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論文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論文

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論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試行)》提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這就為教師研究“生活化”教學提供了理論準備。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進,“生活化”教學具備了可能的載體。新一輪資訊科技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強調和現實生活的聯絡。要求資訊課程的內容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一定要充分考慮資訊科技在人類活動中的軌跡,貼近學生實際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資訊和教科書上的知識的聯絡,將生活和學科知識融為一體。

  關鍵詞: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學科整合

  本文將從生活實際的需求、新課程改革的需求、資訊科技學科特點以及學生髮展四個角度出發,簡要闡述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必要性,總結論述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透過具體的教學例項分析探討。

  一、從生活中尋找例子,匯入課堂教學

  兒童心理學認為,引發小學生好奇心的“興奮點”來源於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決的問題、聽到了但不能解釋的事物、見到了但對之知之甚少的東西。下面以計算機病毒這節課為例,說明如何從生活中的例子匯入課堂學習。

  一上課,教師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今天老師生病了,反應的症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頭痛,請學生給老師診斷。

  學生:老師感冒了!

  師:感冒是怎樣引起的?

  學生:流感病毒傳染。

  …………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人感染了流感病毒會發燒、咳嗽,出現各種各樣不好的反應,這個時候,就要去醫院請醫生幫忙。可是,同學們想想,我們的電腦是不是也會感染病毒呢?電腦感染了病毒以後是什麼樣的?會發燒、咳嗽嗎?誰來給電腦看病呢?

  在這個例子中,我選擇了生活化的話題匯入病毒,再進一步啟發學生描述遭遇計算機病毒的經歷,緊接著提出研究課題——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儘管接下來的教學方法是講授,但不用擔心學生心不在焉,因為生動的匯入已經提起了學生的興致。由此可見,將抽象的課本知識轉為學生密切接觸的生活常識,對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絡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學科整合,凸顯資訊科技課程優勢

  新課程改革中提到了學科整合的概念,在實際的教學中,資訊科技學科作為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可以融合其他學科內容,為我所用同時服務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在筆者現在使用的西安交大版《資訊科技》課本中從三年級開始就已經接觸到網際網路的基本操作以及搜尋引擎的使用,由此資訊科技教師可經常與其他學科老師溝通,將學生的預習查詢資料的環節放置在資訊科技課堂中完成。

  三、運用類比,使講授深入淺出

  類比作為人們所熟知的幾種邏輯推理中,最富有創造性的一種,儘管不能代替論證,但可以為理解新知識、概念和規律提供依託。同時,教育學當中提到,兒童記得最牢固的知識就是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鑑於此,筆者認為,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意義的東西類比計算機當中的概念來進行講授,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讓學生懂得生活規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卻容易忽視其中的規律,而簡單的生活規律又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如,在教學《我給檔案找個家》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將簡單的生活規律融合到實際教學中的。

  有一次,有個男孩子反映,存在電腦裡的作品找不到了。我就跟他解釋說,可能是被在這臺電腦上操作的另一個班的同學誤刪了。男孩子當時很氣憤。我建議他跟對方談談。他哭喪著臉說“不知道是誰幹的。”由此筆者在進行《我給檔案找個家》一課時依據上例,舉例家中的衣櫃,提問學生是否會發現其中的規律,很多學生卻無法回答。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我們的衣服種類很多,衣櫃作為衣服存放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的抽屜格擋,是為了方便人們將衣服分類存放的。不同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人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格擋,再引上例中小男孩的遭遇,提出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隨意放置,要有一定的調理和規範,在講解資料夾建立的時候,將資料夾內建立分類的資料夾概念很容易就灌輸給學生,學生也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同時,透過教師引導學生也明白了身邊的生活細節中總是融入了方方面面的知識。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科學,要求知識的正確性,就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來看,這一點不難做到,但是說到藝術,就需要煞費苦心了。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的生活化也可以說是藝術化,它是一道解不完的題,是一件作不完的事,需要每位老師充分研讀教材,深入挖掘生活、精心設計。讓我們共同探究、共同行動,努力做得更好!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