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背影》讀後有感

《背影》讀後有感

《背影》讀後有感

  日上三竿,沒有課程要上,閒來無事,便又讀了一次朱老的散文《背影》。

  從我第一次接觸這篇文章到如今,不知道一共品讀了多少次,只知道每品讀一次,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有不一樣的感受。

  依稀記得當初開始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值我讀初二。那時候是在課本上閱覽的,我們從頭讀到尾,老師也從頭講到尾。整個過程,只是機械的老師講,我們木楞的從旁聽;老師說哪裡該記下劃上,哪裡該賞析,我們便又跟著哪裡記下劃上,哪裡聽著她的標準答案,完全沒有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親身感觸融入其中。

  好好的一篇文章,一篇仔細讀來催人淚下的文章,因為我們稚嫩的心給忽略了,現在想來實在慚愧萬分。就這樣一錯再錯,一略再略,到了高中開學之初,老師要求我們每人寫一篇文章,久經輾轉,遐思之餘,想到暑假父親送我時的場景,便再讀了一次朱老的《背影》,結合朱老在文中的情感,寫下了一篇也算是“引經據典”的文章《重讀背影》。

  說實話,直到現在,一想到當初“臨摹”的那篇文章,我就感到羞愧。當時雖然其中也參雜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終究是上不得場面的,假的始終是假的,就像古代名畫裡的贗品,不管贗品的質量有多高,它依舊不能以假亂真。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與其老想著以假亂真,還不如自己花費一番心思,去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

  再後來,雖偶爾有閱讀,但因為學業的繁忙,並沒有仔細的去思考,去感觸。它就好像我人生裡的過客,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了。不過又比過客要稍好一些,因為閒暇時刻,又能讓我想起它來。

  經過無數次的擦肩而過,今日重讀它,我忍不住再次執筆寫下這篇文章。我不想只是單純的寫一篇讀後感,因為前輩的文章,不管有多麼的感人,終其究來也是他們自己的情感,不管我們的感觸有多深,都是虛妄的,只有自己寫下自己的作品,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才是真正的感受。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敢於擔當、寵愛孩子的父親。朱老的那個日思夜想的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步履的背影,又何嘗不是我們現實中的父親最真實的寫實。

  我的父親,今年剛好滿60歲。本該到了休息養老年歲的他,卻還出門在外為了供我讀書勞累奔波。

  父親現在在浙江寧波那邊的一個裝修市場裡做散工。由於沒有技術,沒有學歷,只能憑藉著一身勞力為市場店面搬裝修材料來掙錢。他所掙的每一分,都不得不用自己的血汗和忍著肉體擦傷的痛苦來換取,與其說是掙來的錢,在我眼裡那就是父親的血肉,他用他的血肉在供我讀書啊!這一供就是十幾年,十幾年如一日般的往來複始,他沒有怨言的供養著我,在我心裡除了感恩,就是愧疚。

  記得當年從不出門的舅舅,因為家裡的一些事情,也去了浙江。出去幹了沒多久的他,就因為所幹的“活”太重,而操起了老行業,在那裡開了一個理髮店。到了過年,父母為了節省回家的開資,只能屈居在外面的`小房子裡過年,而從小吃著百家飯長大的我,也一如既往的東西兩家換住著。

  年末,舅舅等到了家裡的事情得以解決,便回到了老家。在初幾的飯席上,他告訴我說,我的父親在夏天搬材料的時候,後頸往下處,被擦破了一個大洞。父親請他幫忙擦藥的時候,他看著那紅腫的傷口,眼淚忍不住直往下流。為此,他還特別囑咐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然就對不住父母所遭的罪。當時我還不信,直到後來我去浙江時,看見父親後頸處那塊黑疤,我頓時心如刀絞。父母為我付出太多,我卻一直“忘恩負義”,過著自己悠哉的小日子,在校園裡辜負著他們。

  去年暑假我到浙江去探望他們,見到父親原本就矮小的身個,如今被那些材料壓得更矮,他一身髒亂的服裝,上面還有幾個明顯被擦破的口子,雙手上佈滿了老繭,髮鬚斑白,滿臉的皺紋,無不訴說著他這幾年來的滄桑歲月。從年頭到年尾,偶爾一年見一兩次面,我竟沒有見過父親穿過幾身像樣的衣服。當時的我,心裡五味雜陳。如今到了大學的我,看著父親越來越老的身板,除了愧責,就是想盡早畢業參加工作,父母用前半生為我撐起了一片天,我也要為他們後半生撐起一片天,這不僅是回報,也不僅是感恩,還有一個孩子對父母的愛,我們不能只索取父母的愛,我們還要付出愛。對朋友尚且知恩圖報,對父母便不能心安理得,不然怎麼對得住良心。

  如今每次看著父親打進卡里的錢,我都小心翼翼的用在它該用的地方,不敢有一絲的奢華。我只能盡力節約,還有盡我所能的去做一些兼職,為父親減少一些負擔。

  朱老牽掛的背影已經被歲月稀釋,可是現實卻又多出了無數個這樣的背影。許多時候,我們無力去改變現實,只能盡我們所能的去做一些事情。在這個被物質化了的世界,父母恩情正遭受金錢的衝擊,“百善孝為先”被定性成了傳統觀念,許多人一心朝著錢看,一代接著一代,到頭來也不過是自食惡果罷了。

  最後誠心的說一句心裡話:望天下諸君,珍重親情,不要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背影》讀後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