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再見了,親人》評課稿

《再見了,親人》評課稿

《再見了,親人》評課稿

  【A】

  《再見了,親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鍊,句式參差多樣,篇幅較長,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

  教學過程,老師直接由叫同學朗讀第一段開始講課。的確,新課標改革中朗讀是一個重點,非常的講究以讀帶講,然後讓同學們找出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句話,進行分析段落中的特別句式,反問和設問。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這樣可以鍛鍊同學們的思考能力,拋開填鴨式的教學,老師有多少知識,學生就接受多少,而是以學生為主。可是新時代的學生們,八小的學生每人手中都有一本資料,他們不是用來輔助預習,而是用於上課應付老師的提問。例如,老師問同學們第一段講了些什麼,同學們馬上拿出資料書就翻開來看,從不思考,並且不做筆記,上完課書還是空白的。

  老師注重閱讀,但是沒有注重有感情的朗讀,同學讀完了就當完成任務。有感情的朗讀是一種藝術,可以讓學生更加的投入,因為這是一篇浸透了中朝兩國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所以教師要以自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要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誘導者。教師如果覺得自己在朗讀方面比較欠缺,可以採用錄音,讓學生慢慢的感知課文,從不知到知之,從知少到知多。

  課堂秩序控制的不好,坐在後面上課的同學比較吵,很難維持安靜。可能是老師的普通話不是很準,導致在表達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老師也有安靜下來,然後叫講話的同學回答問題。但是同學們幾乎不動筆。因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比較弱,他們是不會主動的去學習,但是我們的老師卻一個勁的往下講。教師這時應該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叫同學們朗讀比賽,然後找自己認為好的句子和不懂的地方。教會他們上課要學會做筆記。教師的職責不但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思維,激勵學生自學。教師要設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教《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先讓學生審題,問學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再問:這句話是誰講的?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親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中“親人”一詞的內涵,我又進行了啟發性的誘導,讓學生開啟書邊讀邊想:大娘、小金花、大嫂對志願軍是什麼樣的友誼?

  板書比較工整,有條理性,但是很多是照搬資料書,沒有邊上課邊寫板書,而是上完課才全部寫出來。總結方面,由於時間控制的不夠,所以幾乎沒有時間來做總結。老師沒有直接明瞭的點出本課的重點,小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領悟能力比較弱,所以我們要多次強調重點。

  作業就是讓學生回去認真看這篇課文。

  整節課下來,老師都是面帶微笑的,教姿教態很好,畢竟張老師從教已經xx年了,很多教學中該注意的問題都注意到了。從課堂中可以看出她很有親和力,同學們也很喜歡她。只是他喜歡叫那幾個成績優秀的同學回答問題,沒有注意到後進生的教育。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中,應該考慮到後進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儘量採用分散的提問方式。

【《再見了,親人》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