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科學課《土壤中有什麼》課後教學反思

科學課《土壤中有什麼》課後教學反思

科學課《土壤中有什麼》課後教學反思

  《土壤中有什麼》這節課的內容很多,主要分五個部分: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干燥的土壤、研究土壤的沉積實驗、燃燒土壤、瞭解土壤與生命的關係,內容相當多,所以進行簡單的引入後可以直奔主題了。

  學生對土壤並不陌生但是沒有系統地認識,所以在課堂上觀察新鮮泥土還是必要的,裡面有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會給學生帶來驚喜,但是在喜悅的.同時記錄也相當重要,可以採用多種記錄方式,如文字和圖畫。觀察干土壤,要求學生用牙籤把顆粒大小分清楚,學生感覺有難度,但是如果我們用手去觸控、去感覺,學生的印象很深刻,在這個時候引入地質學家區分顆粒大小的標準,看直尺上一毫米的刻度,再用手比劃兩毫米有多少大。根據顆粒大小的標準,學生自己對土壤進行分類,他們會發現黏土太小,無法用肉眼區分,引出“土壤沉積”實驗,這個實驗採用教師演示實驗,將乾燥的土壤放到水裡學生會發現有氣泡出現,“這個說明了什麼?”學生很容易想到是空氣,對於土壤的沉積實驗時間比較長,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土壤在沉積的過程中,師可以繼續引導:土壤中只有肉眼看得見的物質嗎?老師來做兩個實驗,從中你能看到土壤中還有什麼?

  (1)燃燒土壤,讓他們聞到一股臭味,引出“腐殖質”。

  (2)燃燒浸泡土壤的液體,水燒乾後他們看到勺中的白色斑點,引出“鹽分”。透過這樣的內容安排,課堂上的主要內容學生便可以充分掌握。

  課的最後一部分,是關於“土壤與生命的關係”透過土壤的橫截面圖,讓學生了解生命和土壤間的關係,滲透熱愛土壤的思想。

  我在課還有一些疑問:在分析教材後,產生了兩個疑問:一是藉助放大鏡真的能比肉眼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嗎?透過學生的實驗記錄我發現使用放大鏡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觀察工具越多學生注意力會分散。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土壤的分成實驗學生很難發現沙子,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發現分層現象,我在土中拌入了一定量大小不一的沙石。我到底該不該作假?

【科學課《土壤中有什麼》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