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如何利用多媒體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利用多媒體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利用多媒體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給小學生理解、掌握帶來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手段,遇到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一些課本的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牽強附會的講解這些知識點,結果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理解。而把現代化教學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影象、動畫和聲音等資訊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促使學生理解、把握它們的本質屬性。讓教師講得少、學生思考多,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師講解,或用傳統的教具教學,都會感到非常枯燥,讓二年級學生難以理解。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十二個數字、指標和格子。緊接著,透過影象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把鐘面分成了12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5個小格。然後,再透過動態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鐘,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後對練習題目第1題4幅圖,透過多媒體動畫創設了一個小學生一天作息時間的生活情景,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數學“1~5的認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常藉助書上的插畫或掛圖來講解,但它是靜止的,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採用多媒體的課堂裡,我將教學情境圖“野生動物園”圖製成多媒體動畫課件:“湛藍的天空,一輪紅日,飄來4朵白雲,一位教師帶4個學生來到野生動物園玩,1頭大象從左邊徐徐走來;右邊大樹旁,有2頭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長頸鹿從不同方向走來;4只小鳥自由飛翔;草叢中5朵鮮花開放。

  然後畫面定格,讓學生觀察以上畫面,並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個?”透過直觀、形象、生動的呈現,學生很快地說出人和物各對應的數,並會認、會讀這5個數。再如,教學“分類”這課,透過多媒體演示去商店購物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商店的物品為什麼要分類放置,怎樣分類放置,再透過多媒體課件“整理冰箱”的活動,讓學生實際體驗分類活動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分類理由,從而理解分類的思維方式,掌握分類的方法。

  數學課堂教學二

  (一)化靜為動,突出分數的意義

  課堂上,我首先在多媒體螢幕上呈現出一個逼真的大月餅,然後問學生:“看,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幾塊?”[用電腦演示:平均分成兩塊。]“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塊月餅誰大誰小?”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一樣大。接著我繼續問:“是不是一樣大?我們請電腦幫忙演示一下。”[這時,我在螢幕上顯示:其中的.半塊月餅開始旋轉,與另一塊重合後,又回到原來位置。]大家看完,馬上高興地說:“一樣大!”我再接著追問:“也就是把這塊月餅平均分成兩塊,那麼其中的一塊就是這塊月餅的多少呢?”

  同學們很快就能說出是一半。此時,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一半就可以用分數二分之一來表示,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其中的一塊就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那麼另一塊是這個餅的多少呢?”大家很容易說出:“也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接著,我講述:“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都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隨後我教學二分之一的讀寫法,然後螢幕上再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月餅,問:“把這個餅這樣分成了兩塊,其中的一塊還能用分數來表示嗎?為什麼?”大家相互討論後,都能分析出:由於沒有把這個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就不是它的二分之一。這樣,同學們就掌握了“只有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數的意義(平均分)就得以突破。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旋轉、重合與閃動等技術,明確分數的含義

  我在多媒體螢幕上出示一個圓,讓學生觀察圓的變化。[螢幕顯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然後將這三份開啟旋轉重合,接著又恢復成一個圓。]演示完畢,我問:“大家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知道的?”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說:“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我接著問:“那麼每一份又是這個圓的幾分之一呢?”[同時,我用不同顏色顯示這三份。

  大家藉助形象思維馬上回答:“每份都是這個圓的三分之一。”接著,我運用多媒體的閃動技術,分別閃動圓的三分之一和長方形的三分之一,同時提問:“這個三分之一是誰的三分之一?”從而使學生明確:把什麼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

  數學課堂教學三

  多媒體輔助教學,變抽象為直觀,化靜為動,為學生抽象概括提供支援

  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象於一體並可同時進行展示的優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前與後、上與下、左與右、內與外”之間的互相轉換,變不易觀察為容易觀察,變難以理解為容易理解,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援,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體會“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和“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用一根線繞圓一週剪去多餘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得到圓的周長,這樣既不利於過程的演示,又不利於學生觀察。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卻能把這個過程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螢幕上出現出3個顏色鮮豔直徑不同的三個圓,然後圓周上閃動一個色彩鮮明的點,作為起點,之後這三個圓開始同時一起滾動一週,得到三個不同長度的圓周長,這樣學生對圓的周長定義就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很容易就概括出圓周長的定義。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給小學生理解、掌握帶來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手段,遇到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一些課本的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牽強附會的講解這些知識點,結果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理解。而把現代化教學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影象、動畫和聲音等資訊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促使學生理解、把握它們的本質屬性。讓教師講得少、學生思考多,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師講解,或用傳統的教具教學,都會感到非常枯燥,讓二年級學生難以理解。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十二個數字、指標和格子。緊接著,透過影象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把鐘面分成了12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5個小格。然後,再透過動態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鐘,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如何利用多媒體最佳化數學課堂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