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月光啟蒙》的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的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的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的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是當代作家孫友田的一篇寫人散文。作者回憶了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對自己進行啟蒙教育的事,表達了對母親養育、啟蒙之恩的美好追憶。

  課題包含三個問題:誰啟蒙誰?母親怎樣啟蒙我的?母親在什麼情況下啟蒙我教育我?還可推斷出一些問題:母親用什麼啟蒙我?為什麼我能從母親的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內容中得到有益的啟蒙?

  文章有兩條線索,明線是母親對“我”的啟蒙;暗線是作者情感體驗的發展變化。在詩意的月光下,母親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使“我”忘卻了夏夜的躁熱,沉醉在美妙的歌聲中,使我領悟了父輩們對家鄉、對生活的感情;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一個個優美的神話故事,為“我”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一段段幽默風趣的童謠,也不僅豐富了“我”的積累,還使“我”感受到文學的親近;生活中的謎語,同樣啟迪“我”思考和聯想。所以作者說:“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苦澀童年的夏夜卻是美妙的。”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理解:在童年夏夜裡,“我”常常沉醉在恬靜的月光裡、親切的母愛中,陶冶在豐富的優秀民間文學裡,忘卻了時間,丟失了睡意。是母親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文學的種子;是母親用優秀的民族文化,用藝術的`形式教育“我”培養“我”,為“我”打開了閉塞的心靈之窗,照亮了“我”灰濛濛的心靈,使“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變得豁然開朗。使“我”得到了有益的啟蒙,長大成了一名作家。

  文章也給了我們許多思考。如“母親不識字,為什麼成功地啟蒙了我?”我們感到,這位母親不僅勤勞、愛孩子,也不僅聰明,而且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試問:有多少母親能為孩子動情地吟唱歌謠、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為孩子創設這樣一種良好的精神環境?更可貴的是,這位母親不識字,所以她講的都是她聽會的、記住的、積累下來的。所以作者說,是母親“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母親的智慧在於她大量掌握了民間文學的內容,她的才華還在於掌握了民族文學的不同樣式。文章結尾含蓄地表達了啟蒙的意義――“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我所以能走上寫詩和寫作的自由王國,根在母親那兒,象母親那樣,我也成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者、發揚者。

  學生對母愛的體驗是有生活基礎的,因此教學中抓住作者對母愛及母親教育啟蒙他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學的線索是比較合理的。同時,學生對文章的自由閱讀也往往處在欲深入而不能的狀態,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甚至講解重點句段的意思,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月光啟蒙》的教材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