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書籍> 書籍《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000字

書籍《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000字

書籍《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000字

  以“應對”為中心的教就是要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那麼,教師怎樣傾聽學生才是真正與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發生了共振,才能真正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熱情?《靜悄悄的革命》第四節“應對的教師的身體和言語”將給我們揭開謎底。

  帶著問題開啟本週的閱讀,然而,要想解惑卻不是那麼容易。作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表述方式讓人初讀時不能捕捉住其觀點的。反覆閱讀數遍,似乎才觸及到作者表達的意圖,也許這就是閱讀經典的不同之處吧,它絕不會供手托出明確的觀點,需要人進行腦力加工方可獲得真知。本節作者首先給我們提供了教師傾聽學生髮言的一種方式,那就是對學生的發言不斷附和、幫腔、評價和概括,或者將學生的發言板書下來。在作者看來這種傾聽方式看似師生對話互動得很熱鬧,實質上是教師害怕沉默、維持教學程序的一種應對方式。在教師心底,關注學生的發言是為了推進教學的過程,而不是真正關注學生髮言背後的思考與情感投入。“下一步該做什麼”折射出來的是教師對教學失控的一種焦慮,操縱學生服務於教學,控制教學的程序才是教師真實的.意圖。細細剖析,我們終於發現這種傾聽方式並不走心,不是真正的傾聽學生。

  那麼,走心的傾聽學生又該是怎麼樣的呢?作者指出,真正的傾聽是要理解學生的發言。不僅要“理解”學生說話的內容,還要理解話語背後潛在的複雜的想法和情感,即學生為什麼會這麼說,他是怎麼想的?只有挖掘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發生共振。對於精彩的發言抱以真心的欣賞和讚美,對於不完美的發言,也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包容學生。然後,找到認知的癥結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完善認知與理解。就如文中那個形象的比喻,師生對話交流就好比打棒球,老師既要能接住學生傳過來的好球,也要能接住學生傳過來的“壞球”,能接住傳過來的“壞球”對學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只有這樣師生的“傳球之旅”才是令人愉快的。

  聯絡到當下的課堂教學,師生這種愉快的“傳球遊戲”究竟該如何實施呢?以圍繞問題驅動的課堂教學為例,當老師提出問題任務後,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與空間。當全班交流時,老師要以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讀後感·作為組織者,教師進行穿針引線組織生生之間的互動,如:這是他的想法,你是怎麼想的呢?讓大家都參與到討論交流中。作為合作者,當學生交流出現分歧時,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發表自己的觀點為學生提供討論的話題。作為引導者,當學生的交流誤入歧途時,教師採用追問或質疑的方式把學生引入正途。教師只有充分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才能真正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適時地進行引導和點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當然,老師在傾聽學生髮言時,除了眼中有人,尊重學生接納學生與學生產生認知和情感的共振,還要心中裝著目標,將學生引向目標的彼岸,實現深度學習。這需要教師教育的情懷與智慧。

【書籍《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000字】相關文章: