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

國小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

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

  雷女林老師上了《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第二課時。這一課,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雷老師的這堂課,是一節預設和生成相結合的課。以詞句訓練為基礎,以“讀”為教學主線,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教學過後,我們發現有許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閱讀訓練紮實有效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透過“你感受到了什麼?”“你從中找到了什麼?”等問題,引導學生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詞語。比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描寫魚多,魚美的.優美……句子的同時,進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訓練,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譴詞造句的藝術。

  二、運用媒體開放教學時空

  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更是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雷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接觸文字,感知其形象;再運用多媒體教學圖片,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里形態各異的魚兒,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以及海灘上的鳥。由形象的畫面理解再度昇華到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始自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處於興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三、創設情境拓展教學

  雷老師在引導學生感知文字中,讓學生欣賞圖片,使得原本對西沙群島模模糊糊的認識變得清晰起來。在教學魚時,雷老師不僅僅侷限於對課文的理解,還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想說的話,既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珊瑚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把學生帶到了海底,讓學生說說看到的珊瑚還像什麼,學生說像扇子,像樹,像圓球,等等。既感知文字,又跳出畫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同時,運用恰當的拓展安排,讓獲得了感知,並使語言文字昇華為自我感受。然後藉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

  雷老師的這堂課還有很多閃光點,如詞句教學方法多樣、思想教育不著痕跡等。當然,本堂課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學時間不夠,那我們就要從教學過程中去尋找,大家不難發現,雷老師在教學描寫魚的句子時,多處重複教學,教學環節不夠清晰,應重點抓住魚的“多”和“好看”而展開有目地引導。如果這一環節重新加以調整,會擠出大量時間的,把這些時間利用到最後寫話中去,相信這堂課將會更加完美。

【國小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