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商學院專業課雙語教學方式方法的思考的論文

商學院專業課雙語教學方式方法的思考的論文

關於商學院專業課雙語教學方式方法的思考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雙語教學 專業詞彙 案例教學

  論文摘要:透過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與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專案的實施情況,觀察並分析了在雙語教學中來自師生兩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案。力求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幫助師生解決實際的困難。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國際化,很多院校都與國外建立了合作辦學的新機制。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自2006年與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辦學,開設國際商務專業課程。此合作專案所採用的教學模式是3+1,學生在國內學習三年,國外學習一年,學習期滿合格後,由青島理工大學頒發專科證書,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頒發本科學位證書。這就要求學生在瑞士最後一年的學習中,要很快的進入到國外的教學學習環境中,很順利地用英文直接聽課學習,同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否則,難以畢業。

  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國內的這三年學習時間裡,不僅要打好專業課的基礎,同時也要打好英語的基礎。必不可少的,其中要有很多主要專業課程採用雙語教學的方式,還有些課程,由瑞方派老師直接過來用全英文授課。到目前為止,雖然很多大專院校的合作辦學都採用和認可這樣的教學方式,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雙語和全英文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商務管理專業三年的國內學習中,很多專業課程要直接用英文和雙語來授課。包括:國際商務管理、管理會計、消費者行為學、宏觀經濟學等等。學生在大一的時間裡主要學習的是英語聽說讀寫以及商務英語和雅思強訓課程,目的是增強英語的水平和實際應用英語語言的能力,為專業課的學習和出國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雖然如此,但到第二年接觸專業課程的時候,學生們還是感到對有些課程直接用英語學習很困難。

  1.學生存在的問題

  (1)專有名詞難以掌握。專業課程中涉及到的專有詞彙較多。比如說國際商務管理,涉及面廣,從全球化、跨文化、經濟、貿易到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內容都會涉及到,學生在初學時由於沒有專業基礎又直接用英文來學,很多專有詞彙不懂,上課的程序緩慢。比如講到國際商務管理關於管理會計這一章時涉及到的專有名詞非常多,而同學們並沒有學習管理會計的專業課程,有些詞彙講解起來要中英文同時解釋。比如dilutedearningspershare(攤薄或稀釋後每股盈利),由於學生缺乏專業知識,對中文的名詞解釋都不知道,而要直接理解英文就更具有困難,所以就要求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很細緻,而不能象對待一般的專有名詞一樣普通講解。再比如講到企業戰略時候,以ibm為例,會涉及到很多it服務的詞彙,學生本身不是學習計算機軟體專業,所以涉及到這些詞彙的時候理解的也比較困難。比如說: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bladesystem(刀片系統)等,不僅需要學生認識單詞,而且需要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再比如管理會計的很多名詞很多非常晦澀,例如作業(activity),在管理會計裡作業(activity)指的是生產作業,而不是需要完成的課後作業(assignment),等等,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

  (2)內容不易理解。有些專業課程知識體系很龐雜,所用的分析方法也很獨特,完全是為企業管理者如何快速準確做出決策服務的。而且有時還要涉及到社會文化宗教的借鑑,要想理解得很透徹也非常困難,尤其是在英語授課的時候理解起來就更加的困難。比如,在講到全球化環境下得溝通時,表示各個國家有些不可改變的或不易改變的價值觀時,課文直接用“sacredcows”來表示,“sacredcows”本意是“神聖的牛”,來自於印度教的教徒不吃牛肉,用此表示一個國家不可輕易改變的價值觀及文化。這就需要學生靈敏的思維考慮到不同國家的不同宗教背景,也同時要求老師要有廣博的知識面。簡單的查字典是無法解決這類問題的,因為這不單單是詞彙量的問題。這涉及到文化的背景。再比如講到創新的時候,以蘋果總裁jobs在斯坦福大學演講引用的某個雜誌的座右銘“stayhungry,stayfoolish”時,就不能簡單的把它理解為“保持飢餓,保持愚蠢”,就要講到這句話的來源以及所要表達的最深層次的理念,而如果把它翻譯成“充滿渴望,大智若愚”或“求知若渴,虛心若愚”也不能令同學們深刻的`理解。所以背景知識就非常的重要。這也不是詞彙量和查字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出現不得要領,花了時間和精力又達不到目的的現象。

  (3)學生對英文原版教材接受度低,不易抓住要點。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性依託,其選擇應以是否“有助於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規範和根本標準。在合作專案中,專業雙語課程都是選用原版的教材。比如:國際商務管理選擇的是charels.w.l.hill的internationalbusiness,國際人力資源管理選擇的是perter.j.dowling的internationalhumanresourcemanagement。這種純外文版的教材動輒上千頁,所有章節都以案例開篇以討論的形式結束。本身這一模式應該是好的,但大多數的案例企業都是歐美企業,有些還是歐美的中小型企業作為案例,中國學生對這些公司並不瞭解沒有一個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所以大部分案例對於學生理解起相關章節的內容和理論的幫助並不是很大,所以也需要教師來解釋很多公司的背景。並且對早已熟悉了國內教材形式的學生來說不能很快抓住重點,另外,受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的限制,讀起來也比較費力且耗時比較長。於是大部分學生都詢問想要購買國外教材的中譯本。這種學習方式雖然幫助學生的閱讀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會過分關注和依賴漢語資訊,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學習和體會,從而削弱英文教學的作用。

  2.教師存在的問題

  一般來說,外語授課比例應取決於教師本身的外語水平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商學院目前高校青年教師中的碩博士學歷比率相當大,透過英語六級、八級等外語等級考試的很多,還有留學背景的教師,留學碩士、留學博士等也不佔少數。這些都是教師外語水平的基本保證。可是並沒有多少教師在課堂中完全用英文教授。因為用外語教授專業課不僅涉及教師的書面語水平,還涉及其口語水平,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是用第二語言傳授學科知識,是對老師的一個根本能力的挑戰。

  當教師不能有效地使用、學生也不能有效地接受第二語言教學時,一套克服語言障礙的應對技巧也就應運而生了。在教學實踐中,常常看到“英文課件+漢語解說”的形式,英語和漢語轉換使用,有時候,雙語課就直接上成了翻譯課。雖然使用這種方式教學,也符合教育部的檔案規定,教高廳[2004]21號檔案規定了外語授課課時應達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而50%的比率恰巧是把英文講過的內容用中文解釋一遍的比例。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問題得以解決,學生可以學到專業知識,但英文的使用和運用卻不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正如swain指出,在混合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時,學生上課較易忽視他們不懂或懂得較少的語言(丁寧,2008)。同時,又由於兩種語言的重複使用,造成了課時的浪費,大大降低了專業資訊的容量,顯然並不能達到雙語教學的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上述問題的產生,一個直接原因是,當前的雙語教學模式忽視了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教學承擔者的承受能力。雖然有種種解決方式,諸如增加教師的出國培訓機會、加強對雙語教學的激勵、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調整授課方式,以及調整雙語課程考核方式等等,但從實踐中看,這些措施不僅成本高,而且對教學效果的改善並沒有多大的作用。而且一門語言的學習和應用的提高是需要大量時間來積累的,不是短期培訓就可以起到根本性作用的。

  二、採取多種措施提高雙語教學效果

  1.掃清學習障礙,提高學習興趣

  集中整理各章專業術語、專有名詞、理論、概念等利用中英文對照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建立強制性的預習、複習制度,以便於學生能夠上課跟上教師的授課進度。一個階段後,學生就可以自行整理專有詞彙。提前預習的工作做好,對於學習的幫助非同小可,留過學的學生老師都深切的感受到這一點。所以對於出國班的同學,就現在養成預習的好習慣,不僅對自己將來出國學習有幫助,而且對於提高自己閱讀水平有質的飛躍。

  2.結合案例,分組討論

  對於課後的案例作業,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組成4-6人的小組。每組的學生要根據案例的內容分工查詢相關的英文資料,確保每個學生的工作內容。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能力,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應鼓勵他們用英文進行充分討論,而後形成書面報告。最後選派代表到講臺上用英文陳述,下面的學生可以提出相應問題,形成臺上臺下的互動,不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和應變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英文交流能力。也加強了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3.結合生產實習,引入教學內容

  中瑞合作專案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每學期都要保證學生企業實習的時間,平均6-8周的時間。這是一個比較艱鉅的任務,因為實習時間比較長,而課程任務又比較重,所以都是利用假期來安排。商學院有實習基地,可以幫助學生提供實習工作的崗位,同時外地的學生也可以回家自己找實習單位。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把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而實際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也可以從課程中找到解釋。比如說管理會計是從生產實踐中產生的一門科學,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在實踐過程中,他們可以更直觀的理解什麼是jobcosting(分批成本計算法)與processcosting(分佈成本計算法)。在合資和獨資企業中,學生也更有機會用英語與外企員工進行諮詢、探討,不但深刻地領會了知識,還能提高外語交流水平。

  4.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調整

  根據課程的進度和專業的內容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調整。比如說國際商務管理課程的學習,開始的教學計劃是在大二的上半學期開始學習,採用雙語的教學方式。因為本門課程雖然知識不是很深,但涉及的內容廣泛,專有詞彙以及世界實時案例很多,且閱讀量很大,使學生上課、閱讀等學習環節都感到很困難。而學生在大一時只注重英語基礎的學習,並沒有很多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所以,把這門課程改到大二的第二個學期學習,更改之後,學生因為有了一個學期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加上英語的良好基礎,國際商務管理的全英文教學就可以比較順利的展開了,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再感到舉步維艱。

  透過以上幾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同時也提高教師整體隊伍業務能力。培養具有國際化思維的學生,可以真正實現雙語課的教學本質,而不只是單純的停留在翻譯的階段。最後,學生們在瑞士最後一年的學習中也會遊刃有餘,合作專案就會成功地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振山,房紅.基於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管理會計全英文教學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6).

  [2]戚豔霞,王鑫.我國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現狀和改進[j].會計之友,2008,(16).

  [3]蔣軼.《管理會計》雙語教學方法初探[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

  2006,(2).

  [4]張維佳.雙語教學的性質、條件及相關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2,(4).

  [5]任康鈺.金融類專業基礎課程雙語教學探討——基於我院“貨幣金融學”本科教學及調查問卷的分析[j].中國大學教育,2006,(6).

  [6]丁寧.大學金融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探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1).

  [7]曹廷貴.金融專業推行雙語教學的意義、困難及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04,(1).

【商學院專業課雙語教學方式方法的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