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登高》課文教學實錄

《登高》課文教學實錄

《登高》課文教學實錄

  生:是獨自一人。

  師: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而杜甫呢?

  生: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

  師:什麼(時間)季節呢?

  生:悲涼的秋天。

  師:作客並登臺,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幾層了?

  生:六層。

  師:再往深處想,杜甫是登臺是在什麼年紀?

  生:百年,就是老年。

  師:拖著什麼樣的身體?

  生:多病的身體。

  師:這樣又是幾層、幾倍的愁苦了。

  生:八層愁苦。

  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的那種沉鬱頓挫的深層次的內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著家鄉,“萬”、“悲”、“常”都要重讀,如“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里之狀;讀“常作客”要倍感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如“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跟老師一塊讀。

  生:(齊讀、單讀。)

  師: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

  師:是從哪聯的哪句詩知道的?

  生:從“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知道的。

  師:這句詩怎麼解釋?

  生:由於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師:苦,是什麼意思?

  生:痛苦。

  師:這樣解釋大體上也講得過去。不過,老師還有一種解釋,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苦,是極度的意思。咱們比較一下哪種解釋更好?

  生:老師的解釋更好。因為,這樣更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生: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於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

  師:是一種什麼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生:憂憤。心急如焚。

  師:對,就是心急如焚,這個詞用得好。心急如焚,才白髮叢生,兩鬢染霜。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從句法角度還能講出些道理來嗎?比方,前後兩句是對偶的,句法的結構應該相同---

  一生:後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停”與“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師:也就是剛戒了酒) 那麼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師:句法結構對應,相應的詞也兩兩相對。“新”與“苦”都是副詞。大家應該為這位同學的認真思考精神鼓掌。(生鼓掌)

  師:同學再認真想想,“艱難”僅僅指國家艱難嗎?

  一生:我覺得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

  師:有道理,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裡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我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師: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嗎?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師: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喜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唯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憂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

  一生: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

  師:同學們,借酒才能澆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可是卻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麼了卻、怎麼疏解呢?--只能鬱結在詩的結尾,鬱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悶錶達出來。

  “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師生共讀)。

  師:(深情地)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

  (課在深情的朗誦聲中結束)

【《登高》課文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