:我想,聽電話的小王,一定煩透了他。從文中我知道,他表演唱,小王都說沒聽見,並且還說沒吃飯呢,明顯地是不想聽他的電話了。

  生:我想,小王不會跟他做朋友了!

  生:旁邊準備打電話的人,一定會罵他的,他太自私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都是有事才打電話,這多耽誤事啊!

  師:打電話囉唆真是害人害己。看來,打電話抓住要點,簡潔明瞭,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是文明行為的表現!

  五、相關連結

  相聲 相聲是所有說唱藝術之中最為人們熟悉的品種,起源於北京,流行全國各地。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也是幽默的藝術,運用說學逗唱的技巧,組織包袱逗觀眾哈哈一笑,並有針砭世俗、寓教於樂的功能。包袱又稱“哏”,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笑點”。

  相聲按照演員人數多少,可分為三種:

  單口相聲 一人演出,類似說書,與說書最大差別在於說書不一定要有哏,相聲則無哏難以成立。單口相聲內容通常具有故事性。如,《連升三級》。

  對口相聲二人演出,主述者稱為“逗哏”,幫腔者稱為“捧哏”。依捧、逗分量不同,又可分為“一頭沉”和“子母哏”,一頭沉以逗哏為主,捧哏為輔。子母哏則二人等量齊觀,多半為爭辯的形式。

  群口相聲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演員之間必須有絕佳的默契。

  一 吐 不 快

  梁藝甲:別人遇到新鮮空氣,總想做做深呼吸。

  乙: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甲:我二叔不是這樣。

  乙:他呢?

  甲:喜歡一吐為快。

  乙:聊點什麼呀?

  甲:跟聊天沒關係。

  乙:那怎麼叫一吐為快呢?

  甲:把痰吐出來,他就痛快了。

  乙:這麼個一吐為快呀!

  甲:早起上班兒,蹬著腳踏車兒,他能從家門口兒一直吐到單位的大門口兒。

  乙:隨地吐痰哪!

  甲:你以為呢?

  乙:這可太不道德了!

  甲:要怎麼你看騎車人都是走直線,唯獨在我二叔後邊兒騎車的,都跟那蛇行似的──曲裡拐彎的。

  乙:怎麼回事兒呀?

  甲:還用問嗎──怕唾沫星子濺到臉上。

  乙:這可太不像話了!這一路上,就沒人出來管管他嗎?

  甲:用老北京的話說,叫臊著他;用上班人的話說,叫沒那閒工夫兒搭理他;用環衛工人的話說,叫素質低下;用執法人員的話說,叫別讓我碰上他。

  乙:沒說他好的。

  甲:也是無巧不成書,那天,還真就碰上了。我二叔正一吐為快呢,被大喝一聲:“你給我下來!”

  乙:這口氣可也夠難接受的。那你二叔呢?

  甲:二話沒說,乖乖兒地就從那車上下來了。

  乙:也是覺著理虧。

  甲:“這一路上,你倒是痛快了,別人受得了嗎?”

  乙:(扮二叔)“我錯了!”

  甲:“剛知道啊?你是願打還是願罰呀?”

  乙:(奇怪地)怎麼還帶打的呀?(扮二叔)“我認罰。”

  甲:“認罰呀,把這個戴上。”說著,遞過一個口罩來。

  乙:“非典都過去了。”

  甲:“我是怕你把病傳染給別人。還有,把你吐的痰都給收拾乾淨嘍。”

  乙:“我還是認打吧!”

  甲:“打,也得等你收拾完了再說。”

  乙:連罰帶打呀!

  甲:“再說了,打,我也不能當著這麼多人打你呀──等回了家再說吧!”

  乙:還要追家打去呀?誰呀,這麼厲害?

  甲:你問管我二叔的這個人呀?

  乙:啊。

  甲:我爺爺呀!

  乙:我說的呢!

【打電話之教材分析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