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老炮兒》電影聲音設計與製作分析論文

《老炮兒》電影聲音設計與製作分析論文

《老炮兒》電影聲音設計與製作分析論文

  電影 《老炮兒》 2015年12月24日上映,截止到2016年2月,票房已經破9億,它獲得了第52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主演馮小剛更是一舉摘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桂冠。 “老北京情懷”、 “江湖”、“道義”、“規矩”、 “理”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標籤,不論是三環上的飆車,酒館中的父子情,大街上出逃的鴕鳥,冰湖上六爺操刀英勇赴死,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電影中演員們皆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話,或許正是因為它所具備的原汁原味的北京味道讓筆者這個北漂更加關注影片的聲音。這部偏重於展現人文價值的電影跟現在流行的好萊塢商業大片比起來,在聲音上或許並沒有那麼引人注目,但就是這樣毫無違和感,“全對”的感覺才是這部文藝電影聲音正確的開啟方式。短短一百多分鐘的時長,蘊含了電影聲音製作團隊拍攝前後的辛勤付出和頗具北京風味的 “小心思”。為了瞭解更多 《老炮兒》電影聲音設計的細節和聲音製作的方法,筆者邀請了 《老炮兒》的錄音指導趙甦晨和混錄師王鋼來分享他們的體驗和心得。

  一、錄音師篇———受訪人:趙甦晨

  因為趙甦晨本人就是老北京人的關係,他對北京的聲音十分敏感。作為 《老炮兒》的錄音指導,他不但談到同期錄音的難點、如何高效完成電影聲音製作、網際網路+對電影聲音的影響、優秀的錄音師是怎樣煉成的等問題,還透露了在 《老炮兒》中加入的 “小心思”。

  1. 《老炮兒》裡的 “小心思”

  1 )消失的鴿哨

  在我看來,現在與其說京味在變淡,不如說北京在自然而然地變化,而我也儘量將這樣的變化融入到 《老炮兒》的聲音中。很多北京典型的聲音元素,例如鴿哨、磨剪子、磨菜刀、衚衕的叫賣聲等,在現在的北京已經很少了,因此電影只在片頭附近運用了兩次鴿哨,以取得一種平衡,讓觀眾感覺到這是北京,但北京已經變了。

  2 )神奇的衚衕後海的衚衕也很神奇,從特別喧鬧的地方往衚衕裡走,聲音的嘈雜度衰減十分迅速,這也應用到了電影中,例如六爺從他的家走到酒吧街,這兩個地方地理上離得非常近,但聲音反差卻很大。

  3 )冰湖赴死,死扣細節從六爺拿出軍裝和軍刀到最後在冰湖上死去,我們十分注重細節表現。六爺拿出衣服,用布去擦軍刀,刀產生了細細的高頻共振,他去剃頭髮,他在煙霧的環繞下,輕輕走向濃霧,走近二爺,給二爺點根菸等的細節和音樂都很符合六爺當時的心情。六爺到冰湖之後的設計是電影的高潮,採用了十分誇張的音效,六爺踩在冰面上,冰裂的聲音設計為類似於地震一樣的聲音,這和真實的冰裂聲並不一樣。我們將冰湖這一段聲音的動態和比例都做得比較豐滿,讓觀眾能聽得過癮,並盡力營造出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

  4 )安靜的小區電影中六爺去找曉波時,從喧鬧的地鐵走進了一個十分安靜的小區。這個小區的氛圍與普通小區正好相反,普通小區白天時會有人遛彎兒,或者老頭、老太太帶著孩子,但這個小區基本都是年輕人租住,白天的時候人特別少,所以十分安靜。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六爺的生活是反著的,大家都從安靜的小區到嘈雜的地方,六爺則是從嘈雜的環境進入安靜的小區,暗喻六爺不被社會所認同。

  2.做每一齣戲,考慮觀眾的興奮點

  《老炮兒》公映版一共137分鐘,觀眾長時間觀看會感覺到累,因此電影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製造興奮點,讓觀眾精神起來,能夠持續看下去。電影中六爺和侯小杰去找小飛帶出了一場飆車的片段,給前面一直頗具生活氣息的情節注入了年輕人的元素,跑車、追逐和非常大的聲音動態,觀眾會精神一振,這是電影的其中一個興奮點。在電影末尾,冰湖那場戲時長約八分鐘,背景音樂一直在持續,如果鼓點的敲擊持續時間過長,觀眾會聽覺疲憊,因此混錄師王鋼將鼓聲在技術上進行了特別的處理,讓鼓聲彈性更足,並帶有輾轉起伏,這樣讓電影有更好的帶入感。(這一點也將在筆者與王鋼的對話中詳細解析。)

  3.同期錄音難在哪裡

  電影在拍攝時,即便是用最好的錄音裝置,聲音品質的損失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避免。電影拍攝時,很多鏡頭可能會重複拍攝,導致聲音中斷,演員說話的位置不同,錄音話筒正打反打,也會影響錄音品質,而這樣的聲音片段在後期銜接起來之後,容易出現介面處聲音忽大忽小,產生極大的斷點,後期處理無法解決的這個問題,只能讓演員補錄。因此,在拍攝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同期錄音只能用最嚴苛的技術去錄。《老炮兒》在同期錄音時,就使用了大量的指向性話筒和無線話筒,從多個角度獲取更多的聲音素材,這樣為後期選擇提供更多可能性。我們在後期處理時,就盡力去嘗試,看能否找到最合適的聲音段落。即使到最後,同期聲音檔案因各種原因仍然無法達到技術要求,但努力錄下的演員同期臺詞仍可以作為參考聲,幫助演員在後期時補錄。因為演員能聽到自己當時的表演狀態,這樣補錄時演員能快速找回拍攝時的狀態,甚至還可以做感情昇華,這些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技術。在酒館中父子和解這出戏是整部電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段落。演員在拍攝的時候喝的是真酒,所以拍攝條數不多,基本沒有後期更多選擇的餘地。這出戏的拍攝地經常有飛機飛過,但我們在後期製作時,發現錄音的效果還不錯,所以除了部分改詞之外,這出戏基本都是採用的同期錄音。

  4.怎樣高質量地完成錄音

  《老炮兒》在聲音後期製作上時間已經十分充足了,混錄就進行了四次,製片方和導演都十分重視聲音製作,這在國產電影中,對於 《老炮兒》這種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足夠的聲音製作時間,能夠讓製作人員有時間去反思和做更多的嘗試,讓電影的聲音日臻完美。跳出 《老炮兒》這部電影,中國電影現階段確實存在聲音製作週期緊的情況,觀眾對聲音感受的不重視,一些電影院對聲音播放效果的不重視都是影響聲音質量的因素。在聲音製作週期緊的情況下,製作團隊要根據電影的屬性選擇表現的重點,電影的聲音要符合電影的氣質。例如商業片則更注重音效、音樂和場面氣氛的營造。文藝片則更注重演員臺詞和情感的塑造。臺詞、環境、動效、音樂都很重要,中國電影的聲音製作水平還需要提升。

  5.電影院還放系統不給力,這是個問題

  聲音製作的時候將聲音做得很完美,但是由於一些電影院還放系統的品質問題,導致優質的電影聲音無法真正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還放系統的每個裝置都有它的壽命,效果也難免會出現偏差,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去校正裝置,由誰來校正是一個問題。例如,老炮兒要在杜比的影廳首映,我們則會請杜比公司技術人員或者專門的檢測機構來針對這個影廳進行校正。但這隻解決了首映問題,中國有幾千家影院,影院的還放系統是否合格如何檢測?不合格又如何去調整?據我瞭解,這在國內基本處於空白階段。

  6.網際網路來了,改變了電影聲音什麼

  觀眾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觀影的平臺和媒介更加多樣化、碎片化,我們對這樣的變化趨勢一直都在積極參與。這需要在聲音製作的時候考慮電影是在什麼樣的平臺去播放,例如一些網劇,首先要讓觀眾聽清楚臺詞,因為觀眾觀看的環境可能在火車上、地鐵上,比較嘈雜,當然也可能是家庭影院。考慮到觀眾觀看平臺的多樣化,在聲音製作時,仍然要按照專業的標準去做。網際網路對於製作環節的意義在於,網際網路技術的提升減少了電影在網際網路傳輸過程中的損失。不論是網劇還是傳統電影,聲音的製作水準不能變,只是最後在不同終端平臺呈現出來的水準是有變化的。

  7. 優秀的錄音師是怎樣煉成的

  我在電影聲音這個領域摸索了12年,在我看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錄音師,首先要沉的住氣,對要製作的電影有很深的理解,瞭解電影的特質,與導演、演員多溝通。其次,是提升自己在聲音方面的素質,錄音師作為一個技術工種,到了一定程度對裝置的應用已經很熟練了,這時最大的競爭力在於個人素質。而個人素質作為一種隱性的能力,主要是靠個人平時的'積累和觀察。另外,還要學習新的技術,例如現在主流的幾種聲音制式。錄音師還需要較強的協調能力,因為他需要跟各個部門打交道,以獲得支援和配合,對聲音製作的整體進度也要心中有數。最後,要有耐心,能吃苦。

  二、混錄師篇———受訪人:王鋼

  王鋼現任中影電影數字製作基地後期製作公司的錄音指導、聲音設計和混錄師,具備多年的影視後期工作經驗。《老炮兒》製作了好幾種聲音制式的版本,包含了現在比較熱門的杜比全景聲、巴可沉浸音、 DTS : X等,這部電影也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部混錄巴可沉浸音的電影,作為該片的混錄師,他分享了他的感受和經驗。

  1.混錄不只是調整聲音大小

  混錄對於不瞭解的人來說,大約就是調整一下各種聲音大小比例,但這僅僅是混錄的一部分。例如一場室外的戲,混錄師需要混合所有環境、動效、臺詞、音樂的聲音,除去大小的調整,還需要調整每部分的音色,營造所需要的氛圍,增強電影的帶入感。

  2.聲音不是找存在感

  畫面是有焦點的,聲音也是有焦點的,混音的時候要讓觀眾知道焦點在哪裡,不能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例如,六爺在車廠裡被扇了耳光,鏡頭聚焦到六爺的臉,這時如果背後有強烈的聲音,會破壞鏡頭情緒,觀眾就會出戲。聲音應該在合適的地方表現,要把握適度的原則,以融入感為主,而不是找存在感。

  3.《老炮兒》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部採用巴可沉浸音混錄的電影

  杜比全景聲、巴可沉浸音等都是現在新的聲音制式,我比較幸運的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部杜比全景聲影片 《一九四二》是我混錄的,而 《老炮兒》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部混錄巴可沉浸音的電影。這些新的聲音制式賦予了聲音更豐富的表現力,聲道、點位更多,聲場更加豐富,音質也有所提升。混錄師在混錄的時候,根據不同制式對影廳新的音箱佈局,透過我們的理解去創作。混錄多種聲音制式雖然會增加一些成本,但不會很多。

  4.優秀的混錄師是怎樣煉成的

  混錄師需要具備很好的判斷力和把控力,判斷力表現在理解劇情、理解導演和揣摩觀眾心理。例如,電影末尾冰湖那場戲,我混錄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因為這場戲長達八分鐘,包含很長一段音樂,如果一直是鼓點的敲擊,八分鐘不到觀眾就已經麻木了,沒有任何感覺了,混錄時明確了這一點後,就要考慮怎樣將節奏把控好,起伏應該在哪裡,考慮觀眾的疲勞感、聲音的帶入感、觀眾的興奮點,我反反覆覆做了很多試驗。還有電影中的飆車、打架,用聲音把電影的氣氛活躍起來,鴕鳥在馬路上奔跑的時候,我們融入了車子劃過和喇叭的聲音也是為了轉換節奏,釋放前面幾場戲給觀眾帶來的壓抑情緒,增強帶入感和融入感。

  後記:筆者一位老北京朋友看過 《老炮兒》之後感觸良多,《老炮兒》喚起了她諸多回憶。她十分感慨老北京所崇尚的禮、情誼、規矩慢慢地失落了,京味兒也在不知不覺中淡了,北京真真正正地變了。我想這也是 《老炮兒》想要講述的,《老炮兒》的導演管虎也曾談到,“我覺得有些東西消失是一種必然,比如城市建設方面的,我們也不必過多懷舊。只是有些東西不論城市再怎麼變也不能沒有吧?比如孝順不能沒有吧?愛情不能沒有吧?但現在這種東西我覺得有點岌岌可危了。而且老北京人都是講究仗義和以理服人,現在這些確實沒有了。”變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老炮兒》就是在向那個曾經的北京致敬。

  《老炮兒》的聲音製作團隊從細節出發,設計上,抓住北京的特色,用聲音塑造人物特質;製作時,緊跟時代的腳步,多種聲音制式齊發,用聲音展示了一個變化中的北京。現在網際網路、多平面立體聲技術等為電影聲音注入了新的活力,技術的提升為電影聲音設計製作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電影聲音的品質將在比拼硬體的同時,向軟實力深層拓展,電影聲音製作團隊的素質和水平將成為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

【《老炮兒》電影聲音設計與製作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