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基於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課程實施的創新路徑論文

基於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課程實施的創新路徑論文

基於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課程實施的創新路徑論文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的關鍵。物流管理專業是對技能操作性和現場管理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校企合作進行專業課程的設計及實施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對學生操作與現場管理能力的培養。

  然而,目前校企合作的實踐往往只停留在參觀、考察、調研等較淺層面上,進行校企合作實施課程教學的方式較少,對之進行研究的更少,產生了像學生在學校學的和在企業實踐學的內容脫節、學習方法完全不同卻缺少必要的輔導、學校考核與企業學習考核標準不同、學校教師在學校與在企業教學中角色定位不同等問題。因此,亟需建構一個校企合作實施專業課程教學的模式,促進校企深度合作,保障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現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既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的一個方向,也是職業院校尋求自身發展空間和服務區域經濟途徑的必然要求。儘管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的理念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在實踐上卻難有實質性的進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對校企合作依賴性不高

  從企業每年招聘的新員工來源看,與企業有合作的職業院校的學生並不佔優勢。大約67%以上的樣本企業每年新招聘員工來自於合作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比例低於20%。從中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實施的效果,經過企業實習的學生,與企業真正需求的人才資源有一定的差距。

  (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質量有待提升

  在實習的安排上。企業主要根據單位生產的需要安排學生實習,學生實習對口率比較低。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缺少系統的指導。具體如圖所示。

  圖1 實習安排對口率

  (三)生產管理困難和安全是阻礙實習實訓開展的主要因素

  由於學生缺少員工的崗前培訓,缺少安全意識,在企業中的實習時間普遍較短,所以容易發生安全問題。而難以承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安全風險,是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具體見圖2資料。

  圖2 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圖

  二、構建校企合作的課程實施方式

  高等職業院校的生源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行為導向”是高等院校的主要模式。行動導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更多強調的是情境學習。因為不同的職業及其工作情景各具特色,所要求的綜合職業能力在內涵、表現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性的“能力”具有共通的一面,可以進行知識傳授,但更多地還須與具體的情境相聯絡才能形成,尤其是社會性職業技能,難以用簡單的傳授或單一的訓練方式進行,須由學習者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體驗和感悟。情境學習理論認為,能力的獲得必須在相關或“真實”的情境中,從某種程度上講,能力是活動、情境的產品。只有在情境中或工作過程中才能全面反映學習者處理社會、技術和環境等複雜關係的能力。

  因此,我們在進行課程實施的時候要靈活地運用了校內和校外兩個課堂,校企合作實施教學。校內課堂要利用來自企業的真實工作專案進行訓練,企業課堂要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情景,兩方面的結合才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縮短學生由初學者向職業人過渡的時間。

  (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構建崗位勝任素質模型,明確企業需求

  崗位勝任素質模型是基於創造企業未來高績效要求,能夠區分優劣業績並具有測量性的`員工工作行為特質。崗位勝任素質模型的使用,一方面能夠彌補以崗位為核心的硬性管理引起的軟缺陷,從本質上改變人力資源管理中員工如何適用於企業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面能夠集中培養企業所需要的競爭能力。

  崗位勝任素質模型多用於企業人員的招聘與培訓工作,根據對核心課程所對應的就業崗位進行調研,建構與之對應的崗位勝任素質模型,為課程專案設計奠定基礎。

  (二)基於企業需求的專案設計與教學場所選擇

  “做學合一”落實在教學層面上,主要是透過專案教學法來實現的。實施專案教學方法的關鍵是設計和制定一個專案的工作任務。基於崗位勝任素質模型進行的專案設計與選擇,要使培養目標根據相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來確立,就要注重與社會特別是行業、企業對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結合,並根據企業需求的調整而不斷改進,除在教學內容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要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三)構建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236”教學實施方式

  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設計了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236”教學實施方式。

  ·“2”即利用“校內模擬教學+企業實境訓教”兩個課堂進行教學;

  ·“3”即由“教師+能工巧匠+學生”三個主體完成教學;

  ·“6”即經過“講解、示範、指引、指導、操作、體驗”六步驟實現教學。

  圖3 “236”教學模式示意圖

  在教學過程中,以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為原型來設計學習情境中的工作任務,以模擬或真實的工作任務來組織開展教學,在校內模擬教學課堂,利用物流實訓室對汽車零部件倉儲企入庫、在庫、出庫的操作進行模擬,教師講解知識、操作示範,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下進行操作;在學習情境1和學習情境2教學結束後,安排學生到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柳機配送中心進行兩個階段的實境訓教,企業能工巧匠“言傳身教”進行指引和指導,學生在工作崗位頂崗操作,在工作中體驗職業氛圍、感受企業6S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把“236”教學模式貫穿於所有學習情境的教學之中,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基於校企合作的課程實施方式的價值與意義

  (一)探索企業實習與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

  企業實習與課程教學透過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做到了有機結合。一方面,將企業中適合學校教學的部分,轉化為學校教學專案,透過建立模擬的實訓室,讓學生在實訓中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同時為下一階段企業實訓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推行教學企業專案,將真實的企業環境引入到教學平臺中來,透過企業中心訓練和企業專案訓練來增強課程設定的實踐性,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開闢道路。這種結合,兼顧了學校教學的系統性和企業教學的實踐性,並且透過兩個課堂的教學實施融合解決了原有企業教學中安全性的問題和實習對口的問題。

  (二)明確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教學的路徑

  高職院校的學生從進校起,就已經接受了職業技能學習和訓練非常重要的觀念,他們大多數都能明白職業技能對未來就業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願意到公司去參加實際工作,加深對未來工作崗位的認識,以便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為畢業後參加實際工作打下堅持的基礎。但是,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教學實施一直是企業教學中的難點。在企業教學中教什麼內容,怎麼去教,學生如何去學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透過探索,我們從研究企業需求入手,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專案,再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教學場所和教師,再按照“236”教學模式進行實施。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為其他課程進行校企合作實施提供了參考。

  (三)為校企融合開展合作奠定基礎

  校企合作的領域還體現在技術研究和培訓領域,也就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進行專業課題的共同開發和研究,進行企業員工的培訓。對於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大部分具有博士和碩士學歷,擁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專業領域具有較為廣博的理論知識。而企業在生產過程,肯定會遇到一些專業技術難題,這就需要學校的教師和企業管理人員共同組成科研課題組,透過理論和經驗的完美結合,解決企業在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透過合作,學校充分了解了企業人員培養的需求,這為學校培訓專案設計奠定了基礎,也為企業員工培訓明確了內容,並且可以利用學校的師資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提供平臺,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學生參與學習,實現“教師+企業(公司)+學生”相結合的模式,達到了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世斌.中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調研報告[R].天

  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2011:11.

  [2] 郭險峰.校企合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必然路徑[J].

  職教論壇,2009,(S1):201-203.

  [3] 趙向軍,胡進.高職教育集團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

【基於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課程實施的創新路徑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