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服裝/紡織/皮革> 於服裝生產流程複習

於服裝生產流程複習

有關於服裝生產流程複習

  服裝生產流程設計複習

  第一章緒論

  思考:服裝工業生產與家庭單件製作有何區別 ? 準備過程(確定生產能力採購人員技術)生產過程(協作工序-流水線-裁剪-縫紉-整燙)縫紉裝置(專機工序高速)品質標準(檢驗質量穩定) 一、1.服裝裝置發展趨勢

  高速化。省力,機械化,自動化。電腦控制程式化。 2.雙向轉移:即服裝生產結構中,知識密集部分向高層次國家轉移,勞動密集部分向低層 次國家轉移. 二、服裝廠特點

  1.投資少,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2.佔地面積小;3.勞動力密集;4.耗能少,無三廢,無汙染;5.培訓容易;6.經營風險大。(產品質量、庫存) 三、服裝生產方式及特點

  四、成衣生產工藝流程 準備工藝流程-裁剪-縫紉-整燙 五、管理的職能:計劃、組織、控制 構成要素:人員-物質-技術-資金-資訊 服裝生產管理方法和特點 PDCA迴圈法

  不斷迴圈-大套小-上升-迴圈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第二章 服裝生產準備

  1、材料準備原則:適時適質適量適價適地

  2、檢測目的:便於採取相應的工藝手段和技術措施提高產品質量及材料的利用率

  3、伸縮率:織物在受到水和溼熱等外部因素的刺激後,纖維從暫時平衡狀態轉到穩定的平衡狀態,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伸縮,其伸縮程度就是伸縮率。——作為樣板設計中長度和寬度縮放的依據

  4、溼熱伸縮率:指織物在水浸噴水乾燙溼燙等加工處理中產生的伸縮變化。

  去除布匹的頭尾兩端1M以上,取50CM長的布料,除去兩布邊,記錄好長度和寬度資料,不同工藝給溼熨斗往復熨燙幹為止晾乾後測距

  5、水浸伸縮率:1m no布邊50見方60℃15分鐘室溫晾乾

  6、縫縮是指織物在縫製過程中,由於縫針的穿刺作用,縫紉線張力及線跡結構作用,布層的滑動及縫紉線擠入織物的原因,是材料產生橫向或縱向的變化現象 布端1M布邊10cm經緯紗各不少6平整無疵50×5標記兩塊重疊不用手送規定縫製要求測下層AB均 7、影響縫縮率的因素:材料特性,縫線張力,線跡結構,壓腳壓力

  8預縮整理目的:消除服裝材料加工過程中造成的不穩定狀態和其他疵病,將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事先剔除,以免造成成品服裝的質量問題。

  預縮:用物理方法減少織物浸水或受熱後的收縮,以降低縮率的工藝過程

  自然預縮,溼預縮,熱預縮,蒸汽預縮

  整理:對材料在檢驗中發現的疵點和缺陷(如缺經、斷線、緯斜等),進行修正和織補,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織補-汙漬去除-整緯

  9樣品試製目的:瞭解產品特徵,摸索和總結出一套符合生產條件、保證產品質量、科學合理高效的生產工

  藝及操作方法;總結設計出一系列生產技術檔案,指導大批次生產。

  10小批次試生產存在的問題?

  數量少,問題不易被發現,如協作協調問題

  生產線屬於抽樣而得,不能代表整個車間的生產水平,可以中批次試製解決。

  試製時需注意的問題嚴格按照樣品的樣板進行裁剪-按照設計要求及工藝規定進行製作-核對原輔材料的規格、品種、色澤;未經同意不得擅自修改樣板、裁片及改變操作工藝。如確需修改應經設計主管人員同意並作好變更記錄

  11技術記錄收集:原材料-工藝技術資料-實物標樣 12資料測定:工時-材料消耗-工藝技術引數

  13材料消耗:自然-縮水-疵點-色差-裁剪-殘次品-特殊面料-其它

  14估算用線量:比率-縫線定長-縫跡定長

  15裝箱單設計:計算總箱數/單尺碼在單箱中佔件數/平均分配件數及需補足件數/餘數分配/餘處理

  第三章 服裝裁剪工藝 第一節 裁剪車間簡介

  1裁剪內容:設計排料圖/畫樣/拉布/驗片/打號/捆紮 2裁剪方案制定(分床)就是根據生產任務和生產條件,科學合理地制定出裁剪床數、鋪料層數、套排的規格件數的工藝設計過程。

  3裁剪方案的合理制定是裁剪工程順利完成的前提,不僅為各工序提供生產依據,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提高面料的利用率,降低面料的成本。

  4裁剪原則符合生產條件(床數-鋪布層數-長度) 節約面料

  5節約面料的方法?採用套排、鋪料時按嚴格工藝要求進行操作、鋪料時布匹尾端的正確銜接或採用兩個排圖混合鋪料提高生產效率充分發揮裁剪機的效率,儘可能減少床數儘可能機械鋪料摺疊鋪料

  6裁剪方案的內容:鋪料層數的確定:裁剪裝置的加工能力、面料的效能、工人的技術水平、布頭、尾與餘布的損耗-套排件數和鋪料長度的確定:裁床長度的限制套排件數達到一定標準後,面料利用率不降反升套排件數越多、長度越長,接匹可能性越大,排料難度越大盡量減少接匹裁床數的確定:裁床數取決於套排件數、鋪料長度和鋪料層數

  7排料,又叫排版,就是依照裁剪方案、規格精密編排,以最小的面積或最短的長度將所有紙樣畫在排料紙或面料上。

  8排料的原則經濟性工藝性設計性

  9打號是把裁好的衣片按鋪料的層數由第一層至最後一層打上順序號碼。

  目的:避免同一件服裝上出現色差;避免裁片順序混亂,保證同一規格的衣片縫合在一起

  共七位數字,最左的兩位數字表示裁剪的床數,三四位表示規格號,最右三位數字表示層數

  3.打號要求:打號顏色、打號位置、絨面面料的打號、粘合襯的打號、複核 二.捆紮(瞭解)

  遵循方便生產、提高效率原則,裁片分組要適中;要符合縫製工藝程式;主、附部件規格要符合;不能打亂編號;包紮整齊、牢固;吊好標籤 標籤內容:裁片的名稱、床號、規格、件數等

  第四章 縫製工藝

  1縫製工藝的特點:縫紉車間內用人最多,用機最多,佔地最大,耗時最長/縫製各工序聯絡緊密,勞動協作性強/生產組織變化大。 2縫針結構:針柄針杆針尖

  3針跡----縫針穿刺縫料時,在縫料上留下的針眼。 線跡----縫製物上兩個相鄰針眼間所配置的縫線形式。

  它是由針跡、線數、線跡結構、線跡密度等所構成的。 縫跡----多個線跡連線成為縫跡。

  縫型----一定數量的布片和線跡在縫製中的配置形式。縫針、縫線和縫料是構成縫型的三大要素。 4縫紉機的基本工作機件機架臺板機頭

  5線跡的作用保護/加固/裝飾、美化/其他釘釦鎖眼 6縫口--服裝上衣片與衣片相結合的部位。

  縫口強度—指縫口的牢固程度。一般指垂直於縫口的作用力。

  縫合效率—指縫口強度與構成縫口的面料強度之比。一般要求85%左右,棉織物控制在75%左右。 可縫性----指服裝材料能夠適應機械的高速加工作用,並能夠按照加工製作的要求,不受到損傷的效能。要想獲得良好的縫製質量,必須要保證服裝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縫性。

  7縫口皺縮是指縫料經過縫製加工後,沿縫口產生的變形現象。縫製過程中產生、穿用過程中產生、由於縫料效能差異產生

  防止措施:利用縫製機械的作用減小張力,降低送布牙高度,機針不宜過粗,壓腳壓力適中,適當降低車速;根據面料效能,合理選擇面料和加工工藝;提高操作技術或採用自動化程度高的機械。

  8生產過程組織的原則:連續性-平行性-比例性-均衡性/節奏性-適應性或準時性

  9JIT準時生產製要求全過程各階段都要具有高水平的質量、良好的供應商關係以及對最終產品需求的準確預測。它必須是一個沒有中斷傾向的系統,根據產品品種及其所能控制的數量範圍而具備柔性,其最終目標是達到一個使材料平滑迅速地流經整個系統的和諧系統。

  10生產柔性生產線對生產變化的適應能力

  11如何增加?透過減少轉換時間減少停工期/對關鍵裝置採用預防性維護措施,減少故障和停工期/使員工具備多項技能,一旦出現瓶頸而相關工人不在時可以互相幫助;教育工人掌握裝置調整方法和小的維修技術/由許多少量生產容量和小型工作單元組成的系統,更易臨時轉換和增減生產容量/為重要客戶預留生產能力

  “浪費”過量生產、等候時間、不必要的運輸、存貨、加工廢品、低效工作方法、產品缺陷 12生產單位的組織原則----工藝專業化

  將相同的裝置和同工種工人放到一個廠房或一個區域內。

  優點:相同或相似的裝置集中在一起,能充分利用裝置能力和場地;對產品的品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強;工藝上專業化程度高,便於管理。

  缺點:產品加工線路較長、運輸點多,物品搬運的輔助勞動量大;生產過程中停留、等待時間多,生產週期長;各生產單位之間協作關係較多,管理工作量較大。

  13生產單位的組織原則----物件專業化

  按產品品種劃分生產區域,即一個產品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工藝集中在一個生產區域內進行,通常稱之為封閉式車間生產。

  優點:可縮短加工路線,減少物品搬運的輔助勞動;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中斷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可簡化各專業車間之間的協作,便於生產管理。 缺點:裝置佈局相對比較固定,對產品變化的適應性較差;在生產任務不飽和時,不能充分利用裝置和工作場地;工藝及裝置管理較複雜。

  14生產過程的時間

  組織目的: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儘量減少無效時間,以縮短生產週期。

  產品生產時間的構成:作業時間多餘時間無效時間 15生產工序在時間上的結合------產品在工序間的移動方式①順序移動②平行移動③平行順序移動

  16選擇移動方式應考慮的因素1.生產型別2.生產任務的緩急3.車間生產組織形式4.

  工序勞動量大小和零部

  件重量5.改變加工款式時,調裝置所需工作量17工序是指由一個或一組工人在同一工作場地上對同一勞動物件進行加工的生產環節。它是組成生產過程的最小單元。

  18工藝階段指按照使用的生產階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質的`差別而劃分的區域性生產過程

  19流水線生產是指勞動物件按照一定的工藝過程,有規律地透過各個工作地,並按統一的節拍完成工序作業的一種生產組織形式

  20組織流水生產的條件產品有一定的批次,使流水線能固定生產一種或幾種產品;產品結構和工藝操作要相對穩定;生產工藝過程能夠劃分為若干個簡單工序,而且這些工序能適當地進行合併或分解。

  21單件-優點:投資少靈活性高管理容易;缺點工人成本高質量穩定性差生產效率較低。

  粗分工藝生產靈活性好管理較易;裝置高度專業化不夠效率偏低週期較長佔用資金時間長

  細分:機械專業化程度高效率產量高質量好穩定生產成本低;管理難應變差靈活性差投資成本較高 22課桌式流水線按製作服務的工序流程排列工位和裝置,每個工位完成一道工序,各工位順序協作完成整件服務的縫製。特點:機臺位置較為固定,適合於款式變化較小、工藝較為簡單、工序少、批次較大的服務生產;機臺排列整齊,空間利用率高

  23模組式流水線每一個工位稱為一個模組,每一個模組通常由2~3臺加工機械組成(也可多至5~6臺),則1~2個工人操作。特點機臺組織靈活,可根據生產服裝款式的要求,很方便地變換模組結構和機臺組合;各模組中採用多工序操作,工藝路線短,縮短了生產週期;工藝編排大為簡化,提高了工效;要求工人掌握全面的縫紉技術;工時平衡簡單容易,有關工序可穿插安排,工時利用率高,生產排程方便。

  24節拍是指流水線生產相鄰兩件產品時間間隔,它反應了流水線的生產率。

  25節奏流水線上生產出相鄰兩批產品的時間間隔。 26工序同期化也稱工序的同步化或工序的時間平衡,是指透過技術組織措施來調整流水線各工序的加工時間標準,使之等於流水線的生產節拍或節拍的整數倍。透過對工序的分解與合併,可達到初步同期化的目的 27提高流水線編制效率的措施?減少工作地數量;減少瓶頸工序時間,如提高效率,提高工人熟練程度等)T/N·λ

  28實現工藝平衡的技術組織措施使用高效率的工藝裝置提高生產效率;改進操作方法和工位的佈置減少輔助作業時間;透過培訓提高工人技術熟練程度改進勞動組織;進行工序分解或合併使每個工作地的負荷相等或相近;對作業時間長又不能分解的工序增設工作地組織平行作業 29polo衫工序

  30工藝卡用途是加工產品的技藝規範細則;是進行品質控制的依據(質量檢測標準、工人自檢標準)

  第五章 服裝整理

  1整燙三要素:溫度、溼度、壓力和時間

  2包裝是在產品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用以保護產品的外形和質量,以及為了便於識別、銷售和使用商品,而用特定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方式,防止外來因素損壞商品的總稱。包裝也指為達到上述目的而進行的操作活動。

  3包裝功能分發/營銷/保護/容納/銷售/便利/經濟性良好

  第六章 生產計劃管理

  1分類:長期;中期;短期;滾動性

  2生產能力是指一定時期內直接參與企業生產過程的固定資產,在一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一定種類的產品或加工處理一定原材料數量的能力。生產能力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加工能力的一個企業引數,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規模

  3影響服裝生產能力的因素調換生產品種;生產裝置的先程序度;服裝原輔材料;產品質量缺陷;勞動組織;生產季節性;企業管理水平

  4作業指導時機作業人員之間的技能有差異;工序之間作業人員的調整;款式批次更換

  5作業分配要領a.作業員的技能要與所分配的工序加工要求相適應b頭道工序要選擇具有判斷能力、工作穩定人員c.主要工序要分配給技能熟練人員d.缺勤率高的人員儘量安排做輔助作業e.與主流結合的工序要安排注意力集中、而且對前道工序具有判斷能力的作業人員f.作業人員之間關係緊張者,儘可能分開安排 6延遲解決加班,使作業程序恢復正常、停止別的作業,補救延遲作業、請示其他部門支援、委託外加工、請示使用者同意推遲交貨;積極措施:加強控制,儘量早發現延遲、查明延遲的根本原因,明確責任所在、詢問和觀察責任人員,得到準確的答案後再採取措施、對有關實施措施的結果要負責任、將延遲的措施作為一種業務進行彙報並形成制度,以便作為經常業務進行處理

  7作業研究是指運用各種分析技術,對作業方法進行分析,設計和改進,尋求最佳的作業方法並使之標準化的研究活動.

  8目的改善作業工序和程式;改進作業場地的佈置和工具裝置及縫紉附件的設計;消除一切浪費;減少不必要的操作疲勞,減少操作工的勞動強度;提高原料和裝置的利用率,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工作環境,實現文明生產 9浮餘率表示浮餘動作(作業浮余車間-個人生理-)的發生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10工作研究就是把作業中所有活動加以分類、分析、調查研究,求出浮餘率,以供規則作業、改善管理及制定標準作業時間

  11標準作業時間是規定作業條件下,用規定的作業方法,具有一般水平技能的人完成某單位作業所需時間

  第七章 服裝的質量管理

  1質量管理工業企業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所進行的質量調查、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各項工作的總和。

  2質量控制是指為達到質量要求,在產品形成過程中按照技術標準和工藝要求所採取的技術作業和措施。 3質量控制內容服裝設計過程;服裝工藝設計;服裝生產階段的質量控制

  4資料分析方法直方圖;排列圖;統計調查表;分層法/分類法/分組法;因果分析圖/魚刺圖;控制圖/管理圖 5服裝跟單是以客戶服裝訂單為依據跟蹤服裝加工流程,並對服裝訂單的數量、質量以及交貨期負責 6質量管理發展三階段產品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檢

  驗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7全數檢驗適應範圍精度要求高的產品和零部件如高檔西裝;對下道或後續工序影響較大的關鍵工序如裁減排料鞝領鞝袖;手工操作比重大質量不穩定的工序或產品;批次不大質量方面無可靠保證的產品或工序;對人體造成致命傷害的產品如服裝產品的驗針;檢驗容易進行費用較低的產品

  8抽樣檢驗適應範圍生產批次大自動化程度高質量比較穩定的產品或工序;破壞性檢驗如材料的拉伸試驗疲勞試驗等專案;數量多檢驗時間長的產品和工序如內衣襪子等小件產品;連續體的檢驗如膠片卷材等不

  能開卷檢驗的產品;客戶收貨國家或行業相關職能部門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

  第八章 服裝成本管理

  1.產品成本:工業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為了設計、試製、製造和銷售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支出的費用總和。 2.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是指根據已經達到的生產技術水平,在正常經營條件下應當發生的成本,是一種預定的目標成本。

  3.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以降低成本或維持標準成本為目的,根據成本計算的方法和組織原則將所掌握的成本方法加以靈活運用,推動生產經營活動的合理化。

  4成本管理主要職能是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5生產成本三要素材料費/勞務費/製造經費

  6成本控制的意義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控制是推動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動力、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廠內經濟責任制的重要條件

  7成本控制的內容從成本形成過程考慮(投產前、製造中、流通中)從成本費用的構成考慮(原材料、工資費用、製造費用)

  8服裝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內容

  原材料、生產部、質量、財務部成本控制,引進獎懲制度

  9降低成本的方法降低材料成本(降低購買材料的價格或者改用價低的生產材料/嚴格控制進廠材料的品質/透過合理的排料或對紙樣進行外形和規格的修改,減少鋪料的失誤,提高面料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對有關生產人員進行生產技能的訓練,培養多面手,以提高工時的利用率,設定作業標準,進行定員管理和控制工資的總額)採用價值工程方法降低成本(完全去除零部件或裝飾件、採用高效率的生產工藝方法、找到更便宜的代用品、改進服裝工藝的結構) 10成本差異是指產品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額,實際成本>標準——不利差異,反之為有利差異。

【於服裝生產流程複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