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基於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探討論文

基於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探討論文

基於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探討論文

  摘 要:本研究是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建立融入原生態農耕文明的供產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階段性成果。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階段,本研究分析了國內外現代農業模式,結合我國國情與歷史文化,重點從理論上探討,基於傳統農耕文明,以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管理方式的現代化、農業迴圈生態的打造和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和區域化等手段,將原生態綠色農耕文化精髓融入現代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的產供銷各個環節,並以此探究現代農業的創新模式,促進“三農”統一、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求。

  關鍵詞:現代農業; 原生態; 農耕文明; 創新模式

  1 融入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意義

  自然環境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在人類生存與發展中,要考慮到環境的實際承載力。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各種資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資源瓶頸、環境汙染,然而經濟增長的方式尚未實現根本性改變,導致投入產出的效率並不高。發展新型現代農業是高效利用現有農業資源的重要措施,能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滿足建立現代農業制度的需要,是農業價值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產能的必然選擇,能改善目前環境汙染問題,且有利於生態系統的平衡,建設生態文明。

  2 融入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內容

  1)提供展示農業文化遺產和農耕文化發展史的博物展覽與農業觀光、體驗形式相結合的特色專區模型。

  2)提供融入生態、綠色的理念和工藝的新型供產銷一體化農業模式,用開放式的'觀光體驗區,傳播綠色、生態、健康的新型農業理念,有利於樹立企業形象。

  3)竭力打造一個集觀光體驗、休閒度假、餐飲會議、運動休閒、怡養為一體,宜居宜遊與新農村綜合體專案,使其既具有農業生產功能,也具備旅遊業的觀光休閒功能。

  3 融入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實現形式

  3.1 新型生態農業生產模式

  3.1.1 “豬—沼—果(菜)—魚”(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 在溫室一側,修建一個地下的沼氣池,在沼氣池上建豬舍和廁所,形成相對封閉狀態下的有機生態能源系統。

  3.1.2 “上、下”(果、禽或果、蔬)立體生產模式 果禽模式為上面是季節性果樹,下面是散養小家禽。家禽為果樹提供有機肥料,同時果樹的害蟲又為家禽提供了綠色飼料。果蔬模式為上面是季節性果樹,下面是低矮蔬菜。果樹可以形成擋風保溫層,為蔬菜和低矮水果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3.2 “供產銷一體化”模式

  3.2.1 新型生產技術

  3.2.1.1 無土栽培的技術 該技術能降低農藥用量、省肥、省工、省水,提高植物的產量和品質。其裝置簡單,就地取材,成本低,不用連續供應營養液,管理方便;栽培床彼此分開,營養液又不迴圈,病害不易蔓延。而最突出的特點是經濟效益高。

  3.2.1.2 測土配方技術 施肥體系是將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相配合,降低生產成本,相互補充,滿足作物在生育期對於養分的需要,同時促進微生物的活動,改善農作物的營養條件,使微量元素相互配合。

  3.2.1.3 節水灌溉生產技術 採用雨水農業,充分利用雨水,保證蔬菜、瓜果等生長的需要,達到綠色、環保和迴圈利用的目的。同時,採取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和噴灌,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3.2.2 新型供應方式

  3.2.2.1 訂單式供應 消費者可以透過電話、網際網路等現代通訊系統預定各種蔬菜、水果、養殖產品,農園進行針對性的訂單式生產和配送,來滿足多層次、全方位的市場需求。農園透過方便快捷的配送網路,將這些產品在4 h內直接送至顧客家中。

  3.2.2.2 特供農場 特供農場是指爭取特供訂單,根據客戶特定需求進行栽培來提供指定商品,特別是對於不適合在四川種植且運費貴、保險期短的物種,實施先下單後生產模式,構建高階農產品流通渠道。

  3.2.3 新型農業營銷手法

  3.2.3.1 生產型會員 將新品種、新工藝以及農產品用肥等推廣到各地區,並進行技術指導與定期尋訪,根據公司的要求和指導各產區定向生產生態農產品,並定期、定量進行銷售供應,並建立銷售網路進行統一銷售。

  3.2.3.2 銷售型會員 銷售型會員是指將各大超市、新型蔬菜超市、農產品市場納入企業成為“市場會員”,形成具有相當規模的固定銷售市場。

  3.2.3.3 單位會員 對於那些經營穩定的連鎖型酒店、賓館以及大型的企事業單位,定期輸送無公害農產品。

  3.2.3.4 個人VIP會員制 預收年費,定期配方優質農產品。

  3.2.3.5 “捆綁”農業區、規模化經營 與專案周邊農業生產區及重點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建立合作關係,藉助強大人力、財力與科技等資源優勢和廣闊的營銷渠道,吸納各個產業區的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將最新的科研技術成果運用到各個產區進行推廣和普及,提升科技水平,進一步擴大無公害產品的生產能力。

  3.2.3.6 “活動”經營“市場” 與行政管理部門、行業組織協會、農業產品監督管理部門等機構、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定期舉辦類似“生態農產品展示品、供銷洽談會”“新工藝、新技術、新品種推介會”等活動,確立科技農業的功能定位,進而提升整個專案知名度,增加受眾群

【基於原生態農耕文明的現代農業創新模式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