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簡析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研究的現狀與啟示的論文

簡析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研究的現狀與啟示的論文

簡析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研究的現狀與啟示的論文

  論文摘要:利用文獻法回顧和總結了我國在職業決策困難領域的相關研究,探討了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領域的研究成果,指出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就業指導機構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就業指導機構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加劇。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環境選擇一個合適的工作,值得每一個大學生思考。因為職業選擇的成功與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以及生活滿意度。職業決策困難就是指個人在職業選擇(進入階段或職業改變)過程中,面臨最後決策時,不知道要從事什麼職業或從幾個職業中挑選一個時發生的困難。對職業決策困難進行研究,對於提高個體的職業決策水平,幫助個體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透過回顧與總結職業決策困難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為個體及就業指導部門做出相應的對策提供理論上的支援。

  1職業決策困難理論研究現狀

  相關理論研究重點分析職業決策困難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代表性觀點有super的職業發展理論,holland的職業興趣理論,社會學和認知行為學方面的理論。

  super的職業發展理論認為,在職業決策過程中出現的較典型的困難均與職業發展的正常階段一致,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會相應的產生不同性質的職業困難。如在職業進入期,面臨如何選擇合適的職業;在職業鞏固期應主要考慮如何適應和加強自己的職業素養等等。與職業決策困難直接相聯絡的內容主要是在職業進入期。

  holland的職業興趣理論對職業決策困難的型別和水平進行了分類,假定職業決策困難由職業認同困難、缺乏關於工作或訓練的資訊以及環境或個人障礙等因素引起,並提出未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亦是影響因素之一。該理論產生的研究工具是holland,daiger和power於1980年編制的我的職業情境量表(mvs)。共26個專案,3個分量表:職業認同量表;職業資訊量表;障礙量表。量表採用0,1計分,分別表示與被試實際情況不一致和一致兩種情況。mvs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較高,被廣泛應用於個人及團體測驗。

  在社會學和認知行為學方面,crites提出職業選擇過程成熟論,提出職業選擇能力和職業選擇態度兩個重要的過程變數。taylor和betz}3}結合bandura的自我效能結構理論,提出個體在感知成功執行任務能力上存在差異,以此來解釋在職業決策困難上的個體差異。依據這兩個理論,美國心理學家taylor和betz在1983年編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問卷(cdmse),用於測量個人需要成功作出職業決策時的自信程度。量表包括五個部分,50個專案,採用10點計分。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同時性效度。betz}klein和taylor修訂了其簡化版,僅25道題,但效果良好,缺點是因素結構還有待完善.我國學者龍立榮等在cdmse的基礎上編制出針對大學生的中文版本,修訂為採用5點計分。國內實測證實其獨特性良好,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較強的辨別效度,但缺少常模資料。

  除以上量表外,關於職業決策困難的相關研究工具還包括職業決策量表(cds),以及美國心理學家osipow和以色列心理學家gati於1996年依據資訊加工觀點編制的職業決策困難問卷(cddq)。該量表測量三種困難:缺乏準備性;缺乏資訊以及不一致的資訊。我國學者劉長江等杜睿等、李西營均對cddq進行修訂,但相關實證研究結果並不十分理想,說明編制適合中國人自己的職業決策困難測量工具十分必要。

  2職業決策困難的實證研究

  2.1職業決策困難與人口學因素

  關於職業決策困難的研究發現性別、年級、家庭收入狀況等人u學因素在職業決策困難上存在差異。劉長江等研究表明在校大學生總體_>;處於職業未決的狀態,女生比男生更加猶豫不決,更缺乏準備性,具有更少的不良信念,而男生的職業認同感較高。這個結果和hijazi等對於高中生的跨文化研究結果相一致,可能由傳統的性別觀念和性別差異的期望造成:年級差異分析表明大學二年級生有著更多的不可靠資訊,擇業動機和職業決策信念都低於其他年級。李莉等研究發現女生在選擇目標,解決問題方面感受到的困難顯著大於男生,二年級是大學生職業決策發展的轉折期:本科畢業生在多項維度_l均比碩士畢業生感受更多的困難,文科、理科的畢業生在職業決策過程中的困難感受無顯著差異:而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在選擇目標、制定規劃上困難更大。李西營研究發現無論是在整體還是各個維度上,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的大學生其職業決策困難存在顯著差異,收入越高困難越小。

  2.2職業決策困難與其他因素

  職業決策困難不僅和人口學因素密切相關,同時也受到其他因索的影響。李莉、馬劍虹研究發現學業表現對職業決策各維度都有著較高的貢獻率,自我評估中的社會關係和個性特徵對職業決策的自我評價和制定規劃維度有主導作用。王瑋研究發現自我概念可以透過影響幻想型應對方式、問題解決型應對方式、特質焦慮對職業決策困難產生影響,而且自我概念還透過應對方式影響特質焦慮,從而對職業決策困難產生影響。

  劉長江等研究發現大學生決策困難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並且報告較高水平的決策效能.低自我評價、低規劃制定、低資訊收集以及低目標選擇的人在決策過程中存在著更多的決策困難:問題解決能力高的人更容易解決職業決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李西營研究發現除了在錯誤的職業信念和錯誤的決策信念兩因子上無差異外,在其他因子上職業未定者都比職業已定者有更大的職業決策困難;在缺乏資訊和不一致資訊維度_匕未接受過職業指導的學生比接受過職業指導的學生有更大的決策困難:職業適應水平越高,職業決策困難越小。

  2.3職業決策困難的干預研究

  職業決策困難的干預研究主要是由學校的職業教育輔導機構和專業的心理諮詢研究者來完成的,關注點多是實際的操作和技術卜_[的問題。劉長江等透過對高中生的調查研究,將生涯未決型別分為五種:不知所措型、猶豫不決型、不良信念型、動機不足型、應對良好型,在進行職業輔導的時候可以分別根據這五種不同型別的人群制定不同的輔導計劃,以達到有針對性的更好的輔導結果。沈雪萍研究採用團體輔導為主、課程輔導為輔的干預方式,同時配合外在的技術支援系統(如心理測評技術)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進行了千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瑋等對大三學生的職業生涯決策運用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了干預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千預前後存在顯著差異,職業生涯決策團體輔導中的心理輔導能夠改善成員的職業生涯決策困難的狀態,提高他們的職業生涯決策技能。袁小娜、徐暢等都對職業決策生涯輔導的團體輔導模式和輔導方案進行了設計,便於更好地開展職業決策生涯輔導,對職業決策困難進行干預研究。

  3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其啟示

  3.1研究工具問題

  現有的量表大多都是翻譯修訂國外的量表,是否具有跨文化的特點並沒有進行大範圍的取樣驗證。以cddq量表為例,各種修訂版本的cddq量表實測時從內容到結構上均存在問題,在準備性維度上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並不能全面地反映我國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的特點。所以如何根據我國大學生的特點,開發適合大學生職業決策的研究工具,從而有效的測量並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是首要的.問題。

  3.2國內尚沒有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決策困難的理論

  從理論研究出發的思路,理論性研究很強,但是用這種理論所編制出來的問卷需要檢測;從經驗研究出發的思路可能難以建立系統的理論,但實證性很高,可以準確地考察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程度。如何提出並解決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之間的衝突也成為了一個我國研究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3.3關於我國的職業決策困難的實證研究少之又少

  影響我國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的因素有哪些?不同的家庭環境或決策風格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應對職業決策困難的策略有哪些?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干預研究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予以解決的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對大學生人生髮展的教育和引導意義重大。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刻起就應接受專業的職業教育指導,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二年級是職業指導的關鍵時期,在這個轉折點上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做好職業規劃非常重要。大學生職業決策未決的原因是多樣的,對不同型別的人進行區分,針對不同的型別進行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指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職業指導的效果。各高校都應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引導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決策,這是我國高校職業教育工作應關注的問題。

【簡析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研究的現狀與啟示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